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力打拼向技能淘金转变
“盼盼模式”职业培训使员工企业获双赢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梦想与困惑,新生代农民工全新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改变着他们的就业观,也为企业、为社会提出了一道全新的命题。如何解决其专业技能欠缺瓶颈,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辽宁盼盼安居门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盼盼)创新员工培训方式,“盼盼模式”被业内称为内地企业对就近就业的农民加强职业培训的双赢模式。
新生代农民工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据统计,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亿人。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消费的欲望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
目前,盼盼员工总数已达1.5万余人,70%都是农民,其中当地农民占50%以上。据统计,盼盼公司所在地——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每两户中就有一个人是该公司员工。而且,盼盼生产一线吸收农民工达3500人以上,全国2600多个经销处吸收农民工达1万余人。
员工培训是企业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为此,盼盼拉开梯度,组织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培训,既灵活、生动,又紧密联系实际。据介绍,培训主要分为岗前、岗上培训两种。岗前培训是每个员工上岗前必须参加的,包括一些安全常识的普及等,持续约一周时间。另外,一些特殊工种如焊工还要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由企业委托培训机构进行,什么时候合格什么时候上岗。
为了使员工进一步提高自我甚至应用从培训中获得技能的积极性,岗上培训采取公司和大专院校合作的模式,建立专门的职工学校,对员工进行为期3到4年的系统与正规教育。申请岗上培训需要高中或中专学历,年龄不限。培训完成后,主要进入公司的管理部门工作。目前与盼盼建立合作关系的大专院校有鞍山科技大学和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等,所有培训费用均由盼盼承担。
除了定期对员工进行生产技术、产品营销方面的培训外,盼盼还积极向员工推广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次技能或思想政治培训。几年来,仅用于政治理论学习方面的投入就近50万元。很多农民掌握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自己也办起了企业。在盼盼的带动下,当地的第二三产业得到良好发展,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与优化。
蒋振永,盼盼公司三分厂厂长,在该公司工作已有13个年头。蒋振永说,高中学历的自己,自进入企业后,多次接受职业培训,比如鞍山前沿企业文化培训和辽宁党校大专班函授课程培训等,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执行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都获得了很大提升。据了解,素质得以提高的盼盼员工们,年工资总额达45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可达1.5万元,大部分员工家庭因此成为“小康之家”。
“用人先留人,留人先留心。”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为企业自身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使工作效率提高,成本相应降低,员工能力和收入得以提高,也提高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培训体系还不完善不成熟,并且在操作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诸多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农民工有2.3亿至2.4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拖着拉杆箱的新生代农民工,跟当初扛着蛇皮袋进城的农民工不一样,他们学历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打拼,更愿意以技能淘金。专家称,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发生用工荒,折射出农民工的结构和需求发生了变化。
盼盼有关负责人也指出,农民工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和正规的培训,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是用“造血式扶贫”替代“输血式扶贫”的一个重要措施,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有奔头、有价值、有收获”,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件双赢的事。《中国质量报》
王惜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