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现场 同步打分
——青岛市质监系统行政执法比武决赛纪实
□ 本报记者 梁 丽
11月7日13︰00,灯光、音响、摄像、导演以及各组工作人员准备就绪,一位记者打扮的男子走上舞台,他拨通了12365质监投诉举报电话:“喂、喂!是12365投诉举报中心么?我是电视台的记者,我们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一个叫香满楼的酱油厂有些问题,我们怀疑他们是造假的窝点,我们向你举报,我们正在现场等待你们!”此时,观众在大屏幕上看到摄像机镜头切换至了“青岛香满楼调味品有限公司”的厂牌。青岛市质监局崂山区分局3名执法人员携带投诉举报单入场,他们向记者了解了情况之后,准备进入企业。此时操着一口青岛腔的中年妇女上场:“你们在吆喝什么?”执法人员立刻向该女子亮出了执法证件:“同志您好,我们是青岛市质监局崂山区分局的稽查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工作证。我们接到消费者举报,请您配合我们的例行检查。这是电视台的记者,他们将现场报道我们的调查取证工作。”经过再三的沟通,执法人员与摄影记者一同进入了企业的生产车间。架设在生产车间的摄像机准确地将画面传输到了大屏幕上。以上这一幕发生在11月7日13︰00,青岛市深圳路173号的质监阳光大厅被临时搭建成了能容纳300余人的阳光演播大厅,青岛市质监系统行政执法比武决赛已经正式开始。
据介绍,早在9月份,青岛市质监局各单位就开始了培训和初赛的选拔活动,11月2日,通过闭卷答题的形式最后选出a黄岛分局、即墨市局、四方分局、崂山分局、莱西市局和城阳分局6支代表队参加11月7日决赛。比武决赛采取的是模拟现场执法的形式,由每个参赛队进行现场执法情况的展示,评委们根据参赛队员的执法程序、现场检查方法、发现问题的准确性、应急处置情况、回答媒体提问等几个项目共计23个考点进行综合评判打分。最后,根据复赛与决赛的成绩决出团体一、二、三等奖,并现场颁奖。
此次执法比武决赛有两大亮点。第一大亮点是采取了模拟执法现场的形式,在青岛市电视台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利用5部摄像机同时工作,实现了现场传输声音、影像和画面切换,使在演播大厅的观众通过大屏幕看到参赛队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另一大亮点则是,在比赛过程中,受邀的专家亲临执法现场打分,现场评分更接近于执法实际,评分结果更加准确和科学。通过大屏幕,记者看到参赛队员在25分钟的调查取证中分工合作,他们认真检查了生产车间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库以及锅炉房,并让企业负责人提供了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在现场拍照取证后,将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在本子上。规定的25分钟现场执法时间结束,执法人员再一次回到阳光演播大厅。记者向执法队长提了两个问题:“第一,请问今天的执法情况怎么样,第二,如果没有媒体的举报,假冒窝点是否就逃过了执法人员的监督,那么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在稽查队长回答完问题以后,记者又向两名执法队员提出了问题:“请回答执法检查现场需要哪些执法措施,需要制作哪些文书?”队员回答问题的情况由演播大厅的专家评委打分,再与现场评委打分相结合,给出参赛队最后的得分。泰安市质监稽查局副局长田烈斌认为,本次比武在组织运作、模式创新、队员形象等方面都很好地展示了质监系统行政执法的能力和素养,命题中一共有23个考点,涉及业务知识、执法程序、现场应对能力等方面,尤其是能力测试要求执法人员在现场执法既要能够切实发现企业违法问题,更要讲究策略。
青岛市质监局副局长丛春雷表示,行政执法是质监系统的一项重要职能,执法水平的高低事关人民群众利益和质监形象。此次行政执法比武活动是青岛市质监局2012年加强全员培训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对前期法律法规理论知识培训的进一步深化,目的是全面提高质监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执法程序,不断增强证据收集能力、文书制作能力、案情研判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而提高全系统的行政执法水平。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