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筑牢“防火墙”
——江苏南通市质监局开发区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纪实
□ 周昆鹏 邢 辉
不久前的一天,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的会议室济济一堂,几十家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主管正在热烈地探讨特种设备标准化管理的新思路、新看法。这是江苏南通市质监局开发区分局推行特种设备安全主管制度后,在特种设备标准化管理观摩课程上的一幕。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特种设备保有量不断增多。为确保全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该分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一方面积极优化内控机制,实施科学监察,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自身“体质”;另一方面,着力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网、保障网、监督网建设,构筑特种设备安全“防火墙”。
设置安全隐患“探照灯”
严格的内控机制建设是高效履职的前提。一直以来,该分局就开始推行“闭环管理”制度,通过“闭环”来实现隐患认知、隐患评估、隐患控制,最终实现隐患消除。该制度强调了3个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闭环原则,细化职责分工,规范处置程序。二是客观全面检查,强化隐患识别,注重现场防控。三是集体依法决策,加强过程监控,限时复查确认。在推行该制度过程中,该分局建立了“一患一档”基础台账,利用办公自动化“安全隐患闭环信息系统”,提高了隐患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此外,为使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改不留死角,该分局对“闭环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延伸,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挂牌警示制,将特种设备隐患整改情况全部予以挂牌公示,实现每日凡查必报、每周限时汇总、每月分析评估,定期更新整改情况及相关细节,由该分局全员共同监督隐患整改,确保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隐患挂牌警示制就像探照灯一般,时刻将隐患展示在最显眼处,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这是该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负责人对隐患挂牌制的评价。通过推行这项制度,实行隐患不整改不销号这项硬措施,让每个监察人员都时刻谨记隐患整改进度,确保了安全监察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提高了安全监察工作的效率。
构筑安全管理“防火墙”
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做好安全监察工作的基础。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中融入外部力量,是该分局高效履职的又一重要保障。一年来,该分局通过拉动主管部门、街道、村(社区)联合参与,实现了特种设备“三网”建设,即:责任网、监督网、保障网。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网建设方面,该局理清责任权限,划分各主管部门和企业各自的责任,明确了企业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的主体责任,街道、场作为基层政府,承担属地管理责任,行业主管部门承担本系统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管责任。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建设方面,该分局建立了监察人员、主管部门监管人员、村级协管员、企业安全主管组成的四级监管网,协调安监、经信、住建等部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网建设方面,该分局注重协调技术机构、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安全保障网建设。
“三网”建设将质监部门的监察力量延伸到了村(社区)级,打造了“纵向到底、横向道边”的监管网络,明确了企业、技术机构、部门、政府的责任权限,让质监部门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条件下实现了最佳监察效果。“三网”协同运作,不仅减少了入企次数,而且还可以为企业安全生产全面把脉,增强了安全监察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可靠性。去年共查处安全隐患235条,其中严重事故隐患28条,所有隐患整改率100%,确保了该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安全主管成为管理“主力军”
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是决定特种设备安全的根本。从去年开始,该分局就开始探索特种设备安全主管制度,这是在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后,该分局针对企业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分离、多头管理等情况推出的一项制度创新。该制度紧紧抓住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人”和“设备”这两个核心要素,突出“人”的能力水平对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该分局建立了全面的考核、培训、退出机制,并定期组织研讨观摩会,定期进行企业安全形势分析,对考核不合格的安全主管实行劝退,确保安全主管队伍能力水平持续提升,最终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目前,全区共有66家企业75名高管参加了安全主管课程的培训和考核,经过企业任命授权后,走上了安全主管岗位。
当地一家企业的一名员工这样评价特种设备主管制度:“主管制度让管理层更多地了解了设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设备维修、人员培训等经费更容易审批了,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也得到了认可。”该分局推行的安全主管制度,要求管理层参加培训,通过这种“高层次”的直接对话,让特种设备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提升了特种设备工作的地位。通过在企业设立安全主管,并让其成为质监部门在企业的“协管员”,进一步延伸了安全监察工作触角,厘清了企业管理网络,明确了企业内部管理责任,从而实现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