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决定深度
——山东青岛检验检疫局以课题研究推动“十二字方针”落实综述
□田玉国/文 徐本进/图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右一)到青岛局考察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前左二)在山东局局长周建安(右一)、纪检组组长高秀燕(前右二),青岛局局长李凤贵(左一)陪同下考察青岛局。
在2011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首次提出“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2011年1月22日,在山东青岛检验检疫局党组会上,该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凤贵提出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为课题开展科研实践,并得到其他党组成员积极响应。会后,四个对应课题迅速在该局展开……
2012年初,支树平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十二字方针”抓对了,“十二字方针”还要抓,同时向全国质检系统提出“四新”要求。山东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周建安对青岛局寄予厚望,要求青岛局“勇站前排,敢于担当”,率先把“十二字方针”落实推进、开花结果。
“十二字方针”就是鲜明的旗帜。两年来,青岛局高举旗帜、不辱使命、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力以赴践行并务求实效,以“四个课题”为牵引的检验检疫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山东省副省长夏耕(前左一)在山东局局长周建安(前右一)陪同下考察青岛局
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前左二)在山东局局长周建安(前左一)、青岛局局长李凤贵(前左三)陪同下考察青岛局
科研课题引领 “抓质量”上新水平
“抓质量是国家赋予质检部门的重任,是党和人民的重托,是事关科学发展、社会稳定的‘国’字号工程,我们必须以高度责任感、敬畏心,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青岛局局长李凤贵一贯用这个理念引导干部职工。
科研立项 抓质量“软实力”上水平
“抓质量”是“四个课题”之首,是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如何科学有效地抓进出口产品质量是“抓质量”课题的核心。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2012年初青岛局“抓质量”课题以《检验检疫抓质量机制构建与实施》为题申请科研立项,并获得山东局批准。
《检验检疫抓质量机制构建与实施》课题提出构建以“一三一”工程(一个意识、三个关键、一个体系)为核心的“抓质量”工作机制,围绕抓什么,怎么抓,成效如何评估等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形成一套通用性强、实用度高和具有广泛借鉴价值的质量提升模式,引领“抓质量”实践,提升“抓质量”水平,增强执法把关有效性。“一个意识”,即质量安全意识。“三个关键”,即企业有效监管、产品质量提升、自身能力建设。“一个体系”,即成效评价体系。
2012年10月,质检总局时任总工程师刘卓慧、中国检科院院长李怀林等10位专家,对该科研项目进行了鉴定,认为课题围绕基层如何抓质量提出的“一三一”工作模式,立意准确,方法创新,量化评价标准明晰实用,在系统内“抓质量”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促进地方进出口产品质量和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从严监管 抓质量“硬功夫”上水平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检验检疫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青岛局面对复杂形势,始终坚持依法施检不动摇,坚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不动摇,使“抓质量”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稳步推进全面绩效管理。紧紧围绕山东局绩效管理新要求,先行先试,探索建立机构、人员全覆盖的逐级逐人全面绩效管理工作模式。2012年累计清理规范性文件2000余份,制修订作业指导书140余份,使全局管理工作全部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全面推行“问题追踪落实法”。定期召开研讨会,通报重点工作督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逐条会诊把脉,深究问题根源并抓好整改落实。与1286家进出口企业签订了“质量安全责任书”;在15家重点出口企业中试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对质量管理实行“包干到人”。
严格依法查处各类案件。对重大案件推行“开门审案”,邀请专家参与审议,对违法事实、适用法律和处罚决定进行审核把关。对一般性案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理、告知和下发决定。2012年共立案查处34起,罚款过百万元,暂扣或注销备案许可证书30家。
科学监管 抓质量“新秩序”上水平
随着近年来进出口产品数量逐年递增,国外技术门槛日益提高。青岛局针对国内外实际,不断创新监管模式,科学运用各种资源和措施抓质量,促进了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按照出口食品农产品区域化管理体系“两导三动”模式,将示范区建设扩大到工业品、动植物产品等领域。在莱西、平度等农产品产业聚集区建立了五个出口食品农产品特色示范区,建立了标准、技术法规、农兽药残留、外来入侵物种四个数据库。
加强出口食品、工业品分类管理。按照出口产品分类管理办法,建立了“企业分类评定+产品风险评估+后续检验监管”检验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出口产品分类管理全面实施。目前,青岛局对1062家工业企业、695家食品企业实行了分类管理,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有力保证。
实施认证认可管审分离模式。由认证监管部门统一组织评审,从建立的“评审组长库”和“评审员库”中统一选调评审人员对企业进行评审。2012年青岛局帮助辖区690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获得401项国外官方注册,注册数量占全国7.12%,列全国各分支局首位。
多方联动 抓质量“软环境”上水平
质量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凝聚合力、整体推进,才能取得实效。青岛局通过加强与各方交流合作,不断优化通关环境,提高抓质量工作有效性。
地方政府对质量工作更加重视。先后与青岛崂山区政府、即墨市政府和加工区管委签订了抓质量合作协议,增强了各区市政府的质量安全责任和意识。2012年青岛市政府根据青岛局等部门建议,将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并首次设立了“市长质量奖”。
社会公众对质量工作更加关注。通过开展“落实《质量发展纲要》,提振安全消费信心”主题宣传活动,在当地电台电视台、党报党刊进行系列报道,增强了社会公众的质量意识和对质量工作的关注度。
