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之乡奏响质量强音
——湖北省随州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纪实
□ 杜洪顺 本报记者 张 华
湖北省质监局局长王泽洪(前排左一)与随州市市委书记刘晓鸣(时任市长,前排右一)签署合作备忘录。
随州市质监局与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随州办事处签署合作协议
湖北省质监局局长王泽洪(左三)在随州市质监局局长杜洪顺(左一)陪同下在企业调研。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欧阳修在随州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随州,古称“汉东之国”,地处湖北省的北部,自古就是连接荆楚与中原的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以“古、奇、美、新”而著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中国著名的南北界河——淮河的发源地、闻名全国的专用汽车之都。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随州市,全市面积9636平方公里,辖曾都区、广水市、随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人口258万。
在随州灿若星辰的历史长河中,曾侯乙编钟和炎帝神农无疑是两颗最璀璨的星星。
1978年春,湖北省随州市爆出了一条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新闻:在城西两公里一个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木椁墓葬——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这套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小的不及水桶那么大,大的则有五六百公斤,设计精巧,气势宏伟,出土时分三层挂在铜铸的钟架上,只要敲击镌刻在钟下方的标音位置,就能发出或浑厚或清脆的声音,音域宽广,音色优美。经湖北省有关专家用精密仪器测试,其准确的发音竟与现代标准乐器丝毫不差。这套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第八奇迹”。2010年6月8日,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随州“中国编钟之乡”的称号。
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足音,古老的荆楚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工业强市”、“质量兴市”等一个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启了随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策、强国之道。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8年12月,随州市政府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意见》,正式吹响了质量兴市的号角。
作为质量兴市战略的具体组织实施者, 随州市质监局积极响应湖北省质监局的号召,高举质量兴省大旗,勇于担当,创先争优,在推动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进程中,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截至目前,随州质监局总资产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2050万元,技术装备增加700万元,高级工程师增加6人,研究生学历增加8人,国家级注册检验师增加20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上升至62%。
2005年以来,随州市质监局获得国家、省、市各级表彰162项。
当前,随州市正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全面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坚持走质量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随州而努力奋斗!
实施质量兴市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008年5月,湖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为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当年12月,随州市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意见》,把质量问题上升到随州科学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高度进行统筹谋划和总体部署,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27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的质量兴市工作新格局。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随州市在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过程中,还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
一是制定《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质量兴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签订《质量兴市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议事会商”、“信息通报”、“检查督办”、“奖励激励”、“考核评价”五项工作机制,把质量兴市的目标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市政府目标管理,做到了组织落实,目标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二是3个合作协议推动质量兴市工作。2010年9月3日,湖北省质监局与随州市政府签订了《推进质量兴市、支持随州汽车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省质监局将在打造公共检测平台、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培育精品名牌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共同提升随州汽车产业发展水平。2010年9月10日,随州市质监局与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随州办事处签订了《共建大质量工作机制,服务工业兴市》合作协议。这是湖北省地市级质监、商检两个部门之间签署的第一份合作协议,也是随州市职能部门之间签署的首份合作协议。2009年8月20日,随州市质监局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签订了《促进随州汽车质量提升,支持随州专用汽车之都建设》合作协议。武汉分中心承诺在认证认可、现场审查、执法监管、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随州市质监局组织编制发布了年度《随州市质量状况白皮书》,为市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将质量兴市战略列入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内容。2009年8月26日,邀请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程虹作题为《通过宏观质量管理,促进总体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
