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真抓 鼓实劲实干
——回眸2012年质监工作感言
广东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
改革——
是根也是魂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广东质监系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也是广东质监事业勇于创新、实干兴邦的一年。
一年来,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东省质监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省质监系统,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围绕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我们大力推进质量强省战略,推动省委、省政府加快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突破拘泥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等微观质量的旧观念,将质量强省实质升华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质量工作从管微观到管宏观的历史性转变。
我们大力推进产品溯源制度建设,在修订《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时积极建言明确商品经营者承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首负责任”,获得省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并审订通过,在法律法规层面构建起产品溯源体系,对维护民生质量安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我们重新明确监督抽查定位,改革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布表述方式,以“不合格产品发现率”倒逼产品质量监督有效性提升。
我们积极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推进标准联盟建设,大力推广联盟标准,发布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和LED照明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科学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率先改革电梯安全监管体制,加强顶层设计,选择试点推进,打破以强化行政监管为主的传统模式,明确电梯“使用权者”的首负责任,实施电梯维保体制和电梯检验体制改革,建立电梯安全责任险和电梯维修改造资金落实制度,构建起权责清晰、职责明确的电梯安全运行责任链条,营造出自我约束、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在率先探索建设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权益保护为制约基础,保险救济和社会救助为保障,质量检测和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为技术支撑,政府监管为一般强制的现代监管体系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得到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我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9项,占比达48.7%;简化许可程序,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30%以上;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实现行政许可事项一站式办理;92%的行政许可事项开通了网上办理功能,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在全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也是广东质监事业发展的最大红利。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不停顿不止步,继续以推进电梯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成为全国质检系统探索现代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的试验区。
天津市质监局局长杨效勇
基层——
活水之源头
2012年的夏天,天津质监系统的一位基层局局长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下辈子还得干质监”!他用年仅52岁的生命诠释了基层干部对质监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他就是王登富。他的故事再一次提醒我,基层质监工作的艰辛与责任,基层质监人的脚踏实地与默默无闻,基层质监工作是全系统工作发展的基础。作为掌管一方质量安全的管理者,我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应该把重点放到基层,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才能促进发展。
天津市已经连续搞了4年的“上水平”活动,在2012年的“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中,我们全系统抽调了400多名干部,成立了80多个工作小组,深入到全市20个区县的1000余家企业和438个市重大项目,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762项。年初,我们还出台了10项措施服务外资、台资企业,落实“新区事新区办”的原则,向滨海新区下放了8项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事项从34项减少到24项,施行24小时开门服务制度,并减免收费601万元,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天津发展。
回首2012年,虽然忙忙碌碌,但我们感到很充实,脚底下走得很扎实。自从胡锦涛同志视察天津质监系统后,每个基层单位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基础设施方面,河北区、红桥区质监局搬进了新家,津南区正在启动建设特种设备综合检测服务中心,天津质检院筹建了国家级质检中心;在创新监管方面,质管所研究开发的“天津市加工食品质量指数(FQI)”、“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正式使用;在检测能力方面,实验室面积增加了11万平方米,编制发布了《天津市检测实验室发展指导目录(2013—2015)》,全市2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中,有5个在质监系统;在服务民生方面,特种设备事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市长令的形式出台了《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免费为市民安装了3000台“电梯卫士”,为15年以上的居民老旧电梯开展了安全评估及提升改造工程。这些成绩无不证明了我们的工作重心在不断地向基层延伸,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天津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有它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然而我们深知,优势并不能代表能力,更不能代表水平。面对优势,我们深感责任和压力的重大。尽管工作能力和水平还有不足,但我们坚信:只要肯努力,只要能坚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我们唯有保持清醒头脑,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创新发展,才能早日达到与天津优势相适应的天津质监水平。
“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近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向我们发出号召:“唯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创新发展,才能使我们为之奋斗的质监事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2013年,我们天津质监人要在此基础上,眼睛朝下看,加大服务基层的力度,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重庆市质监局局长张宗清