生产企业对质量工作更加主动。通过实施主体责任落实工程,不断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分类管理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等有效方法,企业法制观念、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抓质量工作更加积极主动。
山东局局长周建安(前排右)为海信集团颁发出口免验续延证书
山东局局长周建安(左一)在青岛局局长李凤贵(右一)陪同下到青岛双星集团调研
五个体系防控 “保安全”加新力度
“保安全”是我们保国安民、服务经济的神圣使命。青岛局通过成立“保安全”专项课题组,探索建立以“五个体系”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防范为先、严密监管、应急处置、安全管理”防控网,全力维护国门安全、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和廉政安全。
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确保防患于未然
“没有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这是山东局局长周建安对大家的忠告。青岛局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做到事前严格把关、过程有效控制、科学规避风险,确保防患于未然。一是强化制度完善。以推进实施综合管理体系为契机,对各项业务工作规范、执法依据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梳理和完善,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二是强化责任落实。以实施“三定”方案为契机,科学界定岗位职责,将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构建内部“安全网”;认真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不良后果的坚决进行责任追究。三是强化教育引导。加强风险防控工作专题教育,增强大家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大家准确把握“必须为”、“可以为”和“不能为”界线。四是强化风险排查。以开展经常性风险排查整治为契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整改。2012年青岛局通过“两个专项行动”、“食安行动”等,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期间,共出动2000余人次,排查进出口企业980家,整治问题企业439家、产品质量风险点47个,有效保障了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口岸防控体系建设 确保国门安全
国门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青岛局通过建立“三个安全屏障”,加强口岸防控体系建设,确保了国门安全。一是建立保障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安全屏障。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卫生监督和量化分级管理,确保口岸卫生安全。2012年青岛局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8.5万人次、行李6.8万件,卫生处理集装箱11万标箱、船舶1167艘。二是建立防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安全屏障。认真执行“四级督察”机制,突出抓好大宗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切实提高疫情检出率。成立疫情截获和政策研究两个小组,有针对性加强国内外疫情收集和研究。2012年青岛局共检出各类疫情3269批,确保了口岸卫生和人民健康安全。三是建立查堵不合格进口产品安全屏障。突出抓好进口食品和退运产品查验工作,严防有毒有害物质和不安全产品入境。2012年共查封来自疫区的船用动植物产品食品库207次,封存各种肉类25.3吨,有力维护了国境卫生安全。
加强业务监管体系建设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质量安全是检验检疫工作的生命线。青岛局通过加强业务监管体系建设,杜绝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安全问题。
一是积极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三道防线”和“三三制”监管模式,做到原料质量控制到位、生产过程监管到位、把关措施落实到位。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山东局根据青岛局检出案例发布风险预警通报13次。二是积极推进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结合企业质量信用、质量保证能力,对企业分类类别实行动态调整,逐步实现由关注商品向关注企业的转变。三是积极推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通过健全“四联动”、“五位一体”示范区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示范区建设水平。2012年莱西市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胶州出口木制品示范区建设得到国家质检总局认可,并作为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即墨出口纺织服装服饰示范区通过山东局验收。
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确保生产安全
安全生产事关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青岛局通过建立“四项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责任落实、能力提高和安全巡察,保证了生产安全。
一是建立和完善制度支撑机制,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确保事故预防措施有力有效。2012年青岛局连续13年保持安全行车无事故。二是建立和完善基础保障机制,对重点部位、重点设施和重点场所落实防范责任制,使技防覆盖率、人员看护率、报警联网率均达到100%。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做好密级文件、涉密计算机、涉密移动存储、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四是建立和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科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对重大疫病疫情、卫生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口岸反恐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演练,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
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确保廉政安全
廉政安全是保证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底线。青岛局通过抓好“四个环节”,加强权力制约监督,确保廉政安全。
