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源泉
——广东检验检疫系统陈劲海无偿献血74000毫升三获国家金奖
本报记者 张启甲 通讯员 梅 娜
日前,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对在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广东汕尾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陈劲海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这是他第三次荣获该奖项。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今,陈劲海已无偿献血54次(自然次),按《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09年修订)》统计方式为244次,累计74000毫升,相当于他个人全身血液的15倍多。同时,他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队伍,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准捐献人。目前,陈劲海已先后荣获全国、广东省、汕尾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促进奖等荣誉9项次。
挽起陈劲海同志的手臂,但见两侧肘关节处布满小凹痕,这是多次无偿献血后留下的针眼,他戏称如果不明就里的人看了,还以为碰见了个隐君子呢。说起无偿献血,他十分平静地谈起自己参与无偿献血的许多陈年旧事。
特殊的生日礼物
陈劲海1992年临床医学本科毕业,曾在东莞任住院医师多年,目睹和感受过诸多患者因缺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因当时无偿献血法规还未出台,患者需要输血时大都由“血头”叫来“手下”当场抽血,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想挽起手臂用自己的鲜血献给患者,可是当时的环境不适合。后来他进入检验检疫系统,虽然不再直接从事医疗工作,但依然记挂着献血的事。
直到2003年8月26日,他生日的第二天,他偶然在街口发现广东省汕尾市也有无偿献血车,当即跳上车参加了第一次无偿献血,手捧第一本献血证,他说这是自己34岁的生日礼物。
从2003年起,他每隔半年就主动献血一次。2006年,当他从血站了解到汕尾市成分血(血小板)更为紧缺,虽然捐献成分血程序复杂(需要先用管道抽血离心提取血小板及部分血浆后再回输剩余血)、时间长(每次约2个小时),但学医的他知道成分血对患者更为有效,且能减少输血反应等副作用,因此他义无反顾地参与捐献机采血小板,并告知血站工作人员说:“只要有需要,随时可电话通知我紧急献血。”
就这样,陈劲海每年捐献机采血小板7至8次,每次都为两个治疗单位。据血站统计,50多次献血累计74000毫升,相当于他个人全身血液的15倍多,能抢救各类缺血病人100多人次。这一切,对陈劲海来说都是无偿的、不计回报的,如果说有回报,那就是他抽屉里积攒的10多本献血证和9本荣誉证书。
“我是队长,带头献血是应当的”
2006年,汕尾市红十字会和汕尾市中心血站组建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陈劲海成为第一批队员,并被推选为第一任队长。在服务队期间,他积极带领队员走上街头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或到献血屋、献血车为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并根据汕尾市民参与机采血较少的情况,率先在服务队中推动参加应急机采血,极大地缓解了当地血小板紧张的局面。
由于他的率先垂范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机采血小板应急队伍。目前汕尾血小板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极大地推动了汕尾的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受到汕尾市献血办和中心血站的好评。汕尾市中心血站的单采成分血宣传单上,还贴上他参加机采血小板的照片。
现在,陈劲海因为公务在身不能抽出时间直接参与无偿献血宣传及服务活动,但他仍不忘身体力行地大力宣传无偿献血,解答人们的疑问,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他常跟人说:“目前虽然我们无偿献血体制仍存在很多问题,但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献血,那我们的亲人、朋友、平民百姓需要输血救急时哪来的鲜血啊。再说,我是队长,带头献血是应当的”。他的献血感言“捐出一点鲜血,挽救别人生命;花费一点时间,奉献自己爱心”已成为汕尾市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的宣讲标语。
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学医出身的陈劲海深谙生命之道,更了解患者除需要全血和成份血外,更需要的是造血干细胞。从无偿献血时起,陈劲海就期待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可惜当时汕尾不能受理。
2010年5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在汕尾成立工作站,陈劲海有幸作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成员参加了挂牌仪式,在聆听了专家讲座之后,他带头报名参与,并成为汕尾工作站参加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和登记第一人,正式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队伍。他时刻期待有朝一日有患者能与他成功配型并通过捐献让患者获得重生,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这样的人生活得才更有价值。
2012年3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及汕尾红十字会分别通知他,经过检索,有一位国外患者与他初步配型相合,征求他是否愿意捐献,他当即表示非常愿意,并在汕尾红十字会的安排下再次抽血送北京中华骨髓库进行高分辨配型。至此,陈劲海已成为当地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汩汩的鲜血,这是生命的源泉,更是检验检疫人与人民群众的浓情见证!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