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江检验检疫局针对以疟疾为代表的蚊媒传染病对外劳务人员中日益严重,积极开展对疟疾防控模式的创新和实践,探索建立了五方协作防控工作模式,对输入性疟疾实施全方位的防防控,大大提高了口岸输入性疟疾防控效果。
江苏是出国劳务大省,每年有2万名青壮年远赴世界各地从事建筑、缝纫、电子、石油开采等工作。近5年去非洲疟疾高发地区的人数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已占到15%左右。据资料显示:2009年至2011年江苏地区三年输入性疟疾病例累计近1000余人,疟疾疫情相当严重。
江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镇江分中心从2009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对6个从高疟区回国的劳务团队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214人,其中114人患过疟疾,占53%。其中在国外发病102人,发病率47.66%,出国后至发病最短时间7天,最长时间283天。发病次数最多的一人在18个月中得13次疟疾,平均每人患疟疾1.3次,有1人在国外死于疟疾。214人回国后发病28人,患病率13.08%。其中恶性疟21人,间日疟5人。恶性疟回国后发病最短的时间是在飞机上已发病或回家当天就发病的有5人,在2周内发病的14人,26天1人,30天1人。5例间日疟疾,回国后至发病1天1人,5天1人,10天1人,45天1人,238天1人。
镇江检验检疫局从疟疾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要素入手分析风险。通过对出国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与回国人员建立联系渠道、与地方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互相通报疫情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防控。
针对江苏是疟疾的低发区,出国的劳务人员没有免疫力,预防疟疾的意识差,疟疾高发区蚊媒密度高,蚊虫传播效能高,劳务人员感染疟疾的风险很高的情况,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创立劳务人员、劳务公司、保健中心、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五方协作的防控模式。
对出国劳务人员加强教育与管理。出国前,通过观看宣传册、电视片、展板等方式接受疟疾预防知识,接受疟疾预防知识培训,了解所去国家的疫情,准备蚊帐和防蚊膏,学习防蚊措施,掌握疟疾的发病和治疗常识,准备抗疟药物,熟悉救治渠道和方法。回国后,如果出现发热症状,立即想到主动与当地国际旅行保健中心、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联系,主动提供国外旅行史等重要信息,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配合疫情调查和控制。
与劳务公司建立联动防动机制。落实劳务人员在国外期间的传染病防治措施。发现疟疾病例时,通过劳务公司取得同批回国人员的相关信息,包括人数,劳务国家的自然、气候、地理、蚊媒情况,工人的生活条件以及在国外期间的医疗和患病情况等,实施联合防控。
与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建立联防网络。在劳务外派单位建立哨点,与疾控中心互通疫情,共商防控计划和措施。与辖区的疾控中心建立网络疫情直报制度,如对某批回国芝务人员发现疫情,对同批回国人员的个人信息如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情况 及时通报给疾控部门,进行疫情管理。与传染病医院建立快速医疗机制,使传染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并及时通报疫情并发出相关预警。
2012年1月2日,江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镇江分中心接到镇江市疾控中心关于1例回国人员患恶性疟疾的情况通报后高度重视,立即到医院访问此例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与该病人同批回国的人员在国外有较高的疟疾感染率,有2人在回国前一周有疟疾发病史。经过专家组风险评估,当即将这一人群定性为疟疾高风险人群,预计随后很有可能出现新的病例。保健中心立即对劳务公司和疾控中心发出了风险预警。从体检档案中调取了劳务人员的信息,与镇江市疾控中心共同对全部同批回国人员进行了跟踪调查和就医指导。1月5日,该批回国人员中的两人在出现发热等症状,病人首先电话咨询镇江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保健中心在给予病人就医指导的同时将该病人的情况电话通报镇江市疾控中心,镇江市疾控中心在1小时内电话联系上病人,2小时内指导病人住进传染病医院并明确诊断,3小时内将青蒿琥酯送到医院,病人得到了妥善的处置。
当天,镇江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镇江市疾控中心、镇江市传染病医院交流了各自掌握的情况,互相补充和修正了疫情资料,在超过潜伏期之后解除了风险警报。
这是镇江口岸输入性疟疾联合防控的一次成功体现。(胡云 李干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