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亚萍 邰文峰
江苏常州检验检疫局人员在鞋类出口企业生产车间查验
一个总投资3000万美元,建厂初期拥有标准厂房5万多平方米、4条生产流水线、1100多个生产工人的鞋业公司,如今只剩1条生产流水线、300多个工人,然而公司的产值仍在连年上涨。江苏常州启发鞋业有限公司以“大贸易、小工厂”的改革发展模式,化弊为利,在艰难中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发展之路。
艰难中探索
江苏常州启发鞋业有限公司是由全球鞋业制造业中赫赫有名的鞋业大王——香港启星投资有限公司于2003年3月投资兴修建的,作为常州鞋类企业中唯一的一类企业,公司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设计、企业管理、厂区环境在制鞋业均处于领先地位。建厂的前几年,得益于先进的设备、充足的人力资源,企业年设计生产中高档鞋达1000万双,年产值达6000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美地区,2003年至2009年成为美国沃尔玛超级零售商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该公司地处较偏远的地区,周围生活配套不完善,自2010年起工人纷纷离岗,企业一度陷入招工难的困境。短短一年时间,一线生产工人从原来的1100多人减少到325人,生产流水线从原来的4条减少到1条,近700万元人民币的生产设备闲置,然而企业的订单却纷至沓来,源源不断。
“看着满天飞的订单,我们却只能看着机器干着急,那种滋味简直比哑巴吃黄连还难受。我们先后几次提高工人待遇,可来应聘的人还是寥寥无几。”企业副总经理陈盛无奈地说。
在多次招工不力的境况下,启发鞋业决定改变自身生产方式,以“人少”为突破点,变“堵”为“疏”,精简流水线,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做到“少而精”。同时企业申请外包部分制作程序,减少内部工作量,绕开人力资源不足的桎梏,走“大贸易、小工厂”的发展路线。
“我们不缺资金、不缺设备,特别是不缺口碑,“大贸易、小工厂”的发展模式契合了我们目前的处境,最大限度发挥优势、避开劣势,是企业在艰难中探索出的一条生存之路。”陈盛感慨地说。
探索中重生
有了明确的定位,企业第一步就添置了4台马克线机、20多台自动定型机、5台压底压边机。与此同时,企业还将原来的蒸汽加热和电加热改为远红外灯管加热,将原先用来溶化橡胶达到粘附作用汽油、甲苯改为环保性水性胶水,这样两遍刷胶就可以减为一次刷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用工量。经过全面的改善,企业将仅有的一条生产流水线武装到牙齿,原来一条流水线需要180名工人,现在只需要125人,原来一条流水线的产量每天3600双,现在每天的产量都在6000双以上。启发鞋业的技改之路初见成效。
“我们转变生产模式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但事实证明走技改之路是正确的,既减少了用工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在我们的出货时间大大缩短,出货频率大大提高,这其中离不开江苏常州检验检疫局的帮助。”生产部经理何小华如是说。
为了最大程度地帮助企业缩短出货时间,提高通关速度,在保证检验监管工作到位的情况下,常州检验检疫局启动“BRT”服务措施,轻纺处联合检务处施行“5+2”和“白+黑”预约加班制度,报检一批,检验一批,让企业在通关上实现零阻碍。
“像启发鞋业这样的公司在常州并不少见,他们不缺少资金和口碑,但是人力资源匮乏,在加工制作上是软肋。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优势,我们在严格执行属地商检的前提下,允许企业部分程序外发,以减少他们的用工成本和克服人力不足的困境,但是原辅材料特别是高风险材料的采购及最终成品的包装不得外发。”常州检验检疫局轻纺处工作人员邰文峰说道。
有了工序外发的通行证,启发鞋业如虎添翼。现在企业制帮和缝制的程序基本都是外发至用工成本较低的苏北地区,既减轻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又避免了人力不足的风险,保证了货物的及时供应。
重生中升华
在明确发展模式后,启发鞋业趁热打铁,自2011年8月开始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以顾客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快速反应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佳的运作效益和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这种生产方式打破传统思维,将整个经营活动大逆转,客户成为整个过程的起点。
“在很多问题上倒过来看,倒过来干,整个思维变化跟我们原来的观念是根本不一样的,我们原来认为销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终点,精益生产方式却把销售说成是起点。因而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在技术和方法上并不难,难就难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启发鞋业总经理蔡荣兴这样说。
借力于此次技改之路,启发鞋业彻底扭转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将精益生产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先后制定了完整的作业标准,健全了设备维护保养机制,实现了对生产工作的标准规范化管理。以顾客为导向拉动式生产系统替代了原来的推动式生产系统,从顾客的角度确定产品的价值结构,形成以订单为中心的生产运作理念。同时优化生产模式,实行准时化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消除产业价值链的浪费,加强品质保证体系,不断健全产品检查、制造检查、自主检查体系,增强质量过程控制能力,减少质量成本损失。
通过精益生产的导入,企业生产经营再上台阶,生产流程持续改进,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生产,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逐渐形成,实现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些在车间现场发生的显著改进,也潜移默化地引发了企业的文化变革,从精益管理的实践中提炼和形成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凝聚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壮大。
在自身的努力和常州检验检疫局的帮扶下,常州启发鞋业这只浴火的凤凰,经历了黎明前的黑暗,成功涅。经过烈火的淬炼,常州启发鞋业将以“大贸易、小工厂”的全新模式奋进在科技发展之路上。
链 接>>
“大贸易、小工厂”在常州鞋企中较为普遍,主要原因:一是招工难,有的企业地处比较偏远地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再加上现在的80后、90后不再愿意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种,企业难招工,二是地区差异较大,常州地处苏南,经济较为发达,同样的品种苏南苏北加工相差较大,这样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愿意外发加工,本厂只保留一部分产能,作为样板工厂,以便客人验厂。《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