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质取胜 促进转型发展
——2012年上海检验检疫局十大亮点工作回眸
本报记者 沈 娉 通讯员 邱伟科
上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杨雄(左)为上海检验检疫局颁发全国文明单位奖牌
上海检验检疫局发布“十大文化名片”
1 区域联动,融合协力,促发展大有作为
关键词 | 区域联动、主动融入、泛长三角合作
2012年12月10月,泛长三角地区检验检疫机构通关机制改革研讨会在沪召开,现任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代市长,时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到会。会上,湖南检验检疫局正式加入泛长三角合作机制“大家庭”,成为该机制第十个直属检验检疫局成员。作为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业务协作、服务联动、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区域性合作平台,该机制运行10年来,在直通放行、口岸查验、风险预警、检验鉴定、后勤保障等16个方面展开合作,有力推动了泛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为不断优化泛长三角区域发展环境作出贡献。
上海检验检疫局与江苏检验检疫局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直通放行试点区“沪苏虚拟口岸”,平均每批货物缩短口岸通关时间两天;与安徽检验检疫局和江西检验检疫局共同为安徽京东方、江西铜业等大型企业提供通关便利,实施便利化监管措施,使其节省物流成本上百万元;与湖北检验检疫局合作,对武汉东风汽车等6家重点企业的进口金属材料实施目的地检验,不仅有效缩短了检验周期,降低了企业成本,而且对促进湖北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效果明显……为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检验检疫保障和口岸通关服务环境,积极促进本区域外向型经济的繁荣健康发展。
2012年,上海局秉持“沟通上下左右,服务系统内外”的工作理念,自觉、主动把检验检疫工作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先后与上海海关、上海海事局、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卫生局、上海海洋大学、浦发银行等22个部门和单位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携手提升上海口岸质量安全水平,共同服务发展。通过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务实有效的密切合作,使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开展首届“蓝盾杯”岗位技能竞赛
上海洋山检验检疫局获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 凝聚力量,永续发展,文化争先
关键词 | 文化建设、文化强局、创先争优
自2008年以来,上海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领潮争先,勇于实践,在全局上下掀起了检验检疫文化建设新篇章,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塑造人、激励人,不断探索文化建设新模式,创新文化建设新机制,推动文化建设新实践,取得了文化建设新成果。
2012年12月1日,在全国全党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上海局认真总结和展示上海检验检疫系统全面开展文化建设5年来的经验和做法,主办了“凝聚力量、永续发展——2012上海检验检疫文化主题行”活动。会上发布了由广大干部职工投票评选而出的“上海检验检疫十大文化名片”,从不同视角展示了该局文化建设的精彩侧面,体现了上海局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文化品格,打造具有上海检验检疫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持续实施文化强局战略意义深远。
2012年,“人民质检、为民服务,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蓬勃开展,成效显著。以政工网、文化建设网、网络党校和党建手机报为主体的“三网一报”红色阵地全面形成;局机关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成为上海口岸查验部门中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外高桥检验检疫局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洋山检验检疫局党总支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上海市市级机关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上海口岸输台蟹苗回沪参赛
在检验检疫采样现场拍摄视频教材
3 食品安全常抓不懈,两岸合作再启新章
关键词 | 两岸经贸、农业合作、输台蟹苗、食品安全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同志在中华绒螯蟹蟹苗输台专题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感谢国家质检总局和上海局为两岸经贸合作作出的贡献。2012年1月5日,上海海洋大学大闸蟹蟹苗生产繁育基地向上海局提交蟹苗输台申请。为确保蟹苗按时输出并如期投放,该局迅速完成了与台湾检疫部门的协商、蟹苗养殖场的考核注册、蟹苗抽样、疫情检疫等工作,快速、准确、全面地实施了检验检测。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首批2.4万只蟹苗输台检验任务,得到国家质检总局和上海市台办的高度肯定。2012年,上海先后有5批共计33.7万只蟹苗在检验检疫部门的保障下顺利输台。11月,在台湾苗栗县经过近一年养殖的72只中华绒螯蟹返沪参加了“王宝和”杯第六届全国河蟹大赛,荣获“金蟹奖”。不到一年的时间,输台蟹苗实现了成功“移居”和入市供应。这是大陆首次对台湾地区进行农业科技合作与援助,成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典范。
作为中国进口菲律宾水果的主要口岸之一,上海口岸在进口菲律宾水果中多次发现有害生物。2012年5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关于加强进口菲律宾水果检验检疫有关问题的通知》。上海局严格按照总局部署对菲律宾水果截获的有害生物进行鉴定并实施最严格的逐批安全风险检测。截至12月底,上海口岸共检验检疫进口菲律宾水果1743批、80280.12吨、货值4684.34万美元,其中销毁235批、13308.21吨不合格水果,货值714.90万美元,彰显上海检验检疫的执法把关能力和成效。
近年来,上海局打出的提升检验能力、强化风险防控、强化企业履行进出口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等一系列“组合拳”,出击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力争“检得了、检得快、检得准”,对相关进口食品等实施的微生物、理化等“常规通查”逐步向特性、功效等更精深的“专查”演变,让口岸检验检疫传统的“安全、卫生、健康”把关得以进一步向“环保与反欺诈”领域延伸,从而使消费者对关注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更有信心。
与新华社合办的大型图片展寄托了广大市民对检验检疫工作的深切期望
“新三电”工程全面推动上海口岸优化通关环境
4 全国首个“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示范区”落户上海
