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土有责
——北京市通州区创新质量安全属地管理采访记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公章,各留一份。3月11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政府一楼的大会议室里,随着宋庄镇副镇长刘福国和宋庄镇双埠头村主任刘殿章、宋庄镇丁各庄村支书兼村主任孙玉林等人,一一签下“宋庄镇政府食品安全和打假工作责任书”,意味着今年各村的质量安全属地管理又要开始履责了。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我们村食品安全与打假工作第一责任人了。感觉增加了一项重要任务,原来可能对食品安全和打假工作不够重视,现在可是又加强认识了,回去以后马上抓落实。”拿着有自己签名和公章的责任书,孙玉林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和孙玉林一样感受到责任的,还有当天出席“通州区质监局、宋庄镇2013年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打假工作部署会”的全镇各村村长和安全协管(巡查)员。他们不仅和镇政府签订了责任书,还学习了镇政府关于加强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打假工作的意见与今年工作部署,聆听了北京市通州区质监局执法大队队长张松海、产品科科长李立栋关于执法打假和强制性认证(3C认证)、工业许可证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听了这样的讲课,感觉还是很有收获。比如通过李科长的讲解,我今天明白了,原来经营性许可证和生产性许可证是完全不同的,有了经营许可证,也是不允许生产的,所以回去以后,就得跟村里的两家企业好好宣传宣传。”宋庄镇高辛庄村安全协管员杨亚利说。
“诸位,现在春节过完了,马上就是春天了,万物都开始生机勃勃,好多造假分子也开始蠢蠢欲动。一年之计在于春,生产如此,打假工作同样如此,咱们春天发现一起,比秋天抓获两起还管用,因为到秋天,这些假货早已开始或者已经危害社会了。”布置完今年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打假工作,刘福国还不忘着重强调一次。而对于该项工作如何在村里生根发芽,通州区质监局副局长刘义海更是语重心长、旗帜鲜明:“高度重视、抓好落实。”
李立栋告诉记者,通州区宋庄镇地处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密集,闲散空置房屋多,三大“有利”的客观条件,一定程度上给造假分子提供了“土壤”,加上一本万利的丰厚回报,制售假烟、假酒、假食品、假电视的现象,曾经在该地区出现。
接到群众举报后,通州区质监局曾多次出动执法人员进行打击,也破获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但执法人员很快发现,由于造假手段隐蔽、造假区域分散、造假人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等特点,该地区的制假售假现象屡打屡发生。于是,如何能更好地从根本上遏制该地区的制假售假行为,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通州区质监局开始和宋庄镇镇政府共同破题。
经过反复调研、分析和讨论,一个建立区质监局、宋庄镇政府和各村三级打假网络,通过属地管理方式,明确各自责任的新模式开始实施。自此,各村村长成了本村食品安全与打假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村食品安全和打假工作,并责成一名协管(巡查)员专门负责该项工作。镇政府则会把食品安全和打假工作列入对各村的考核;区质监局一方面给各村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对各村提供的相关线索,主动出击,严惩不贷。
日常的质量安全检查,有了协管(巡查)员的巡视;全村的质量档案,有了统一的管理;质量安全的责任,进入了镇政府的考核;大案要案的打击,有了质监部门的重拳,在三级网络初步建立之后,尤其是一些造假分子被揪出来之后,更加速了造假行为在该地失去市场。
富豪村企业安全员李守信至今对两年前村里发现的两起造假案子记忆犹新。一次是在村西头发现了一个造假酒的窝点,原来这些造假分子都关着门在里头闭门造车,外面的人很难发现,但通过巡查和摸底排查,建立档案,发现了这些黑窝点。还有一次是发现了村里一家收购旧电视和维修家电的门面,居然偷偷地造假电视。“其实包括假烟、假豆腐,我们村都发现过,后来都进行了清退,现在明显好多了。”他说。
无独有偶,刘殿章和孙玉林也对村里两年前发现造假酒窝点的过程记忆犹新。他们发现,明确责任、加强监管后,造假现象明显改善,去年一年再也没有发现类似的恶性造假案子。
“通过实行属地管理,层层签订打假责任书,并在各村聘用具体人员负责打假和产品质量监管,既明确了责任,又能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打击,从源头上遏制造假现象,也有利于解决质监部门执法力量有限的现实困境,提高了当地的质量发展水平。”刘义海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