近日,某大型化工企业组织了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有30多个工种列入参赛项目,其参赛人员规模超过历届。大赛结束后进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分别获得1万元、8000元、6000元的奖励,奖励幅度也超过了历届。从领奖台走下来,一位获奖选手激动地说:“企业特别重视对我们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技术,以感恩的心回报企业呢?如果我们不好好干,不对企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企业的培养。”
据了解,该企业已连续3年获得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二等奖。当有人问起有什么秘诀时,负责技能大赛的组织者说:“秘诀倒是说不上,只不过我们对技术工人的激励方法是‘舍得投入’。舍得投入才能出好技工”。“最近我们又出台了《职工技术比武管理办法》和《职工后续学历教育管理办法》等规章,为鼓励技术工人提高专业素质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岗职工凡获得教育部门认可的学历证书,企业不仅承担95%的学费,还根据学历程度给予一次性奖励。”他补充说。
据了解,多年来一些企业对技术工人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企业在职工培训上投入太少,优秀技工待遇过低。如某企业比武技术能手获得的重奖仅仅是几桶色拉油、几袋洗衣粉,如此奖励技术能手的方式多少有点拿糖哄小孩的味道。这些技术能手为提高技能水平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所达到的技能水平,对企业所作出的贡献都未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和回报,最终导致相当多的工人不愿学技术,一线岗位上的优秀技术人才青黄不接,流失严重。50多岁的老技工在一线打拼,年轻员工却混日子,这些现象仍在蔓延。
客观地讲,有不少企业的优秀技工本想在企业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多挣些薪水,同时赢得更多的认可,笔者以为这是合理诉求。但当前有的企业却没有作为。由于企业不能回应他们的诉求,使得一些优秀技工对企业感到十分失望,甚至抱憾离开。有企业基层干部不无遗憾地说:如今重视人才叫得山响,但是当要为人才争取点利益的时候,却是这样艰难。
笔者认为,舍得投入才有产出,舍得投入才能出好技工。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激励,使不少企业获得了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即一大批优秀技术工人在比赛中被选拔出来,这些技术骨干又可带动产生更多的优秀技工,辐射效应让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企业由此获得长足发展的后劲,最终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中国质量报》
顾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