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奏强音
——江西泰和县质监局扎实推进质量兴县工作纪实
□ 刘书和 肖均孝 本报记者 龚琛虎
近年来,江西省泰和县质监局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大局,认真谋划全县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以提高质量总体水平为主攻方向,倾力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名牌产品,独辟蹊径,用“四个强化”带动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泰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为促进“实力泰和、魅力泰和、活力泰和”建设和“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做好培育名牌工作,泰和县质监局制定了名牌产品培育机制,由局“一把手”直接负责名牌工作的具体部署和落实,确保名牌工作顺畅开展,对全县符合申报名牌产品条件的企业产品质量状况和管理情况进行详实准确的了解,根据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对争创名牌的优势企业进行排序和筛选,确定培育目标,在充分掌握企业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名牌培育计划和帮扶措施,安排专人靠上服务,从职能入手,帮助企业完善标准、计量、质量体系,打牢技术管理基础,确保企业的硬件过关,为争创名牌培育出优良“种子”。
该局主动衔接政府,协助政府及时出台质量兴县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和奖励措施。以“3.15”和9月质量月为主线,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名牌产品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质监工作人员还深入辖区内各生产企业,广泛宣传实施名牌战略的重大意义,向企业法人代表灌输“质量第一”的思想,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强企、以质取胜”的观念,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督促企业加大名牌战略的实施力度,有力激发了全县生产企业参加名牌产品评价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该局还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主动创造自主品牌,加强技术指导,提升企业技术基础,壮大品牌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全县的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完善名牌培育计划和名牌发展的激励措施,提高名牌培育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名牌企业的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支持质量效益型、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做强做大。利用质监职能优势,加强与申报名牌企业的沟通、联系,努力从产品标准、质量、认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及特种设备等多方面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夯实基础工作,引导企业改善生产条件,规范生产流程,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健全各种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优势产品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指导企业熟悉申报程序,撰写上报材料,使企业申报材料客观、详实、有说服力,提高申报成功率。
泰和县质监局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特色农业,制定泰和乌鸡、肉役兼用牛、万合竹篙薯、塘洲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国家和地方标准,建立了一批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质提高了,产量也上去了,价格提升了,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2003年前,泰和乌鸡养殖还是作为一项副业,分散养殖,不成规模,并没给当地经济带来多大效益。自实施泰和乌鸡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来,通过积极引导和示范带动,年泰和乌鸡饲养量达2000万羽,实现产值5.6亿元。泰和马铃薯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种植面积从七八公顷发展到1300公顷,单产由300公斤左右上升到当前的1000公斤。在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辐射带动下,泰和县把泰和肉牛、水产养殖列入省级农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分别在苑前、螺溪、沿溪、灌溪等乡镇建立了肉牛示范建设基地。目前泰和肉牛已通过省级农业标准化验收,南车水库、老虎山水库已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南车水库水产品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农业标准化真正成为引领导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当前,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振兴,已经成为了泰和经济发展的最强音。全县重点产品标准覆盖率达100%,产品实物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8.4亿元、工业增加值25.2亿元,分别增长40.2%、32.3%。全县共创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创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