据了解,随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质量兴市(县、区)全覆盖。其中,有40家重点企业开展了质量兴企活动,建立了40家重点企业联系点,组织实施了《随州市质量兴企绩效评价指南》;在80家企业中开展了“5个1”质量攻关活动,积极推进卓越绩效模式,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全市涌现QC小组125个,3家企业获“全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148家企业通过了各类质量体系认证。2011年,全市空气环境全年达标天数为340天,达标率为93.2%,城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693.3吨、293.6吨、1609.4吨,分别比上年减少1.2%、4.8%、20.6%,并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目标;全市大中型工程项目竣工后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39项工程获省、市优质工程。窗口行政服务五年完成办件22万件,实现了“零违纪”“零过错”“零超时”;全市拥有2A级以上景区6家,星级饭店20家,齐星湖休闲村、玉龙温泉等4个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通过了省级验收。15个旅游景区、20家星级酒店和行政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012年上半年完成定期检验264批次,合格率为97.7%;完成国家、省级专项和监督抽查127批次,合格120批次,合格率为9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等“四大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随州市荣获了包括“全省质量兴市先进单位”在内的众多荣誉称号。
完善激励机制
铸造精品名牌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大力铸造精品名牌,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随州市推进质量发展的一大特色。为此,随州市质监局紧紧围绕全市“五大支柱”产业、地方特色产业,确定了“巩固发展一批、培育壮大一批、开发储备一批”的思路和“建立机制推名牌,政策激励促名牌,加强宣传树名牌,强化服务育名牌”的工作机制,编制了两轮《随州市名牌确认三年滚动计划》,将全市48家重点企业的产品列入计划进行重点培植,加大“推、扶、抓、育、保、扬”名牌等措施的落实力度,使名牌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
为树立质量标杆,调动和激励企业追求卓越,争创名牌的积极性,随州市政府出台了“一会三奖”制度。“一会”,就是每年召开全市质量(兴市)工作会议。“三奖”,就是市政府设立的编钟质量奖、奖励名牌企业、奖励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9月11日,随州市政府召开首届编钟质量奖颁奖大会,对获得首届编钟质量奖的齐星公司奖励30万元,对两家获提名奖的企业华威公司和裕国菇业各奖励5万元。自2008年开始,随州市政府每年对获得湖北名牌产品企业进行奖励。截至目前,共对33家湖北名牌企业奖励165万元,奖励创品牌企业320万元。2012年7月,随州市政府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水“吉阳大蒜”奖励10万元。据了解,随州市编钟质量奖的奖金金额是湖北省16个市级政府质量奖最高奖金之一。
据统计,随州市目前共培育创建出“齐星车身”、“冰姿服饰”、“三友香菇”、“全力铸造”等60家企业的湖北名牌产品78个。2012年,该市湖北名牌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6.5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6.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35.8%以上。大批名牌产品的涌现,有效增强了随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了随州经济转型发展的进程。
2012年4月~9月间,随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等文件,以进一步深化质量兴市工作,不断提升总体质量水平,为推进“圣地车都”、“神韵随州”建设保驾护航。
创新监管体制
确保“两个安全”
保障特种设备和食品质量安全是质监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随州市质监局在不断加大食品监督检查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监管体制,建立完善网络化动态安全监控体系,对全市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特种设备使用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创造了动态管理和长效监管“两个安全”的新经验。
特种设备安全方面:完善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责任和问责制度,层层签订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状》,建立了特种设备联席会议机制。每月组织召开管理、监管、检验等三方参加的特种设备联席会议,对特种设备管理漏洞、监管盲区、漏检拒检情况进行分析、检查、督办,对安全工作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一票否决”制。建立了特种设备动态分布监管体系,建立健全了全市特种设备动态数据库,将分布在全市共计4361台特种设备进行了清理归类,建立了电子档案,纳入检验和监管网络。全市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均达到了100%,累计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4862人,及时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530余起。
食品质量安全方面:近年来,随州市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取证企业由十一五初期的147家增加到现在的205家;食品从业人数由3.4万人增加到6.1万人;食品工业总产值由16.8亿元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亿元,年出口创汇5亿多美元。
为做到既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又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随州市层层落实“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分工负责、食品企业负主责”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市政府每年与“一市、一县、三区”签订《随州市食品安全责任状》,区(市、县)政府与全市47个乡镇办事处、400多个村(居)委会也都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状》。每年市政府召开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大会,市政府领导亲自布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动机制,整合管理、监管、检验力量,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巡查责任、任务,按照区域和行业进行划分,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横到边,纵到底,不留盲区和死角。