一是“查”。查全员思想动态;查利用职务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查领导干部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二是“防”。坚持“六化”措施,即教育常态化、制度体系化、政务阳光化、权力运行程序化、风险防范动态化、监督措施网络化。三是“控”。建立健全“六项机制”,即预警机制、巡查机制、考核机制、大监察工作机制、廉政信用机制和风险修正机制。四是“处”。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严厉查处不作为和乱作为。2012年青岛局被青岛市授予“基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称号,连续7年保持青岛市行政执法类行风评议第一名。
青岛局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青岛局局长李凤贵(前左三)领取“全国文明单位”奖牌
四项措施对路 “促发展”有新作为
抓质量、保安全、强质检,归根结底是为了促发展。两年来,青岛局“促发展”课题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通过出台服务措施,创新工作模式,优化通关环境,有力促进了青岛外经贸发展。2012年12月,“促发展”课题组召开“伸出我的手,温暖您的心”专题汇报会,青岛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和进出口企业代表等给予高度评价。
模式创新促发展
“把关+服务=好+快”。青岛局通过创新监管模式,使各项工作更加务实高效。在检务工作方面,通过建立“双系统比对”、“双层信息审核”新机制,推行直通式电子报检、分类审单和审制合一等新模式,保证了货物高效快捷通关;通过启动“绿色通道”和“全程跟踪”服务,平均每批单据节约1.5个工作日。在帮助企业国外注册方面,通过建立“四个常态化”、“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出口食品备案企业帮扶,一大批出口企业获得国外注册。在服务青岛邮轮经济发展方面,通过对进境大型邮轮采取随船检疫,对小型邮轮采取靠泊检疫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对进出境集装箱采用“风险分析+直通放行+分类管理+集中查验+检疫处理”检疫查验模式,通关时间从原来的1~2天缩短为20分钟。
科技创新促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青岛局通过研发出口机电产品电气安全远程检验系统,对出口机电产品批批检验或全数检验,实现了“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目标;通过研发应用疫病疫情远程鉴定系统,在现场执法检测室制成样品或标本,通过局域网将图像传输至鉴定专家的微机上进行形态鉴定,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研发应用“衡器计重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衡器计量室货物计重过程的全程实时联网监控和分析,提高了鉴定结果准确性;通过研发利用船舶电子检疫系统,实施远程电子报检、电子检疫审批,提高了通关速度,减轻了企业负担;通过研发进口废物原料卫生除害处理一站式办公系统,优化内部流程,免除企业在报检、施检和卫生处理部门之间往来转单奔波,缩短了消毒周期,为企业降低了通关费用。
优化服务促发展
促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企业得实惠。2012年青岛局出台了十八项新举措,最大限度促进青岛对外贸易发展。一是“三个一百工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支持青岛家电电子、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项目。二是“四个常态化”应对国外考察,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近两年青岛局成功迎接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外注册考察21次。三是多种媒介为企业提供特色服务。充分利用网站、飞信、博客等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组织编印《服务贸易便利化模式探索》、《出入境检验检疫知识300问》等书为企业提供指南。四是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加大对各类优惠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2012年青岛局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80068份,货值29.85亿美元,为辖区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7500余万美元;通过落实检验检疫费减免政策,为企业减免收费7400余万元。
深入基层促发展
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促发展才能更加务实有效。从2012年3月,青岛局在辖区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双走”活动,通过“走”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生产一线、检验检疫现场,问诉求、摸实情、解难题。“双走”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由表及里、由外而内,深层次解决基层和企业存在的问题。截至目前,青岛局累计走访企业557家,收集意见建议149条,解决问题99个,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2012年5月,青岛局在山东检验检疫系统率先成立了“促发展”巡讲团,奔赴胶州、平度、即墨等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为企业解政策、补知识、送技术,巡回演讲20余场,受众企业达1300多家、共3000余人。2012年初,青岛局针对青岛经济发展对检验检疫工作的迫切需求,组成工作组到胶州、即墨等地,就设立派出机构与当地政府考察论证,与进出口企业面对面交流,形成了科学工作方案。目前青岛局已在两个区市分别设立了办事处,各项业务全面展开,辖区1000余家进出口企业享受到了门对门、心贴心的服务,并在示范区建设、产地证业务等方面得到了更多实惠。
青岛局局长李凤贵(右二)一行开展“双走”活动到雀巢公司调研大项目建设
青岛局“抓质量”科研项目《检验检疫抓质量机制构建与实施》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鉴定
五个机制筑基 “强质检”树新形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12年以来,青岛局“强质检”专题组紧紧围绕“加强能力,提升形象”主题,以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作风、树立一流形象为目标,建立“五个机制”并深入探索实践,有效提高了依法行政、维护安全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为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建立综合管理体系运行维护机制
综合管理体系是山东局局长周建安主抓的“一号工程”。实践证明,体系管理有效、管用,得到上级和群众广泛认可。去年以来,青岛局按照体系建设要求,完善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强化体系文件执行力度,使综合管理体系更加合理、管用。
有效识别工作过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2012年共整理依据类文件2100余份、工作过程294个,形成内部作业指导书140个、记录清单134个,全面概括了体系范围内工作,体系科学性、适宜性及可操作性大大加强。
突出依法行政地位,确保行政执法工作质量。2012年共实施行政处罚53起,成功应对了10多起复杂案例,实现了第一次通过法院对行政相对人实施强制执行,第一次应诉行政诉讼案并胜诉。
