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监管 抓好服务
——水口检验检疫局加强认证工作服务企业侧记
本报通讯员 韦春妮
曾荣获自治区“文明单位”的水口检验检疫局,加强出口企业认证认可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企业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进一步促进外贸发展的10项措施,同时不断创新执法机制,延伸工作触角,积极探索出一条服务企业发展“保增长和保持发展良好势头”的新途径,取得显著的成效。
今年以来,水口局把一类企业、二类企业作为扶持对象,建立联系点,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检验检疫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该局深入各类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困难和问题以及企业对检验检疫工作的新要求,广泛听取企业职工的意见和呼声,发挥检验检疫技术优势,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该局领导率业务科室技术人员先后深入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广西三锰龙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调研,积极为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出谋划策。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局党组3人先后35人次亲自到10家企业开展调研,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41条。为此,该局采取相应措施,先后为7个公司排忧解难,答疑解惑。截至目前,所联系的10家企业,都能正常安全运行生产,并且效益良好,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增配原子吸收、红外碳硫检测仪等100多万元的先进检验检疫仪器设备,增加了检测硅锰合金中的锰(Mn)、磷(P)、碳(C)、硫(S)等元素及食品中酸价及重金属铅(Pb)的能力,以适应辖区企业进出口矿产品、食品等的检测需要。为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该局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多次邀请资深专家为实验室技术人员授课、集中培训学习、外派培训、外出跟班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岗位技能学习培训。今年以来,已办班14个,参训累计达124人次,提高了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即“二合一”认证评审。至此,该局综合实验室管理和进出口矿产品检测质量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据统计,2008年8月~2009年10月,入境干果二氧化硫残留超标检出率同比增长25%,有害生物检出率有较大的提高,共检出有害生物29种41次。
该局组织业务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延伸工作触角。对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该局主动到企业去协助,同时加强培训、科研、攻关等,指导企业创新思路,与企业一起进行研究剖析,提出建议,促进企业科学发展。鼓励辖区内各企业充分用好原产地政策,促进外贸进出口,支持企业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困境。目前,该局给各企业举办原产地知识培训等专业技术培训4次,受益企业10家120多人次,签发原产地证111份173.234万美元。
与普通的企业职工相比,检验检疫人员具有掌握最新技术法规和标准信息的优势。为将这种优势服务于企业发展,水口局业务骨干先后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桃城华侨农场左安分场等多家企业,与企业相关人员座谈,在职工中间走访,开展法律法规服务、提供资讯咨询,为企业及其职工解答了一批技术困惑和难题。
“有时候,企业并不是不想生产合格产品,而是因为不知道国外的最新技术法规和标准信息。”当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和无助时,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明白:“企业掌握出口商品进口国标准是生产的关键,所以抓进口国标准就是抓住出口产品质量控制的要害。”于是,水口局积极收集各贸易国和地区的标准和检测信息,主动到企业进行宣传,引导企业按照进口国标准组织生产。特别是当食品添加剂等问题日益显现时,他们更是密切关注各主要贸易国、地区的相关信息,提前告知企业各种卫生限量标准要求,指导企业及时调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企业共渡难关,当起了技术参谋。
创新一种管理模式,就能打开一种新的工作局面;转变一种管理理念,就会拥有一片崭新的天空。该局按国家质检总局“四查、四建、四落实”的要求,全面清查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和获得卫生注册登记资格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配合有关部门打击食品非法进出口和逃避检验检疫行为,严把“监管”关口,做到“管理”与“服务”并行,“形象”与“政绩”一同树立。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局检查注册登记备案的出境水果果园5家,茶叶种植基地两家,走访进出口企业10家;重点加强对凉粉草、腰果仁、荔枝干、龙眼干、鱿鱼、墨鱼等入境食品的检测和监测工作。仅1~10月,共受理入境边民互市货物1832批次,货值26042.88万元人民币;受理出入境报检3621批次,货值9709.5万美元;共签发注册的出境水果果园供货证明228份,4703吨;检出不合格入境木薯干3批次,重量54吨,货值5.4万元人民币。对检验检疫不合格进出口商品,均作出退回处理。
《中国国门时报》
韦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