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战略叫响“湘”字牌
湖南充分发挥地标产品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吴廷瑞 本报记者 王融国
前不久,新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的铜官陶瓷、玲珑茶,以及新注册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25家企业获准授牌,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南大家庭中的新成员。与此同时,又有4个产品在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的国审会获得通过,至此,湖南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总数已达到33个。
湖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传统的农业大省,自古以来就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产出了占全国6%的粮食、8%的棉花、13%的柑橘、6%的油茶籽、11%的猪肉、8%的淡水产品,具有丰富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资源。因此,湖南省质监局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质监部门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抓手,扶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企业做大做强、打响“湘”字品牌的突破口。为此,湖南省局印发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实施办法》,规范了计划统筹的申报方式,建立了以材料审核、现场审核、抽样检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审核方式,突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机构的作用,建立了生产企业年度报告和审核管理制度。全省各市州局也高度重视,查县志,查当地植物名录、动物品种名录等,加大培育和筛选力度,坚持“一县培育一品,一市新增一品,在全省范围内消灭空白市”,着力扩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开展已有13年,但仍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湖南省质监局一方面通过不间断的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下大力气培养一批懂地标、爱地标、谋地标的工作队伍,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省局先后召开了浏阳花炮、古丈毛尖、酒鬼酒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新闻发布会,并通过古丈茶叶高峰论坛暨古丈毛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授牌仪式、首届中国·沙坪湘绣文化节暨2010长沙第三届开福金秋经贸文化节、张家界森林保护节暨张家界大鲵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授牌仪式等大型活动,迅速扩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影响。
随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措施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湖南省质监局立足实施精品战略,确定了工艺品、茶叶、肉制品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并得到了党委、政府的支持。湖南省常德、永州、郴州、湘西州等地先后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实施了专门的奖励制度,从2009年开始,常德市政府对申报成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施一次性奖励30万元;郴州市政府今年也出台了奖励政策,单个产品奖励额度高达75万元。
为确保湖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湖南省质监局加强了有效的后续监管。组织查处假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伪造冒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行为,针对制售假冒伪劣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情况,确定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加大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专项整治。对检查中发现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等问题进行通报,积极探索不合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的退出机制,切实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权益受益方得到实惠。
从2003年至今,经过近10年的发展,湖南省已有29个产品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涉及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包括白酒、茶叶、水果、中药材、肉制品、水产品和工艺品等多种特色产品,经注册登记核准使用专用标志的企业191家,保护范围覆盖全省12个市州56个县市区。
据统计,2011年湖南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值超过了600亿元。另外,在湖南省现有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有3000年历史的湘莲;有源于尧舜、兴于唐代的铜官陶瓷;有历史文化厚重的浏阳花炮、湘绣、醴陵瓷器、安化黑茶等,并已先后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传统历史文化保护相得益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影响不断扩大。
“安化黑茶在不到3年时间里,年产值从2008年前不到3亿元飙升至2011年的15亿元,这就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力量。”湖南省质监局副局长陈立新表示,该局还将积极探索地理标志与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和成效展示形式,不断扩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影响,着力宣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影响力和地位。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