环境——
靠机制营造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显而易见,质量已成为当下中国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标志。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建设质量强国,是各级质监部门履职尽责的首要任务。通过过去一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优质的质量发展环境,对于提升一个地区质量整体水平至关重要。就此,我有三点认识。
第一,质量发展环境的打造,必须让质量工作真正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战略性任务。2012年5月,重庆市政府领导带领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市级10余个部门,赴广东省进行质量强省专题学习考察,进一步理清了加强质量强市建设的思路。经过努力,重庆质监成功争取将“坚持质量强市”写入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我们还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品牌培育纳入对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年度专项督察考核,将特种设备纳入区县政府目标考核和“4+X”安全能力建设,将区县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纳入工业十强区县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首次测评。经重庆市政府同意,设立市长质量管理奖提名奖,有力推进了工作落实。在重庆市委、市府及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国家质检基地建设项目落地重庆,汽车试验场等项目如期开工;北部新区成为“全国仪器仪表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第二,质量发展环境的打造,必须联合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形成齐抓共建的和谐氛围。质量发展的氛围打造,不能仅仅依靠一个职能主管部门的摇旗呐喊,它需要其他职能部门和各级党政的遥相呼应,形成齐抓共建的和谐氛围。2012年年初,重庆市质监局开展大调研活动,深入各区县,走访企业,现场为区县政府排忧,为企业解难。在促进部门合作上,我们先后与市经信委、重庆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实现优势互补;与市经信委携手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品牌建设——重庆在行动”活动,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品牌建设;联合市经信委、统计局等部门开展万家企业低碳节能行动。重庆市财政局出台6条措施,为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供了保障。在赢得区县政府支持上,全市所有区县政府、管委会均出台了质量强区(县)实施方案,组建了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37个区县政府(管委会)召开了质量强区(县)动员大会,30个区县将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先后有3个区(管委会)设立了区长(主任)质量管理奖。全市各区县政府投入老旧电梯改造专项资金累计达1.058亿元,各级政府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第三,质量发展环境的打造,必须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让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2012年,重庆质监部门积极借助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质量发展纲要》,提高社会质量发展意识。各级各类媒体勇担社会责任,主动宣传引导社会舆论,向社会输送正能量。重庆质监部门退休干部吕长富成功当选为“2012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通过这个平台,在传递感动的同时,打假治劣的质量意识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质量重庆》、重庆质监视频新闻栏目等自有媒体的成功创办以及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成熟运用,让群众对重庆质监工作的认识更加全面,更为深刻。
内蒙古质监局局长张铁网
亮剑——
民生为根本
质监工作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检验着党的执政能力。
面对严重损害人民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的被动局面,面对我区质监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毒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恶劣影响,我深深地感到,在目前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下,没有勇于担当、勇于负责、敢于亮剑的精神,就做不好质监工作。
勇于担当、敢于亮剑,不仅是一种胆量和气魄,更是对党、对人民负责的一种精神境界。因此,我们提出了“民生为本、民信为天”这一内蒙古质监工作的核心理念。这个核心理念,就是要求我们时刻牢记服务民生这个党性之根本、取信于民这个党兴之大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民的信任。失去民心、失去民信,一切都是梦呓。而我们质监工作正是与民生、民信息息相关,我们的责任的确重于泰山。
基于这样的认识、思考和理念,按照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指导方针,结合内蒙古质监工作的实际,我们提出以加快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抓重点、抓难点、抓亮点、抓增长点”为主线,确定了“一年一大步,三年上台阶”、综合能力素质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某些方面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的奋斗目标。我们局党组带领全区质监人,踏上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奋起追赶的拼搏之路,率先开展了“放心乳粉从内蒙古做起”行动、“执法打假利剑”行动、实施“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组织机构代码统一集中管理”等一系列举措。
这些体现着“亮剑”精神的创新举措,带来了我区质监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变化,两年时间完成了三年奋斗目标。截至2012年年底,业务收入总计突破8.5亿元,比2010年增长258%;全系统固定资产投入超过“十一五”时期五年的总和,累计达到17亿元。与此同时,队伍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所属单位在行风评议中全部进入第一方阵。三年来尽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但未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案件。
责任重于泰山,人民至高无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坚信,只要我们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攻坚克难、敢于亮剑,质监部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就大有可为,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陕西省质监局局长仵西居
合力——
全方位凝聚
