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认证认可协会采取多种措施有效遏制管理体系认证价格无序竞争行为
不拼价格战 要打品质牌
□ 本报记者 丁 莹
截至目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已经收到105家机构交纳的公平信誉保证金1045万元;同时,该协会对调查属实的10起价格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理。通过几年的持续治理,我国管理体系认证价格自律深入开展,遏制了无序低价竞争的局面。
据介绍,认证机构恶性低价竞争曾经是业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是不公平竞争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解决恶性低价竞争的问题,可以优化认证市场竞争环境,有效遏制恶性低价竞争,避免“低价导致低质”现象的出现,从而引导认证机构以品牌、信誉、质量、服务为主要竞争手段,提高认证的有效性。优先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行业共同的意志和心声。因此,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后,将管理体系认证价格自律作为行业自律的第一个主要突破口,并从多方面入手,落实价格自律规范。
完善各种配套制度和办法。该协会先后制定发布了《认证机构公平竞争信誉保证金管理办法》、《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行业自律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实施办法》、《认证价格信息通报实施办法》、《认证价格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和《价格检查员管理办法》;同时,为规范调查处理违反行业自律规范行为的工作,制定发布了《违反行业自律规范行为调查处理办理程序》。这些制度和办法抓住了落实自律规范的关键点,可操作性强,便于检查落实,从制度上保证了自律规范的贯彻落实。
实施价格信息通报制度、公平竞争信誉保证金制度,通过调查处理投诉举报推动机构执行行业自律规范。2007年1月,该协会开始推行价格信息通报制度,通过落实价格信息通报制度,各个认证机构在证书发放、认证费用收取、发票管理和分支机构管理等各个关键具体环节的工作都得到了加强。对价格信息通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他们与机构进行充分沟通,督促和帮助认证机构采取改进的措施办法。对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尤其是一些客户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了限期解决的要求。到2007年下半年,绝大多数认证机构按照行业自律规范的要求调整完成了内部管理的环节。
2007年4月底,经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设立的公平竞争信誉保证金账户开通,绝大部分认证机构交纳了公平竞争信誉保证金。缴纳公平竞争信誉保证金是执行自律规范的态度和决心的体现,是一种认证机构的自我鞭策。协会对公平竞争信誉保证金实施了严格规范的管理,按照自律规范的要求按年度返回了利息,注销、合并等不再从事管理体系认证业务的机构及时退还了公平竞争信誉保证金。
为保证自律规范实施的严肃性,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之初就把及时处理投诉举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调查处理投诉举报,处理违反自律规范的行为,遏制恶性低价竞争的势头。2007至2009年,协会共调查处理有关违反价格自律规范行为的举报投诉109件,涉及182个(次)认证机构,282个获证组织,对调查属实的10起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理,对由此发现的违反法律法规、认可规范的行为,分别移送认监委、认可委进行调查处理。
建立实施价格检查制度。该协会通过开展检查活动直接全面地掌握了解各个机构认证价格的实际状况,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增强大多数机构执行价格自律规范的信心,推动认证机构深入贯彻执行价格自律规范。2007年和2008年,该协会先后组织了4次例行价格检查和非例行价格检查,先后组织402人次的价格检查员,分161个检查组,对718个(次)认证机构、分包机构、分支机构实施了价格检查。每次检查后,协会都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向全体机构进行通报,对确实存在违规行为的机构进行了处理。通过检查逐步地规范机构的经营行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恶性低价竞争的势头被遏制,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得到控制,认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加强综合分析,创新方法,突破难点。少数认证机构存在的瞒报少报证书数量,利用瞒报证书信息逃避价格检查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协会在要求各机构报送价格信息通报表的同时,连续3年对各个机构的证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由证书数量的不正常增长发现可能存在的价格违规行为,并对一些重点的机构进行提醒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2009年初,在对全国机构的证书信息和价格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他们重点分析调查了39家机构的证书和价格信息,对其中问题比较严重的机构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深入调查,确认了个别大量瞒报证书的事实。随后,协会有关负责人与存在问题的13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逐一谈话,要求他们改变工作方法,切实遵守价格自律规范。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价格监管方式的一个突破,消除了价格监管中存在的死角。
实施价格自律以来,我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恶性低价竞争行为得到遏制,低价竞争的难度加大、成本加大、风险加大。在行业内形成了“以品牌质量竞争为荣,以低价竞争为耻”的氛围,对恶性低价竞争行为形成了遏制和威慑的长效机制。通过价格自律规范的实施,也使全行业在证书管理、收费管理方面形成了一致的习惯和做法,夯实了工作基础。《中国质量报》
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