据悉,近年来,随州质监局建立健全了20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档案。尤其是他们创新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五种模式”,受到基层质监部门的推崇:⑴以纯净水生产行业为代表的兼并联合、规模化经营模式;⑵以唐镇蜜枣为代表的龙头带动,合作社生产模式;⑶以洪山罐头城为代表的协会推动,建设地区品牌模式;⑷以两水豆腐村为代表的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行集中生产模式;⑸以三里岗香菇为代表的推行农业标准化,实行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
此外,随州市质监局还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黑窝点和严厉打击使用非食用原料、回收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豆制品、酒类、蜜枣小作坊专项整治等共20多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97件,查处违法货值金额200余万元。端掉食品黑窝点3家,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食品安全相关案件,刑事拘留1人,判处有期徒刑1人,有效威慑了食品制假犯罪分子。
据介绍,随州市保持了近十年来未发生食品质量和特设备安全事故的纪录。
加强检测平台建设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随州是著名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和全国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基地。近年来,随州质监局积极探索“以产业支撑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建公共检测平台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以“湖北省专用车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为龙头,努力打造适应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技术检测平台。
湖北省专用汽车质量检测中心于2008年8月正式批准成立,中心现有人员4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2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以上学历24人,共建单位博士11人;建筑总面积2500平方米;中心现设有材料实验室、环境实验室、专用性能实验室、灯光电器实验室、无损实验室、附件实验室、节能实验室、计量实验室、汽车安检实验室等九大实验室,拥有各类专用汽车及零部件检测设备235台套,设备总值400多万元。2009年初,中心通过了省级资质认定,确认对运油车、加油车、洒水车、散装水泥车、厢式运输车、水罐消防车、运钞车、气动下灰车等23种专用汽车的391个检测参数和18个通用检测项目具备检测能力,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对专用汽车的现场动态检测,且能对部分汽车底盘零件、汽车驾驶室和金属罐体等汽车零部件的项目和参数进行技术检测。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具备32种产品类和478项参数类(28种)产品检测能力,特别是专用汽车和零部件已以“省中心”名义进行了资质认定,专用汽车和零部件的检测在全省质检机构中独具特色并保持领先水平。
据统计,从“十一五”至今,随州质监局共投入资金2050多万元,购置各类专用检验检测装备和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目前已具备760种产品623项参数、十大类102种计量器具、七大类27种特种设备以及26大类580种食品493项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
不断创新服务举措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近年来,随州市质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服务工业兴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质监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方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先后出台了11个方面89条措施服务工业兴市、服务“圣地车都”建设。尤其是他们推出的“四个三”创新举措,更是深受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的赞扬。一是服务方式创新“三举措”。即:在行政审批上实行“一站式”服务,在服务重点工程上实行“跟踪式”专班服务,在服务工业园区上实行“保姆式”服务。二是服务需求达到“三同步”。即:工作时间与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时间同步,服务质量与企业要求同步,服务思路与企业发展同步。三是服务关口实现“三前移”。即:标准化服务关口前移,“两大安全”服务关口前移,扶优治劣服务关口前移。四是服务重点注重“三突出”。即:突出服务工业兴市,突出服务企业发展,突出服务惠及民生。
据了解,随州市质监局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的做法,赢得了市委、市政府,企业和群众的高度赞扬。2011年7月25日,原市委书记、现任湖北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在市委办工作简报《“守门人”变身“服务员”——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纪实》上批示:市质监局主动服务、变通服务、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值得市直部门学习借鉴。《中国质量报》对此做法也进行了及时宣传报道。2011年6月2日,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刘晓鸣在市质监局《关于赴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学习考察质量技术检测平台建设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同意卫东市长意见,感谢这些年来质监局对我市工业兴市工作所作的积极贡献。2011年7月26日,现任市委副书记彭明方在质监信息《广水“吉阳大蒜”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誉称号》上批示:市质监部门有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功绩突出。应继续加大申报争取力度,加大政策兑现落实力度,加大相应产品实现其价值力度。2011年6月22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传根在质监信息《真情服务,扶优扶强》上批示:市质监局真心真诚服务企业的做法应大力宣传。副市长夏卫东在质监信息《真心服务受赞誉》上批示:市质监部门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立足于服务至上、服务至诚、服务对象至满意,其精神难能可贵。希望继续弘扬,为工业兴市作出更大贡献。
2011年6月15日,湖北金银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修清率班子一行4人,将绣有“强监督,帮企业维权;重服务,促经济发展”16个金色大字的锦旗送到随州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洪顺的手中,并说:“真诚感谢市质监局的真心、真情的帮助,不仅帮助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合作关系没有得到损害。”当蒋总经理提出因市质监局在帮助企业维权过程中没有收取任何费用,甚至还贴入检验费和车旅费,现场拿出现金1万元作为赞助市质监局案件办理费用时,杜洪顺婉言谢绝了。他说,服务工业兴市、服务企业发展是质监部门的职责,更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