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质量发展强音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詠
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发展,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质量关系民生,民生连着民心,经济社会越发展,质监工作就越要加强。近几年来,尤其是2011年以来,江西质监系统以“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全面深入推进质量兴省战略,质量工作成效显著,全省质量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以质量兴省为抓手,江西初步走出了一条以质量振兴推动经济发展、以质量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新路。
激活机制
形成“大质量”工作格局
为策应江西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江西将质量工作上升到一个新高度。2010年11月25日,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2011年1月17日,江西召开全省质量兴省动员大会,全面启动质量兴省战略。
机制活则全盘活。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创新体制机制是前提和保障。质量兴省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建筑业、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仅靠一两个部门的努力难以保证实效。两年来,江西从质量兴省体制机制入手,建机构,制规章,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初步构建了“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质量兴省战略涉及“质量安全、名牌带动、标准提升、安居畅行、生态保护”等10大工程,工作繁杂艰巨,牵涉面广。为凝聚各方力量,江西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省质量兴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组织部、发改委等24个部门组成。同时,成立了江西省质量兴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省质监局等7个单位分别牵头工业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药品质量、工程质量、商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构建了“各方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为确保质量兴省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江西制定下发了《江西省质量兴省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建立了会议沟通、信息交流、检查考核、质量分析4项工作制度。此外,每年制定质量兴省工作要点,将任务细化分解,并明确了完成时限、牵头单位、配合单位等。
两年来,从省到市到县,各地创新思路,主动作为,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力推动质量兴省战略的实施——
实施质量激励机制,积极启动政府质量奖励、市长质量奖和江西名牌产品认定。2009年,南昌在江西率先设立市长质量奖,对获奖单位给予60万元奖励。截至目前,10个设区市、56个县(市、区)设立了政府质量奖,8个设区市启动了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江西连续两年对全省质量兴省工作先进单位和江西名牌产品进行表彰,激励了各地抓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
强化考核,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连续两年,江西组织由24个成员单位参加的考核组,对设区市质量兴市工作进行现场考核。各地均建立了质量兴市考核制度,部分设区市还制定了质量兴市考核办法和细则,连续多年对县(市、区)政府质量兴县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加强宣贯,统一思想和共识。对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分管质量工作领导进行质量发展战略专题培训,各设市区层层动员、宣贯,使质量意识渐入人心。各地各有关部门凝心聚力,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推进质量兴省的良好态势。
质量,从质监部门的“独唱”转变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成效显著
质量兴省活动实现“全覆盖”
在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基础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6月8日,江西又颁布实施《江西省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围绕3个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两年来,江西深入推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各地各有关部门抓质量氛围更加浓厚,质量兴省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了“全覆盖”——
2012年,江西全省11个设区市、97个县(市、区)都开展了质量兴市、质量兴县(市、区)工作;90个工业园区开展了质量兴园工作,占全省总数的95.7%;11个设区市政府均将质量兴市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并安排专项经费;9个设区市政府对所辖县(市、区)进行了质量兴县工作考核。
两年来,江西始终坚持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加快品牌创建步伐,全省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江西制造”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2年,江西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1.74,位列全国第16位。
江西在实施质量兴省战略中,质量的范畴,已经从产品质量拓展到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两年来,“四大质量”得到全面、快速提升。
——产品质量稳步提升。2012年,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产品和淡水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6.04%,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290个;食品、日用消费品等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1.9%,较2011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
——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各地狠抓工程质量。2012年,江西受监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高速公路优良路率超过98%;5个项目获2010至201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数量创历史之最。
——服务质量有效改善。积极推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服务质量大大提升。2012年,江西首批认定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0个、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30家;新增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1个、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21个。
——环境质量全面优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发展的最大优势。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全力提升环境质量。2012年,全省主要河流及湖库Ⅰ类至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达80.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1年以来,江西省质量兴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开展质量状况分析,每年撰写发布《江西省质量状况报告》,11个设区市、97个县(市、区)开展了质量状况分析工作。
品牌战略深入推进,培育了一大批名牌产品。新认定江西名牌产品194个、省著名商标325件、质量管理先进企业21家、质量信用AAA级企业34家、守合同重信用AAA企业196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南康家具产业聚集区、庐山风景名胜区已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试点建设单位,占全国首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1/6。
创新举措
从“质量兴省”迈向“质量强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大”、“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重要论述和要求,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对新形势下的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2年2月,国务院颁布《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江西省质监局抢抓机遇,迅速行动,推动江西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西省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在《纲要》中,不仅确定了未来10年质量工作的发展目标,还首次提出了“质量强省”,要求在2015年实现质量兴省向质量强省过渡。从“兴省”到“强省”,一字之变,赋予了质量新的使命和内涵,体现了江西狠抓质量的信心和决心。
新蓝图,新机遇,新动力。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为契机,2012年7月13日,江西下发《贯彻实施江西省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年度工作任务和部门职责分工。各地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安排专项经费,支持质量、计量、标准、认证、食品安全、特种设备、检测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打假治劣,积极培育知名品牌,全力提升质量水平。质量兴省,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向深入。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江西将紧紧围绕建设质量强国战略,准确把握质监工作定位,科学谋划,创新抓手,全面推进,努力推动江西质量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建立完善质量奖励机制。今年将组织参加首届“中国质量奖”评选,争取出台《江西省井冈质量奖管理办法》,并开展评选表彰,继续认定一批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档案,认定一批质量信用AAA级企业,适时公布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
扎实推进品牌示范建设。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围绕江西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着力抓好江西名牌产品培育、认定和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区域,提升“江西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精心编制质量状况报告。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损失率等指标体系,做好江西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分析工作。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全面实施的质量分析报告制度,编写发布2012年江西省质量状况报告,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大力创新质监服务手段。在服务扩大内需上,通过质量提升活动,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生产许可等政策约束作用,严格执行产业政策要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保障民生上,完善食品生产许可和监管工作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食品加工生产行为,保障食品安全。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加大节能环保标准制修订力度,严格节能减排产品监督抽查,强化能源计量、节能产品认证和特种设备节能监管。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