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万春
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国家农产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专业人员通过实验证明自酿葡萄酒没有产生甲醛、他们的建议是:买回来的葡萄,要清洗干净,尽可能去除破皮和腐烂的颗粒。为了消除葡萄上的农药残留,建议用淡盐水浸泡一段时间再加工。
“网上说自酿葡萄酒容易产生甲醛,喝下去会不会有害啊?”近日,在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国家农产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做了一个试验,对记者提供的3份自酝的葡萄酒、酸梅酒进行检测,样品经过严格的蒸馏、再衍生、上液相色谱仪等,结果显示3份样品均没有检出甲醛。
汪文龙对样品进行感官检查
美酒变毒酒?
近期网上曾有“自酿葡萄酒甲醛超标,美酒变毒酒”这一报道,称自酿葡萄酒有风险,有人将自酿葡萄酒送到检测机构检测发现,许多自酿葡萄酒的配方都存在超标等问题。其中一些由于含有甲醛等物质,甚至属于“有毒”物质。报道还引用了某酒业负责人的说法,曾经有过因为喝了自酿葡萄酒拉肚子的案例。该负责人说,自酿葡萄酒,一般在消毒杀菌上做得不够完善,存在大肠杆菌超标等情况。
然而,记者查阅了所有的报道,对自酿葡萄酒检出甲醛这一说法,只是来自于该媒体记者的“听说”,并没有任何权威实验检测机构的实验数据作为佐证,因此,该结论不免让人怀疑。
夏秋季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许多市民喜欢自己购买新鲜葡萄来自酿葡萄酒,时下这些葡萄酒陆续可以开罐品尝了,而网上的传言让这些喜欢酿酒尝鲜的市民多了一份担心。事实究竟如何?自酿葡萄酒真如网上说会产生有害甲醛么?
没有检出甲醛
为了求证上述说法,记者分别在南宁3位市民的家里采集了2份自酝葡萄酒样品,另外还有一份自酝的酸梅酒,均是今年7月刚自酿的新鲜酒,每种样品取样2两左右。将这3份样品送到广西局国家农产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请该实验室高工汪文龙进行实验检测。
汪文龙表示,要从葡萄酒样品中检测甲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过程。需要经过蒸馏、再衍生,最后经液相色谱仪测定等多个步骤才能得出结果。
汪文龙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经过严谨的检测,结果显示:3份样品均没有检出甲醛。
汪文龙说,此前从未听说过葡萄酒内含有甲醛这一说法,但是自酿葡萄酒内含有甲醇确是事实。他怀疑,会不会是网络的报道误将甲醇认为是甲醛?他解释说,葡萄酒国家标准GB15307-2006中并没有对甲醛含量进行限量,而甲醇含量是发酵酒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中对甲醇含量有明确规定,要求每升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必须在400毫克以下。
酿酒适度加糖
汪文龙介绍,葡萄酒企业在制作葡萄酒过程中常常会加入商业用果胶酶,这些果胶酶的加入可以使部分果胶物质进一步分解,提高葡萄汁的出汁率,而果胶会让水果中的羧基甲脂成分进一步降解出甲醇。甲醇是一种有害物质,假如含量高会引起慢性中毒,如失明等。但市民自己酿的葡萄酒一般不会去添加商业果胶酶,因此甲醇超标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
有市民咨询,酿葡萄酒时都喜欢加糖,但糖加多加少却难以掌握一个度,如果加多了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呢?
对于这个疑问,汪文龙说,是否需要加糖和加多少糖,是根据最后想酿成的酒度和葡萄原料的糖度来推算出添加量的。一般是每升17克糖能产生1度的酒度,自然酿造最高能达到的酒度是15度。一般来说,葡萄汁含糖量低,酒度就低,难以保存,但如果糖太高,发酵不彻底,就会产出甜葡萄酒。“过甜的葡萄酒对高血压、高血脂的中老年人身体不利,所以,加糖量要适度。”他说。
是否滋生大肠杆菌?有报道称,自酿葡萄酒一般在消毒杀菌上做得不够完善,会存在大肠杆菌超标等情况。
对此,汪文龙对记者表示,这个情况不排除会发生,但概率相对较小。他说,自酿的葡萄酒,整个环境是酸性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的细菌都不会繁殖生长。如果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可能跟前期购买葡萄时没有清洗干净有关。
链 接>>
葡萄酒的酿造有极强的技术成分,包括葡萄的选择、器皿的选择以及存储时间等多个方面。在选择葡萄方面,宜选择新鲜的葡萄,由于葡萄在常温下不易保存,容易发生霉变,如果新鲜度不高,会使酒中更容易滋生霉菌;自酿葡萄酒最好用非金属器皿,比如玻璃瓶、玻璃罐;刚开始发酵时,要让葡萄果皮、果肉、果核在一起,持续发酵几天到三周,再将上述东西分离出去,完成装瓶、密封。《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