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机场检验检疫局局长 郭利军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与密切,航空器已成为交通出行的主要工具,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繁琐复杂的航空器、人员申报信息录入和统计。在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2009年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事件后,利用电子信息化系统来实现快速、高效的航空器电子申报、空港旅客电子身份数据采集、存储和信息化追溯查找,开展后期风险分析及对航空公司量化评级等工作,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目前,货物检疫、快件检疫等领域均已实现电子申报、电子核查、电子监管等“三电工程”,确保了日常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整个检验检疫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鉴于此,山东检验检疫系统各航空口岸积极探索,研制出一套更加科学、规范与便利的监管系统,改变过去手工录入信息、手工核查复审、手工存储追溯的落后操作状况,避免因人工操作可能导致的差错。
在梳理前期工作、完善电子申报和旅客电子身份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并进行信息化追溯查找、后期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我局提出了口岸旅客检疫查验现场电子监管系统的理论架构,共分五个子系统:一是入境航空器电子申报子系统。航空器到达前申报航空器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将旅客信息提前导入空港旅客电子身份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轻工作人员多次重复输入同样信息,并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入境旅客电子身份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力求实现健康申明卡上所需申报信息的自动可识别,将原有卡片的文字信息转换成为电脑或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的形式,例如采用答题卡等形式,从而实现对旅客数据的快速大批量处理和保存。三是入境旅客检疫信息存储子系统。将旅客入境视频、图像信息和电子化后的信息进行关联,共同收录于该系统中留存备查。四是后台信息追溯查找和风险评级子系统。实现后台数据分类、数据筛查、量化分级评分等功能,从而完成入出境检疫查验风险分析。五是航空器分类管理子系统。引入量化评分标准,制定适合各口岸的评分审查标准,实现将航空公司、进出境包机、各架次航班等分级分类管理。
笔者所在山东青岛机场检验检疫局是山东最大的空港口岸,业务量占山东空港口岸业务总量70%左右。2012年5月,青岛机场局将该系统投入试运行,截至目前,共检疫入境航空器3416架次,入境人员417526人次。
经系统培训,目前各航空公司均能按时进行网上申报。系统试运行以来,显示出一定优越性: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航空公司在办公室内即可完成进出境航班信息申报,时间缩短为原先的六分之一。待系统正式运行之后,或将逐步取代原有的纸质申报材料,实现电子申报、旅客身份数据采集处理、集中审单快速验放、筛查数据汇总和风险分级处理一体化,真正进入进出境航班申报电子化时代。二是强化了申报监管。检验检疫部门只需进入该系统的管理客户端,就可对所有申报进行查询和管理,覆盖面更广,为规范化监管提供了方便。三是增强了信息查询的可追溯性。通过在各出入境检疫查验岗设立节点电脑,实现与航空公司数据共享和同步,能够提前获知航班信息,了解乘客资讯。四是遇有疫病疫情等突发状况,可通过系统提前知悉并采取应对措施,缩短人工流转所需时间与手续,为有效妥善处置争取时间。
自运行以来,该系统方便、快捷作用凸显,得到各航空公司认可。今后,还将在申报数据符合性自动筛查、不合格申报退回重报、申报客户端申报数据修改等方面逐步改进完善,使该系统真正成为科学、快捷、方便、有效的管理系统。
综观山东各空港口岸,日均出入境航班80余架次,人员8000余人次,日常检疫查验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可纳入系统进行电子化采集和处理。以青岛空港口岸为例,青岛机场边防检查站设有API系统,海关自2008年6月开始实行旅客舱单系统,均实现和航空公司的数据共享、信息共享,2009年1月海关通关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实现了信息化申报和管理。为同步提升工作效率,空港各口岸实行电子检疫处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凸显。
随着出入境航空器和人员的与日俱增,空港口岸旅客检疫查验现场电子监管系统的研发应用,既是工作需要也是顺应当前检验检疫内部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的具体要求;既能规范检验检疫流程,也能按照卫生监管要求,实现对航空公司的评价和分级管理;既能方便追溯,也能查询统计动态信息,真正实现空港口岸快速的电子申报、电子检疫、电子通关,在提升服务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履行检验检疫国门卫士的职能。
笔者认为,鉴于空港口岸旅客检疫查验现场电子监管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若能在全国空港人员、航空器和携带物检疫查验过程中推广普及,将有效促进相关检疫查验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也可使各口岸之间、检验检疫机关和机场公司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大检验检疫机关执法把关力度。《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