由《质量振兴纲要》到《质量发展纲要》,现代社会质量理念的进步与控制需求,对质监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促使质监部门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必须进行新的转变。质监工作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要求,完成好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我局党组始终在思考和探索。我认为,质监部门作为质量兴省牵头单位,必须依靠政府,联合部门;围绕质量工作的主题主线,主动工作,勇于创新,才能实实在在发挥质监部门在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我们结合陕西实际和自身职能,制定了落实“抓质量、保安全、强质检、促发展”方针的14个《工作方案》,在实施这些方案的过程中,各领导、各处室都高度重视与其他部门的协同与配合。
例如,去年我们联合省级十多个部门制定农业、重要工业产业标准体系表,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首次系统建立全省工业重点产业标准系统,出台《建立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工作方案》,确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7大产业为发展重点;联合省发改委启动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联合知识产权局启动专利标准化试点,联合省科技厅、人保厅、教育厅制定出台扶持标准化科技创新、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完善标准制修订机制,成功将标准化工作引入人保、交通、国土、教育、消防、新闻出版等诸多领域。协调省商务厅将现有省名牌产品企业全部纳入陕西省出口产品优先推荐企业名单。
陕西省质监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与11个地市政府签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战略协议。去年召开了联席会议,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梳理。各地市委、市政府认为用质量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办法。政府对质量工作从政策、资金上都加大了支持力度。“秦岭最美是商洛”是商洛市委、市政府宣传商洛的经典用语。据此,我们提出了用标准打造旅游城市的构想。市委、市政府认为我们帮助他们找到了科学的方法,决定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建设,去年27个覆盖到旅游服务业各个领域的标准全部出台,成效已经凸显。
采取依靠政府、联合部门、主动作为的工作方法,夯实了质量根基,推动了转型发展,对促进陕西经济实现有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陕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工业经济增速都排位全国前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任陕西省委书记期间曾发表署名文章,专门就质量工作进行论述。新任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代省长娄勤俭分别在任省长、常务副省长期间都亲自参加质量兴省相关活动,就质量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2012年过年上班的第一天,主管质监工作的副省长李金柱就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第一个来到省质监局机关看望慰问干部职工。陕西质监形象也在大幅改变,行风工作的满意率逐年提高,部分市、区(县)已经成为免评单位。
建设“三强一富一美”新陕西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目的就要让三秦大地的百姓在经济发展中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作为一位质量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质量状况体验者,现在有了人民的支持和期盼,把我们推到了质量管理的工作岗位上,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人民对质量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陕西质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山西省质监局局长常高才
实干——
兴业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再三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求“实干”。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体会颇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靠实干兴检,实干兴业。
在实际工作中,山西省质监局作了以下努力:一是坚持“三个围绕”,抓好工作定位。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的中心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点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点,确定我们当地质监工作的任务。我感到,质监工作从本质和职能上讲,是为以上“三个点”提供保障服务和支撑的,如果离开这“三个点”,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谈不上履职尽责。因此,我们每年都坚持从党的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及人民群众的评议中,查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使质监工作始终与这“三个点”保持同步,高度融合。实践证明,这样抓下去,质监工作路子会越走越宽,充满生机和活力。二是坚持“概念任务具体化”,抓好工作落实。2011年年初,质检总局从战略层面提出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反映了质检内在规律和重心所在。作为省级局要从战术层面予以落实;作为基层局,要从战役层面予以落实。所谓落实,不是把任务变成一句口号,而是要破题,找出实现任务的具体途径和载体,具体措施和办法,然后瞄准目标,一点一点去突破。现在大家对“假大空”的东西都很反感,因为它不解决问题,而我们的任务是要解决问题。为了把总局的十二字工作方针落到实处,我们坚持“抓具体,具体抓”,努力纠正靠会议、靠文件抓落实、靠喊口号抓落实、在办公室抓落实等虚化做法,任务一经提出,就明确责任、解决难题、协调关系、加强督察,以效果作检验。实践证明,好多工作一具体就落实,一空洞就搁浅或流于形式。三是坚持发展不停步,抓好事业创新。我感到,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内涵是多方面的,我们将其分解为工作由虚到实是发展、业务由窄到宽是发展、标准由低到高是发展、监管由粗到细是发展、结合由松到紧是发展、经费由少到多是发展、人员由弱到强是发展、基础由差到好是发展、位次由后到前是发展、影响由小到大是发展这10个方面,要求每个基层局每年都要在某几方面有所突破。我们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工作思路方面,跳出质监抓质监,开放思维抓质监,整合资源抓质监,多措并举抓质监。比如在“两个安全”尤其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重点监管设备向重点监管企业转变,由质监部门孤军作战向统筹各方、齐抓共管转变,由一般性监管向技术性监管转变。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努力实现“网格化监管、标准化规范、协同化工作”。网格化监管就是通过分责、知责、履责、问责方式,将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任务落实到相关人员,做到责任明确,监管到位。这一监管体系全省已全面建立,特种设备网格化监管模式目前也正在全省推广;标准化规范,通过制定技术标准的办法,编制了监管作业指导书和规范流程,实现监管规范化,避免监管人员因责任心以及能力素质的不同而造成的监管差异化;协同化工作,就是在系统内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一体化工作格局,系统外部同相关部门联系,齐抓共管,形成了合心、合力、合作的工作氛围。
理念一转变,事业大发展。一年来,山西质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得益于实干,今后的工作依然要靠实干。实干,是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不二法宝。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