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劲松 记者龚志伟)2010年以来,四川省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利用自身“小、实、活、新”等优势,在质量土壤上精耕细作,为“质量兴川”做出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创造可计算经济效益达6.9亿元。
作为活跃在“质量兴川”第一线的生力军,遍布四川省各地各企业的近万个QC小组坚持以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宗旨,以科技攻关、安全生产、降废减损、节能降耗、技术创新等为课题,力求在组织形式、重点课题攻关、工具运用、绩效改进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去年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企业高度重视,QC小组效益快步提升。目前四川省现有注册QC小组9920多个,共创造可计算效益6.9亿元,比上年增长7%。
二是QC小组活动更注重实效,可推广性强。仅节能降耗、低碳环保方面就节省资金7841万元。
三是活动覆盖面不断拓展,创新成效明显。已涉及电子、军工、邮政、交通、冶金、化工食品、电力通信等20多个领域,去年全省QC小组提出合理建议2752条,被采纳1432条,提出大小改革1372项,采纳892项。
据悉,2010年四川省评选出优秀QC小组340个,质量信得过班组75个,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35个。全省获得全国优秀QC小组47个,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24个,全国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7个,位居西部前列。《中国质量报》
李劲松 记者龚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