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秀开 苗 琛
开展国家级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实现了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外向化——
资料图片 对泥鳅进行现场检疫
2012年10月17日,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出口泥鳅养殖基地迎来了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组的验收考核。考核组专家一行对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该示范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示范区。
利用职能优势 发挥“指南针”作用
赣榆墩尚泥鳅养殖面积已达2.2万亩,年产泥鳅2万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泥鳅养殖之乡”、“中国泥鳅出口之乡”、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经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泥鳅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全国共14家,赣榆县墩尚镇就已经拥有9家,销售网络遍及韩国及我国内地市场,在韩国拥有首尔、群山、平泽三大销售基地。
“我们检验检疫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扶持泥鳅出口产业,将墩尚泥鳅这个老牌子做出新意来!”江苏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局长徐文久是这样要求的,动检处检验检疫人员也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韩国出口泥鳅贸易量的不断扩大,韩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对连云港泥鳅出口砌起了层层高垒,不断提高准入门槛,主要表现在检测项目不断增加、检测频率不断提高、检测周期不断延长、检测标准不断提高、处理措施过于苛刻等等,泥鳅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积极应对出口泥鳅面临的挑战,进一步促进泥鳅产业转型升级,该局动检处处长李正高带领一班人立足检验检疫本职,充分发挥引领指路作用,积极开展国家级出口泥鳅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了出口泥鳅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实现了出口泥鳅的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外向化。
赣榆县泥鳅养殖行业协会会长乔宗礼说:“我们泥鳅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连云港检验检疫局的大力扶持,他们的悉心指导为泥鳅出口产业指明了方向。”
充当桥梁纽带 发挥“助推器”作用
为加强对创建国家级出口泥鳅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工作的组织领导,该局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了分管局长亲自抓、处长具体抓、科长专门抓、检政配合共同抓的创建工作体系。结合连云港实际,指导赣榆县政府编制了《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出口泥鳅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建设推进方案》,并细化方案中的相关工作和计划安排,做到任务分解到位,责任明确到人,保证时间进度,形成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的工作局面。经过动检处一班同志的悉心指导与扶持,示范区对农业化学投入品、饲料供应商进行备案管理,对药品、饲料进行准入评估和定牌定点供应和配送,实现了投入品监管体系严密、质量安全追溯有效。
为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具体工作,连云港检验检疫局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与赣榆县墩尚镇政府、泥鳅行业协会及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示范区建设的共同推进机制。联合赣榆县农委、海洋与渔业局、工商局、泥鳅协会对药品、饲料等投入品进行专项整治,建立了化学投入品专供点,农业化学投入品得到有效控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相关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不定期督察创建工作推进情况。
加强技术指导 发挥“敲门砖”作用
为积极推进示范区标准化建设,连云港检验检疫局确保全天候做好技术指导,不但对示范区的养殖区、服务区、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完善,指导示范区完善养殖区硬件设施,实现了养殖环境标准化,而且还加强对示范区完善信息中心、投入品服务中心、CIQ办公室、检测中心、培训中心等功能的指导,实现了服务区的功能化。指导示范区完善了管理体系,开发和运行了泥鳅养殖管理信息追溯平台,全面完善了视频监控设施,制定出口泥鳅企业诚信管理细则,为每个企业建立了诚信档案,实现了管理体系健全化。
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连云港检验检疫局针对实际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即编写一本书《泥鳅养殖与国际贸易》、制定一个标准《出境泥鳅检验检疫规程》、开展一项课题研究《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同时,该局发布了《泥鳅养殖技术规范》,实施检验检疫部门、地方政府、协会三级巡查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与赣榆县农委、海洋渔业局及科研院所合作,举办泥鳅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泥鳅养殖技术等培训班14期,组织科技人员现场服务60多场次,培训人员1600余人次;在泥鳅协会创立的中国泥鳅产业网设立检验检疫信息专栏,提供国内外最新法规咨询,将培训涵盖到每个农户。建立泥鳅养殖管理追溯信息平台,在所有出口泥鳅注册企业全面推行视频监管,确保了从投苗到出口发运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这一系列措施有效破解了韩国等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使韩国对进口泥鳅的检测项目从原来的20项减到目前的两项,有力地“敲”开了出口国的大门。
目前,赣榆县墩尚镇出口泥鳅示范区年出口量约8000吨,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是国内可以调控国外市场价格的少数农产品之一。直接从事泥鳅养殖、销售、经营等从业人员2.4万余人,占该镇人口53%,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村致富,成效突出。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