关键词 | 循环经济、再利用产业、检验监管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再制造产业化”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2012年9月11日,上海局联合上海地区11家市委办局和中央驻沪单位正式在上海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区创立建设了“全国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示范区”,这标志着上海地区以再利用产业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即将翻开崭新的发展篇章。示范区建设中,上海临港产业区以入境再制造为重点,上海综合保税区以入境维修检测为重点,吸引优质再利用企业和产品落户区内,确保上海地区再利用产业集聚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不断促进上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除此之外,上海局还全面建立起上海口岸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在国家质检总局开展的进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检测采集和评估试点工作中,该局2012年上报进口质量安全风险信息429起,占全系统上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严控上海口岸进口危险化学品质量安全,构建基于“责任链”的危险化学品多部门联合监管体系;在外高桥深入推行进口汽车“零等待检验”模式,促使上海口岸进口汽车数量年增长30%以上;助推全国“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对进口服装企业开展面料质量预评估试点工作,助力上海区域国际商务港建设;在外高桥保税区扶持建设医疗器械、红酒、工程机械等专业化贸易平台;在洋山保税港区建立全国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集散平台。同时,该局还研发推广了基于物联网的集装箱货物物流监控系统,并获工信部、财政部2012年物联网发展资金项目支持,助推检验检疫工作向全过程、全范围、科学化、规范化、便利化的监管目标迈进。
窗口服务见真情
开展国际邮轮食源性感染应急处置演练
5 促外贸、稳增长,“上海智检”新举频出
关键词 | 贸易便利化、“新三电”、“三轮驱动”
2012年10月15日,上海局正式启动检务工作“通报通放”新模式试点,受到了广大进出口企业的广泛欢迎。11月28日,首批25家上海口岸进出口工业产品“快检快放”便捷化监管措施试点企业颁证仪式在沪举行。此举是上海检验检疫部门针对当前外贸增长乏力的严峻形势推出的又一重要举措。
2012年,上海局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外贸方针政策,以现代数字化手段全面打造“上海智检”,新举频出,促外贸、稳增长,为上海外贸发展注入“正能量”,有力支持了上海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作出了贡献。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上海局率先提出了35条支持上海地区进出口贸易平稳发展的具体措施;4月23日,该局与上海海关启动了通关单无纸化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口岸通关单无纸化工作出入境业务全覆盖,集中审单模式、提货单无纸化放行、通关单无纸化等“新三电”工程全面推动上海口岸优化通关环境。
2012年10月1日起,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免收上海市进出口企业第四季度检验检疫费。10月至12月,该局累计免收检验检疫规费3.1亿元,涉及货物205万批、货值872.4亿美元,惠及企业62275家,为缓解进出口企业出口压力、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向未来,上海局还将在“通报通放”、“快检快放”工作基础上,加快探索推进“即查即放”的高效查验方式研究,实现一线口岸查验科学化、快速化、数字化,形成“通报通放、快检快放、即查即放”三轮驱动口岸贸易提速的良好局面。
登轮开展航空煤油采样检验
推动中欧政府间紧密合作下的消费品无缝监管
6 助推转型升级,服务“四个中心”建设
关键词 | “四个中心”建设、浦东综改、大虹桥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局围绕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努力创新把关服务新举措,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性。
2012年6月15日,上海浦东启动了全国第一个总部经济共享服务中心(平台),上海局联合海关、工商等部门同时发布服务总部经济发展四项10条创新举措,在报检资质、检验鉴定、行政审批、信用管理、便利通关、健康咨询等方面,细化落实支持浦东地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措施政策,并进一步支持跨国公司在浦东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营运中心和购销中心。目前,浦东新区已集聚了19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内资大企业总部和区域性总部。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在浦东形成投资总额100亿美元,且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2012年10月17日,上海局与上海长宁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助力“大虹桥”服装服饰出口创新基地建设,推出“零等候”等贸易便利化措施,使“大虹桥”成为上海市唯一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全面推广风险管理、分类管理和诚信管理,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先后出动排查人员10914人次,排查企业6175家次,涉及案例4672件,针对发现问题制定整治措施1160条。
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力促上海认证认可工作上新水平。上海地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共有60家,占全国已批检验鉴定机构数量的22%。该局在检验鉴定机构监管中,进行分类管理,加大对检验鉴定机构规范性和有效性的监督,完善行业自律,让市场规范逐步由政府主导向行业自律转变。
随着国际市场的高速发展,国际邮轮产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上海局紧抓这一新兴产业助推上海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邮轮口岸检验检疫设施,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支持上海邮轮经济发展。2012年10月23日,中国首届国际邮轮卫生检疫研讨会在沪召开,为中国检验检疫机构借鉴国内外邮轮卫生领域科学的管理经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卫生检疫技术提供了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检企合作,提升“大虹桥”品牌质量
实验室建设服务保税区特色产业
7 助力人才强检,视频教材取得历史性突破
关键词 | 人才强检、视频教材、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强检”战略是振兴质检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通过充分调研和系统分析,上海局党组颇具胆略地提出“要以创编一套标准化视频教材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检验检疫工作流程,增强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美好愿景。
