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23.8吨产自印度尼西亚的棕榈壳顺利抵达张家港口岸,这是张家港口岸首次进口棕榈壳。张家港检验检疫局提前介入,了解相关信息,细化检验检疫工作方案,现场认真审核报检单证,检查货物和包装,并按检验检疫要求取样送实验室作进一步检测。
据悉,在棕榈油提炼过程中,先从果肉中抽取果核,然后将果核的外壳削去,削去的部分便是棕榈壳,但这些棕榈油提炼过程中的剩余物长期以来一直被遗弃。直到2005年,马来西亚一水泥制造厂利用棕榈壳生物燃料,与煤混合燃烧产生热能。时至今日,很多欧洲国家,包括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的制造厂开始尝试以棕榈壳混合煤一同燃烧提供能源,以缓解不断上涨的燃料成本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棕榈壳作为一种生物燃料,具有燃烧热值高、露天堆放不自燃、体积小质量轻不易破碎、便于储运、可再开发高性能活性炭、比其他燃料环保以及适合大型锅炉燃烧等诸多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许多以煤为燃料如水泥、发电等企业的青睐。(刘昊 施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