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这样“炼”成的
——福建省质检院采用导师孵化机制培养新型员工纪实
■文/徐业富
“百余项国际、国内验证比对结果满意率达到94.5%”,“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水平步入全国同行前列”,“服务满意度调查保持在93.0分以上”……这一串串数字无不反映了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近年来在质量建设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些成绩的背后不仅仅体现出质量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更体现了该院在队伍素质建设上的提升和进步,尤其是该院建立的“导师孵化机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质检新生力量,为质量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把新员工上岗当作一项检验质量基础性工作来抓,使该院质量建设有了独特的抓手,正如该院院长陈永煊所说“新员工是持续提升检验质量和科研能力的基石,从新员工抓起,从上岗入职抓起,才能更好地夯实质量基础”。
建起导师“孵化箱”
“导师”是高校教学方式的专业名词,也是专家教授的职业称谓,然而,在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导师却成了高级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的特殊荣誉和职责,在此光环下,他们延续着院校教育到产品质量检验研究的专业化教育,培养的是一批批加入质检技术队伍的新型人才。几年来,该院通过创新导师孵化机制培养了百余名新员工,这些在新机制下“孵化”出来的员工,不但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由学生到专业人才的转变,还在各自的领域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工作精神,特别是在重大质量工作技术支撑服务中,展示出了新时代质检人敢于担责、积极进取的良好形象。
规范师傅“传帮带”
结合该院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机制,把在专业领域、科研领域的优秀骨干人才选拔进导师队伍,不仅在岗位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特殊的鼓励和支持,而且还提供培养基金和奖励经费,在促进导师自身专业技术提升的同时,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培育质检新生力量。控制导师带“徒弟”的数量,给予导师在时间、工作任务、工作关系协调方面的充分自主权,为导师提供充足的培训资源。同时,注重加强导师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考核,开展培训计划检查和审核、导师授课培训比赛、新员工阶段培训效果评比等活动,促进和推动“孵化”机制正常、良好开展。
唱好上岗“四步曲”
根据专业性质不同,福建省质检院按“四步曲”把新员工上岗培训分为四个阶段,即入职培训期、见习培训期、上岗考核期、单放辅导期,时间跨度在1至2年不等。入职培训期主要开展员工入职必知的检验、认证基础知识,质量管理程序及院文化、管理等相关内容,帮助员工顺利融入工作环境。见习培训期进入导师的专业化辅导进程,在导师的计划、教学培养下,新员工不仅要了解和熟悉检验工作面上的内容,还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检验工作,熟悉检验标准和仪器设备基本操作。上岗考核期为新员工上岗“单飞”前的重要时期,根据选定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多课题、全流程、高难度、模拟化训练和考核,新员工全部成绩达到优良、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单放辅导期主要为新员工正式上岗提供必要的跟踪和支持,导师对新员工检验工作过程、结果进行跟踪指导和检查,为新员工开展检验技术攻关和科研课题研究提供帮助。
培养“合格质检人”
该院教育新员工要在工作中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培养“特别讲大局、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五个特别”精神,将新人打造成又红又专的合格质检人,首先就是要让他们了解质检、认同质检、归属质检。质检文化不仅是该院新员工培训的第一课,而且也是上岗培训全过程的必修课。为了上好质检文化课,每年的新员工入职培训,陈永煊都担任第一课主讲,为新员工讲质检历史、讲核心价值理念、讲历代质检人奋斗精神和贡献,从该院“54321”人才培养工程的实践中帮助新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安排优秀员工谈质检工作感受、讲成长历程,给新员工以经验分享和启发,安排参观国家级质检中心,了解质检机构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参与质量安全工作中的突出贡献,感触该院“公正、科学、效率、价值”的核心理念精髓。为使新员工对质检人、质检工作有更深的认同感,还安排新员工参与重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之中,让新员工在浓厚的工作氛围中感受质检人的人生价值,体验质检人的奉献精神。
严师出高徒
质检文化不仅是质检人服务为民的价值理念,更表现在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精亦求精的工作精神和公正公平的服务意识,针对年轻人对待工作和职业普遍存在浮躁的心理,该院注重在严格的上岗培训中砺练新员工,不但注重专业技术的磨砺和提高,而且注重修养品德的磨砺和提高。一是严格操作规范。质检人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检验过程的规范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导师视新员工“陋习”为异端,不但手把手进行教练指导,而且严肃对待“异端”行为,让新员工在严格的训练中养成规范操作的自觉习惯,传承质检人的优良传统,哪怕是仪器设备上一点点残留污渍、操作过程中一个不正确的手法、数据记录中的一个小小失误,都会是新员工练习中过不去的槛;二是追求科学精确。一个峰值、一个微米、一个微伏对普通实验而言可能并不重要,然而在质量检验中,微小的单位偏差就关系到结果的科学公正性,追求这种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正是新员工所缺乏的,在导师们的眼里,没有“差不多”,更没有“应该可以”,他们认真反复纠正着新员工的每一次不稳定情绪、每一次微小实验差异,为了等待精确的实验数据,即便是通宵达旦也从不让新员工放过任何一个体验机会;三是严把考核关口。上岗考核是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面临的是单放实战操作,不仅在检验适用标准选择上,还是前期处理及检验过程规范上,每一个项目都有着最苛刻的标准和要求,唯有全项目通过考核,才能取得上岗资格,个别专业新员工上岗培训考核还跟试用期考核挂钩,一旦无法通过考核,将面临着淘汰的压力。新员工在导师严格的培训下,接受了科学规范的上岗训练,不仅打牢了检验工作基础,也打牢了质量基础,促进和推动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