2012年11月27日,由上海局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业务视频培训系列教材的建立与应用”鉴定暨推介咨询会在沪举办,与会领导和专家高度评价了业务视频培训教材,认为“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行政执法机关在培训教材创新方面的空白,项目研发具有新颖性,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视频教材创编工作卓然成效,功在当前、利在长远,为服务全国质检工作大局和区域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在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的指导下,该局大胆创新、迎难而上,两年多来举全局之力开展该“业务视频培训系列教材”创编工作。首批32部系列视频教材时长总计1500多分钟,较全面地涵盖了通关业务、卫生监督、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检验监管、认证认可、实验室管理等检验检疫主要业务领域。系列视频教材注重科学权威性、突出实践操作性、富于直观生动性,切实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依靠“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将对进一步规范检验认证、监管、检测工作程序,全面提升检验检疫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检验检疫事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2012年,以系列视频教材为蓝本,上海局在全局范围内组织实施了“蓝盾杯”岗位技能竞赛,用好视频教材、提升业务水平的热潮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广泛兴起。
在上海外高桥粮谷码头取样
现场查验进口香蕉
8 大信息、大宣传,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 | 大信息、大宣传、质量文化
2012年9月11日至17日,上海局和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主办“坚持以质取胜、推动科学发展——质量月宣传暨上海检验检疫服务转型发展图片展”,吸引了400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近300张图片立体式、全方位地再现了上海检验检疫人在重大涉外活动和急特任务面前勇于承担、坚强保障,在抓好质量监管、保卫国门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狠下功夫、做实举措等事迹,国门安全“第一哨”的形象跃然纸面。“政府重视质量、企业狠抓质量,人民关心质量”的质量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2012年是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颁布的第一年,上海局高度重视包括《纲要》在内的信息宣传工作,强化“沟通上下左右、服务系统内外”的工作理念,立足高起点,开拓新思路,着力营造“大信息”、“大宣传”的工作新格局。强化“三个围绕”,给力宣传检验检疫形象;打造“三个平台”,借力宣传检验检疫形象;深化“三个制度”,协力宣传检验检疫形象;探索“三个创新”,合力宣传检验检疫形象。
该局充分利用上海的地域优势,整合内外资源强势推进大信息、大宣传战略。全年累计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510多篇次,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在2011年与新华社上海分社缔结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2012年3月底与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12月初与人民网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人民网驻上海局舆情监测调研基地揭牌、舆情监测系统正式上线,形成一个全方位报道上海局的立体化媒体宣传网络。
9 科技兴检,注入创新驱动“正能量”
关键词 | 科技质检、科研成果、实验室建设
深入贯彻“科技强检”战略,上海局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近3年来,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34项。2011年,该局牵头完成两项课题,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占全国检验检疫系统一等奖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他各类奖项获奖总数,也位列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第一位。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2年3月30日,201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上海局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获奖数量和奖励等级均创新高。9月27日,该局又获得浦东新区3项科技创新成就奖,5项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极大提升了检验检疫科技工作在上海市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上海局以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导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建立仪器精良、技术精湛、科研突出、管理规范的技术检测体系。目前共建成47个实验室,其中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25个,占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的五分之一强;实验室检测装备投入金额达7.18亿元,设备6700余台套,处于系统领先地位。在实验室规划建设方面,以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导向,根据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和口岸“快速验放”的需要,合理布局、规划前移,服务港口一线,外高桥保税区的国家酒类检测重点实验室、化妆品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和外高桥码头的粮谷检测实验室相继投入使用,服务核心工作,实现发展“双赢”。
10 全面推进法治质检建设
关键词 | 法治质检、法治创新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上,法治是最大的共识。上海局以创新为法治建设第一驱动力,全面建立法治理念、构建法治体系、优化执法方式,持续推进法治质检建设。2012年12月,“上海局法治理论研究应用机制”课题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位列“国家质检总局十大法治创新奖”之首。
一年多来,该局创新工作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全面推动法治质检建设,有效提升了检验检疫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5月,成立法律咨询委员会,做好重大国际争端与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研究和论证工作;6月,在全局范围进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创建;8月,参加国家质检总局法治文化演讲比赛并荣获一等奖;9月,办理完结该局“两法衔接”第一案。2012年共完成国家质检总局和上海市地方的法律规范意见征询18次,完成本局业务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48次;开展案卷评查和优秀案件评选活动,并配合完成行政司法协助62起,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7.62%;针对抽采样、不合格后续处置、人为更改查验类别等情况开展了专项督察,对货值近11亿美元的2735条入境流向货物信息进行了督验;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35245人次,检查企业9937家,涉及商品(服装、鞋靴、玩具、家具、小家电五类)37.14万批,货值91亿美元,发现不合格批次697批,涉及货值1572万美元。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