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质量强市这把金钥匙
——访浙江省温州市市长陈金彪
□ 本报记者 曹吉根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是质量发展战略的积极践行者,也是最大受益者。被列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单位,体现了国家质检总局对温州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也是温州必须承担的一个历史责任。”谈起温州质量发展的历程,温州市市长陈金彪感慨颇多。
陈金彪认为,温州之所以能够走出“质量立市、名牌兴业”的持续创新发展路子,是各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首先,温州人的质量意识很强。因为有过切身的经历,温州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特别推崇“质量是企业生存之道”的理念,抓质量和品牌建设的意识尤为强烈。其次,温州政府抓质量建设的决心和力量很大。温州作为全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市场化程度高,中小企业数量多,大项目、大企业和高新企业相对较少,与其他以国有、外资、合资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城市相比较,温州的质量安全隐患更多,质量提升难度更大,更需要政府的作为和引导,倒逼政府下更大的决心,在质量发展之路上做出更大的努力。“质量发展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经济困难时期也是调整结构的最佳时期,必须痛下决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陈金彪看来,高附加值和低价格是市场经济的两大法宝。从温州的发展实践看,物美价廉是温州产品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法宝。不过到了今天,生产要素优势转移,导致温州现有产业结构在全球化产业链中丧失比较优势,物美价廉这条路不可能再继续走下去了,必须把提高附加值这个法宝放在首位,把质量强市战略作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必然选择。
陈金彪对做好质量强市工作、加快推动温州转型发展充满信心。他说,在温州这片土地上,已经积淀形成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质量精神和“以人为本、以安为先、以诚为基、以质取胜”的质量建设理念,工作基础和环境条件已经成熟。温州市政府对抓好示范创建工作,已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目标任务非常明确。据他介绍,温州将以五大载体抓手统筹开展创建工作:一是抓机制倒逼。强化“三保”、亩产论英雄、安全生产等系列举措,宁可牺牲GDP、少增税收,也要利用倒逼机制挤掉“低小散”产业,切实为优质企业腾出资源空间和环境容量。二是抓平台打造。加快推进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和各类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化融资、审批、技术和产品交易等综合配套,尤其要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三是抓增量带动。积极推进温商回归和央企入温,大力引进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发展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抓存量提升。强化科技投入,加快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企业整合重组。五是抓公共环境优化。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在企业“围墙外”打造一个保姆式、全方位服务体系,让企业在“围墙内”安心搞生产。陈金彪表示,温州在失去“人无我有”的先机后,必须充分利用好市场“倒逼”的机遇,通过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打造“人有我优”的新优势。
在采访中,陈金彪对今年的质量强市工作目标任务做了简单介绍,总的来说就是实施“345质量计划”,即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品牌三大战略,建立质量安全保障、质量技术支撑、质量诚信、质量评价四大体系,建设质量强市的基础工程、平安工程、重点工程、导向工程和惠民工程五大工程,确保2014年通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验收。
城市名片
1993年,温州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施“质量立市”战略,通过实施“358质量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温州制造”逐渐成为质量和品牌的标签。现在,温州已成功培育了38个国家级工业产业基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38个、中国驰名商标42枚,先后三次获得“全国质量立市先进市”称号,被评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