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证”用足惠百企
——河源局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优惠原产地证”政策纪实
韩 宁 刘鸿燕
河源检验检疫局因时因地制宜,把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优惠原产地证政策作为帮扶企业渡过“寒冬”的重要措施之一,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1~11月份,河源局新增优惠原产地注册企业10家,已注册的近百家企业涵盖手机、模具、塑料制品、鞋类服装等多个出口主导产业,签发各类优惠原产地证4436份,同比增长18%,签证金额9664万美元,同比增长49%,为河源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获进口国关税减免达483万美元,有力促进了辖区企业出口。
河源局有的放矢,采取“纵向”系统讲解与“横向”广泛宣传相结合的立体措施,指导辖区企业用足用好优惠原产地证政策。
为更好讲解政策,河源局工作人员深入辖区企业进行大走访,对那些可享受优惠原产地政策而尚未办证的企业,主动上门进行政策宣传和办证流程讲解;对已经注册签证的企业,根据其不同的具体情况编辑宣传册,定时发放,做到“一厂一册”,引导企业及时了解与其相关的最新政策。同时,积极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服务外贸政策宣讲会,邀请辖区企业代表参加,增强其对国内外经济政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合市外经贸局,结合本地实际,召开河源服务外贸政策宣讲会,邀请广东检验检疫局专家前来,为企业进一步系统讲解“优惠原产地证”作用及应用技巧,答疑解难,从而提高了辖区企业“御寒”能力,增强战胜“寒流”的信心。
“得知河源局要召开服务外贸政策宣讲会,我们公司立刻就报名参加了。”宝嘉怡升公司代表如是说,“现在国外的客户很看重优惠原产地证,更愿意与注册有优惠原产地证的国内企业合作。这次宣讲会,不仅让我们公司了解到相关方面的最新政策动态,还学习到国际贸易中巧妙运用优惠原产地证的技巧,大大提高了我们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性。”
河源局在充分调动自身资源,运用网站、公告板等信息平台普及“优惠原产地证”知识的同时,努力扩大宣传渠道,多方联合,加强与社会媒体及外贸部门合作,积极向辖区企业宣传优惠原产地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尤其大力宣传身边成功案例。
讲解、宣传为先导,优化自身服务水平是基石!河源局在加强自身学习优惠原产地证最新政策动向的前提下,始终把“服务企业,促进发展”作为自身工作的目标。一直以来,实行“5+2工作制”和“24小时预约制”的签证制度,真正为企业做到了“来即审、审即签”,提高签证效率,帮助企业用足用好优惠原产地证政策,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而开拓新市场,争得新订单,增加新效益。在此基础上,2009年河源局针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进一步开展“暖冬”行动,着力实现服务上的“四个优化”,进而化“危”为“机”,帮扶企业渡过“寒冬”。
优化签证时间,开通电子签证程序,实行简便快捷的网上申报;将优惠原产地证注册调查时限由10个工作日缩为5个;缩短签证周期,做到“当日申报、当日签证”。
优化签证制度,实行灵活务实的签证制度,延长企业优惠原产地证年审时限,由一年延长至两年;对不涉及敏感商品出口的诚信企业适当降低抽查比例,从而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赢得先机。
优化签证质量,实行“差错登记制度”,对申报员错误率进行计分,当分数达到一定上限,即暂停其申报资格;对企业产品进行监督,对违反产地证规定,且屡教不改的,给予暂停直至取消签证资格的处罚。
优化信息反馈,注重对企业在申报及应用优惠原产地证过程中意见和建议的收集,丰富信息反馈渠道,从而形成了检企间的良性互动。
“一纸证书,就帮助我们公司顺利打开了东盟市场,效益得到明显提高,真是一纸千金啊!”西可通信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代表深有感触地说。该公司是河源市出口额最大的手机生产企业,去年通过利用优惠原产地证政策,不仅顺利开拓了新的市场,月订单数也由签证前的30000部激增至签证后的近65000部,同比增长116.7%,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2009年1~11月份,该公司通过签证出口手机78万部,总金额达2145万美元。
《中国国门时报》
韩 宁 刘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