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泰兴质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坚持特色发展,率先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以质取胜、名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及技术服务平台的质量驱动作用,通过推进“八坚持八提升”工程,全面实施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放大省管县试点的政策效应,努力实现专项服务与特色发展、能力提升与转型升级、履职尽责与作风优化、创新思路与加快发展的深度融合。
一是坚持四个不动摇,提升转型升级质监亲和力。将服务“坚持特色发展,率先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质监部门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及上级质监部门的各项工作部署与要求不动摇,坚持弘扬“倾心服务发展,打造满意质监”的工作主旋律不动摇,坚持践行“行风体现一言一行,行风贯穿365天”勤廉自律承诺不动摇,坚持“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的“四精”工作要求不动摇,致力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加强党风、政风、行风、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深化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质企共建”工作机制,优化“三主动、三发挥、三推进”质监服务模式,持续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30分钟局长现场办公会制度”,提升融质量、标准、计量、认证认可、食品与特种设备安全于一体的“质量义诊”内涵,在名牌、技术标准、公共检验平台、质量攻关、质量创新等方面推进优势产业、特色园区、重点企业、高端项目快速转型升级。围绕打造“科学公正,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社会赞誉”的勤廉质监工作目标,健全“严守纪律、规范执法、履职尽责、优质服务、确保安全”的闭环工作体系,全面增强干部职工自我约束力、主动执行力和质监部门的社会公信力,努力实现“局风更正,服务更优,效率更佳,事业发展更快,社会满意度更高”的目标。
二是坚持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提升转型升级质监引导力。认真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及《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12〕91号)文件精神,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以人为本、齐抓共管、固本强基、创新驱动”四项原则,全面规划质量强市、质量强镇(街)、质量强企建设,出台《质量强市中长期发展规划》,配套完善相应的标准与规范,争取达到全首批质量强县(市、区)的考核标准。一是全面推进质量强企活动。组织全市“334”企业开展质量强企与质量创新活动,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树立一批质量强企活动的标杆与典型。指导全市中、小型企业中开展以“标准查缺失、计量找漏洞、质量查瑕疵、安全找盲区”为重点的“两查两找”活动,督促企业严格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计量检测体系。二是有效推进质量强业活动。充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整合部门职能优势,建立有效的大质量运行工作机制,明确质量强业工作目标、计划、措施与要求,全面提升“468”产业升级的质量保障能力。三是深入开展质量强市活动。按照“丰富内涵、提升层次、整体推进、扩大影响”的要求,建立健全量化考核为主体的考核推进工作机制。以一区四园及重点镇街为依托,通过开展互查、互学、互推及现场观摩活动,全面推进质量强市、质量强镇(乡、街、园)建设。选择3-5个乡镇(街道)为试点,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强镇工作体系,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有效覆盖一、二、三次产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
三是坚持实施新一轮名牌战略,提升转型升级质监带动力。一是制定并组织实施“十二五”名牌培育与发展规划,组织开展“555”名牌培育工程。支持5家企业争创省质量奖、泰州市长质量奖,培育50家企业争创江苏名牌产品,引导500企业争创泰州名牌产品;组织实施“1234”服务业名牌培育工作,培育1家软件企业、2家百货超市、3家信息服务业、4家金融、物流业争创市级以上服务业名牌或服务质量奖;组织实施“225”农业名牌培育工程,帮助2个农业服务企业、2个初级农副产品、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在减速机、小提琴、精细化工、泵阀等产业聚集区开展区域名牌的扶持、培育、争创工作。二是建立名牌培育工作机制。根据“培育一批、认定一批、发展壮大一批”的原则,指导各乡镇、街道和园区编制名牌培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标准、计量、质量、认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方面的填平补齐指导服务。会同工商、经贸、科技、农业等部门,在商标规范和升级、技术改造、专利申请、技术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等方面提供政策和服务支持,争取统计、国税、地税、海关等部门在统计数据、纳税证明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强化企业名牌创建的主体责任。广泛开展名牌创建宣传,营造良好的名牌创建氛围。指导各企业重点做好质量培训、商标注册、标准计量、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壮大发展规模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提高名牌培育的创成率。
四是坚持加快标准化战略进程,提升转型升级质监创新力。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标准化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有效衔接。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引导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推进产业联盟标准化。组织开展“学标杆,赶先进,争进位”的标准创新学习活动,不断放大标准化创新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专项实施进程,支持更多企业创成标准良好行为示范企业。围绕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标准化生产管理,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链、价值链、产品链、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开展以化工、机电、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的科技自主创新成果标准转化工作。以减变速器、电气机械及器材、船舶制造及配件、汽摩零部件、环保设备制造业为重点,通过采用一批国际标准,申报一批国家标准,制定一批行业(地方)标准,不断提高产业标准话语权。
五是坚持夯实计量基础工作,提升转型升级质监集约力。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服务保障为着力点,加强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强化工业计量和民生计量,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科学应用计量数据,进一步提高计量管理水平。深化能源计量和环保计量,全面贯彻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及环保排放标准,制定重点行业能源计量联盟标准,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化工、机械等行业开展能源计量活动,指导开展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应用,推进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开展能源环保计量培训“入园进企”服务,促进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注意发挥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综合作用,提高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有效性,提升认证认可工作的规范性,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培育和规范认证、检测市场,加强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能源管理、节能产品和低碳排放认证工作。
六是坚持抓好两个安全监管工作,提升转型升级质监保障力。以确保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为目标,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引导企业加大对安全保证的基础性投入。按不同行业建立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管理的专家队伍,通过组织开展部门督查、企业互查、案例分析、专家评析、舆论监督等活动,不断提高安全隐患的防控能力与水平。全面构建融执法、管理、检验检测于一体的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三位一体”监管工作机制,建立科学规范、高效运行、保障有力的监管工作体系,加大挂牌督办的重点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有效消除食品生产与特种设备运行中安全隐患。全面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不断拓宽覆盖的行业与企业。加强区域重点产品质量监管,促进全市重点监管区域(行业)及重点监管产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稳中有升,不出现重大质量安全问题和区域性质量问题。
七是坚持加快检测技术平台建设,提升转型升级质监支撑力。加快公共检测服务创新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资源集聚、效应显著、专业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完备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地方产业特色相匹配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以国家级和省级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国家精细化学品检验中心的作用,积极服务于经济开发区“千亿园区”产业升级计划。有效增强江苏省减速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服务功能,在改造、提升传统减速机产业的同时,引领优势企业率先研制开发谐波等新型减速机,扩大在国防、科技、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建设规划好泰兴市食品检验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整合食品检测资源,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效支撑。注意发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基础服务保障作用,加大对装备载体的投入力度,更好的满足广大企事业单位检测服务需求。
八是坚持依法行政,提升转型升级质监公信力。建立健全质监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创新行政许可工作方法,规范行政许可告知、受理、审批、决定的各项程序,提高行政许可的效率。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打假与扶优、规范和帮促的关系。正确区分主观故意与过失疏忽、严重违法与轻度违规、屡查屡犯与首次违法的不同情况,推行说理性执法。完善公开案审制度,规范使用自由裁量权,有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朱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