坚持持续改进工作,促进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日常监督,发现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文件不适宜、过程有疏漏、执行不到位、理解有偏差等问题300余项,通过持续整改使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建立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要站在培养人的角度使用人”,这是青岛局局长李凤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青岛局通过大力推进“人才强检”战略,进一步深化人才培训模式改革,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人才培养是最有效投入。青岛局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因岗施训的人才培养原则,在处室广泛开展“人人做老师”、“每人一讲”、“讲习班制度”等活动,既锻炼了能力,又增长了知识;创新“公务员导师制”,对新录用人员“传、帮、带”,使他们的能力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建立自主选学培训制度,结合实际对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培训。“自主选学”的做法目前已在全省系统推广。
近两年,青岛局通过竞争上岗,一大批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2011年4月,在山东检验检疫系统处级领导干部竞争选拔工作中,青岛局有10余名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2012年4月,在青岛局科级领导职位竞争选拔工作中,25名优秀人才走上了科级领导岗位。此次科级干部竞争选拔工作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效率之高均创历史之最。
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风清气正才能政通人和。青岛局通过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把从严治党与从严治检、立足教育与着眼防范、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管理机制。
构建教育引导机制,夯实廉政风险防控“软地基”。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形式,通过“渗透式”教育、“主题式”教育、“警示式”教育、“法规式”教育和“家庭式”教育,引导大家做事先做人、做人要正派。
构建科学监控机制,筑牢廉政风险防控的“防腐墙”。防范与化解廉政风险首要任务是关口前移、把风险防范意识融人日常监管执法工作中。青岛局通过做好“查、评、定”的文章,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范监控机制。
构建制约监督机制,打造廉政风险防范的“安全网”。通过利用视频音像监控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对重要领域、重点程序、关键权力环节实施全程监察;与青岛市检察院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共建活动;采取明察暗访、阳光政务热线等形式接受全社会监督。
建立文化凝心育人机制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支撑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青岛局通过加强文化体系建设,优化人文环境,打造文化品牌,积极营造创先争优、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浓厚氛围,形成文化育人、文化凝心、文化聚力的良好局面。
无论是抓思想抓业务,还是抓班子带队伍,青岛局都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比如“大海般的胸怀、大海般的底蕴、大海般的激情”的“三海精神”,比如“出人才、出经验,不出问题”的“两出一不出”工作目标……一个个响亮口号,就是一个个奋斗目标,一个个文化品牌。它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
“勇站前排,敢于担当”、“干一事,成一事,干好一事”、“没有质量的工作是无用功”……近年来,青岛局先后形成数十条工作理念。这些治局理念极大丰富了青岛局文化内涵,成为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神坐标。
近年来,青岛局还通过建立干部职工“红色档案”,记录职工成长进步和为青岛局发展作贡献的历史足迹,通过开展争做“六为”新人、创建“六型”处室,开设道德讲堂,开展书法培训、礼仪讲座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工作热情,提高了青岛局文化软实力,起到了引领风尚、陶冶情操、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立行政后勤管理机制
行政后勤管理是基础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和维护全局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的基本保证。青岛局通过加强“三个能力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检验检疫事业发展根基。
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力保青岛国检一方平安。突出“防”,抓住宣传、教育、检查工作不放松,做到“坚持逢会必讲、坚持从严要求、坚持经常检查、坚持及时纠错”。突出“细”,对保密工作始终要求“上纲上线”,加强内部宣传教育,加强机要涉密岗位安全和内部信息安全的责任落实。突出“常”,制定完善各类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做到常演练。
加强财务保障能力建设,确保工作开展后顾无忧。围绕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大局,认真做好经费测算,统筹各项资金,各项经费得到有力保障。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逐项进行分析测算,及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确保全年预算的完成。创新凭证导入和票据管理模式并试运行成功,有效提高了缴费速度和票据管理工作质量。
加强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助推中心工作有序运转。强化“参谋员”意识,想领导所思、谋全局所向,辅政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强化“勤务员”意识,坚持服务创一流宗旨,做到在要务督办上落地有声,在急务处置上应对有方。强化“宣传员”意识,通过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学习方法等,新闻宣传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青岛局信息宣传工作考核成绩保持全国、全省检验检疫系统前列。
青岛局与国家认证中心、山东局“三级联动、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仪式
2012年中俄海军军演活动中,检验检疫人员向“瓦良格”号巡洋舰卫生官了解官兵健康情况。
检验检疫人员对入境南非工艺品展品进行抽检
检验检疫人员对出口企业生产环节进行技术指导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