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炳江 郑万里
外来有害生物监测与口岸检疫同样重要,尽管它并未被很多人知晓,却是掌握生物入侵动态,研究入侵生物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控技术,为科学决策和涉外检疫谈判提供依据,及时扑灭外来生物“星星之火”的有力手段。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厦门检验检疫局在日常监测中共计发现6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平均不到两个月即发现一起,引起有关领导高度关注。今年3月,福建省两位副省长先后就厦门局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市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给予有效铲除。
提到红火蚁、德国小蠊、加拿大一枝黄花、凤眼莲……大家很快就会想到一个词——生物入侵。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世界各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国门口岸是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最前线,实施出入境检疫和疫情除害处理作为最直接的手段早已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与口岸检疫同样重要的,还有一项基础性工作叫做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尽管它并未被很多人知晓,却是掌握生物入侵动态,研究入侵生物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控技术,为科学决策和涉外检疫谈判提供依据,及时扑灭外来生物“星星之火”的有力手段。
厦门检验检疫局辖区跨越厦门、漳州两个市,大厦门港跻身世界十九强,厦漳地区雨水条件充沛、动植物物种丰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风险极大,该局连续12年的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为祖国东南沿海构筑了一道坚强的绿色屏障。
实蝇检疫
监测十二载
构筑国门绿色长城
1999年,国务院实施机构改革,厦门动植物检疫局、卫生检疫局、商检局合并设立厦门检验检疫局,新机构刚刚成立就开始启动了外来有害生物监测。首先开展的是检疫性实蝇监测工作,在入境口岸、查验堆场、机场、苗木花卉蔬菜种植基地、粮食运输沿线及加工厂、水果批发市场等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发生风险较大的地点诱捕实蝇,12年来这项工作从未间断。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国内外动植物疫情不断变化,厦门局开展的监测项目也陆续增加了舞毒蛾、红火蚁、外来杂草等多项,全局9个分支机构统一行动,每年在厦门、漳州地区设置监测点200余个,月均出动监测人员1000余人次。
为了确保监测工作扎实、到位,厦门局动植处每年都在年初根据不同监测对象的特点分别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采购各种监测药品、诱剂、设施、工具,并组织专业技术骨干提早动员、专项培训、精心部署,做到各监测点设施到位、责任到人。每个监测项目结束的时候,都要做出年度总结,以及相应的风险分析,对来年工作的改进思路,为领导提出工作建议。
奉献无寒暑
书写卫士忠诚情怀
2012年10月21日傍晚,厦门局所属东渡检验检疫局动植科的丛尧华等检疫人员对16个有害生物监测点巡查一天后,带着他们的战利品——数万头各种有害生物回到了实验室,样品从采集容器中倒出来,一下子铺满了大白瓷盘。
这一天,他们从厦门口岸联检中心到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从园艺场到环岛路,从狐尾山到植物园,几乎踏遍了厦门岛100多平方公里的四面八方。他们的任务是检查各点监测设施是否遭人为、恶劣天气等原因损坏,给予必要维护,补充更新诱捕剂,分门别类收回样品。这样的工作每年从4月到11月,每周重复一次。
取回样品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接下来监测人员要对这几万头虫子进行分类、鉴定、计数,并对这一周的天气、监测点环境变化、各种监测数据记录在案。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有害生物活动高峰期,监测人员经常要顶着烈日、冒着酷暑。鉴定的时候,大量的虫子发出难闻的臭味,监测人员还得耐着性子细致入微地就着显微镜观察虫子的微小斑点、鬃毛等细节特征进行分类,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有时遇到雨天,监测药剂和虫子混在一起,不仅恶臭难闻,更增加了鉴定难度,鉴定人甚至在用餐的时候手上还残留着虫子的腐臭气味,他们常常笑称这是高蛋白的“虫子大餐”。
“擒敌”破千万
捍卫祖国生物安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国家生物安全防御体系上的重要一环,监测人员取得的大量第一手数据,不仅充实了国家有害生物监测数据库,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提供了基础支撑,也实实在地保护着农林业安全和人类、动植物健康。
12年来,厦门局共获得3万多个监测数据,诱捕的有害生物以千万计,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众多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结论。事实证明,在动植物检疫人员严防死守下,未发现地中海实蝇侵入;厦门口岸不存在舞毒蛾通过货物、包装、运输工具传出的风险;尽管今年厦门口岸就曾10余次截获红火蚁,但都得到有效阻截,未发现口岸种群。
依靠监测,多次扑灭了尚处萌芽状态的重要疫情,从大宗粮食入境码头及其运输、加工场所发现并铲除刺蒺藜草、疏花蒺藜草、假高粱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特别是2010年在东渡检区露天铁矿堆场发现了26种外来杂草,其中全国新记录种7个,福建新记录种5个。如果这些杂草在国内定植扩散后,将对我国的农林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检疫人员及时对这些区域进行隔离,采用人工、机械、化学除害相结合的方法彻底除草,对港区出口外的公路两旁、行道绿化带等进境货物离港路线周围几公里范围内进行排查。2011年再次监测表明,这次重大疫情危机得以有效化解。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