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朝振
9月15日,近10位专家坐在电脑屏幕前,焦急等待检测结果。慢慢地,曲线终于进入精度范围。下午4时,屏幕上“TEST VALID”指示灯亮了,合格的检测报告产生了,专家们凝重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是发生在上海检验检疫局机电中心空调热平衡实验室的一幕——首次能源之星空调能效检测完成,这标志着我国质检系统拥有了空调产品能源之星的检测能力,对我国出口空调产品的能效检测意义重大。
“能源之星”是美国环保署能源署联合推出的一个自愿性认证,是全球推广极为成功的能效认证之一。近年其影响力日益提升,早已走出美国,被世界上众多国家及采购商采纳,事实上已经抹上了一定的“强制性”认证色彩。近年来,美国政府提高了能效标准,并调整了“能源之星”产品的认证过程,规定所有制造商必须提交由被批准的实验室出具的测试结果,以保证产品符合“能源之星”要求。这对我国相关产品出口有重大影响,在众多产品中,空调产品受影响尤为严重,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空调产品出口国,空调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近40%。
“能源之星”家用空调检测必须采用空调热平衡实验室,我国普遍采用的空调焓差实验室无法满足“能源之星”检测要求,同时欧美一些国家的强制性认证也必须采用热平衡实验室。在此情况下,国内众多空调、冰箱制造生产企业为了获得认证,必须将样品运往国外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电器控制柜,在空调器热平衡性能测试、商用冰箱性能测试、空调多联机性能测试中提供相应试验测试台的电器控制及数据采集。
早在2009年,上海检验检疫局机电中心就在收集和研究国际绿色壁垒信息的基础上预计到这一形势,投入800万元筹建空调热平衡实验室。做出这一预判和决定无疑离不开上海检验检疫局领导班子的开放意识,需要工程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视野。
由于这是质检系统内筹建的第一套热平衡实验室,可借鉴经验很少。热平衡室方案及软件编程由美国ETL公司负责,部分实验室设备及具体施工由国内公司负责,需要大量的磨合工作。上海局机电中心化劣势为优势,借此机会突破原有设计,根据我国质检体系特点,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共同制定了新的设计方案。在仪表设备的选用、系统设计、程序编写方面均做出了创新,使得实验台操作更适合我国国情,后续维修在国内更易实现。
新设计也带来了调试上的困难,机电中心的工程师在与身在美国的专家共同调试时,由于时差,经常需要通宵工作。在实验室建成之初,当被测空调容量较小时,无法和系统内的冷量相平衡,系统内水温急速下降,在接近零度时试验台便自动关闭。技术人员在已经到位的硬件基础上,结合制冷、自控等知识,扩大了旁通冷量、提前加热器开启时间、修改了测试程序,最终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类似的难题后,终于在2011年9月完成设备建设,并调试成功。
实验台的建成还只是获得“能源之星”认证的第一步,仅代表拥有了硬件条件。随着“能源之星”在国际上认可度的快速提高,美国环保署对“能源之星”资质认可的审查也愈发严格。从2011年起,检测实验室出具的报告要想被“能源之星”认可,必须先成为“能源之星”认可实验室。而这必须经过两步:第一步,该实验室被由“能源之星”认可的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第二步,向美国环保署EPA申请,审核确认后才能真正成为“能源之星”认可实验室。2012年1月,机电中心通过CNAS的“能源之星”实验室能力评审后,即向美国环保署提交申请,经过与美方多次沟通,提供详尽资料证明我方能力,终于于2012年7月成为美国环保署的“能源之星”认可实验室,成为质检系统内第一家获得该项资质的实验室。2012年9月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国内企业委托的空调“能源之星”检测任务。
热平衡空调实验室的软件系统与传统空调实验室有所不同,具有开放式的系统,实验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拓展测试程序,自行开发研制程序,完善已有测试程序,这是对试验台从单纯操作到自主开发的一个突破,可以增强实验室技术实力,更好地实现测得出、测得快、测得准的认证要求。
对国内空调产品检测来说,由于近年来能效检测需求增多,精度要求比安全检测更高,热平衡实验室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趋势;热平衡实验室也可以为检测单位和企业的焓差实验室进行校准,提升认证检测水平;更重要的是服务空调出口企业,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检测成本;同时以实验室为依托,可以为应对国外空调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技术支持。《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