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准化 就会边缘化
——广西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纪实
□ 魏川川 梁诗菡 本报记者 吴 彬
“以前刘三姐说‘我家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水敬亲人’,现在我们是有好茶好饭和好酒的。”日前,在2012年第二期全国农业标准化培训班上,广西质监局副局长杨艳阳用这样的开场白引得全场观众会心一笑。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好茶好饭好酒”都有了。
百色香芒、凌云白毫茶、陆川猪示范区……现今,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在广西已发展至118个,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74个,且标准从单一的产品标准逐步发展成为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系列标准,基本建立健全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覆盖了畜牧、农、林、桑蚕等33个地方特色领域,示范基地带动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应用面积在300万公顷以上。
“一个标准胜过十万精兵。”多年与标准化打交道的广西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苏彩和感慨道,他亲历了广西农副产品出口从散兵游勇到集团化运作的风风雨雨。
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出口基地,经受着农副产品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升级的考验,各国制定的技术标准越来越高、限制指标也越来越苛刻。在一道道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进逼下,广西传统的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逐渐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分散的饲养、种植与规模化经营之间的矛盾,生产与流通相脱节、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正确应对农副产品面临的“非常”时期,广西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工作方针,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引导农业示范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协作模式进行生产,以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前广西70%以上的市县都建立起了以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广西质监局作为“农业标准化示范”的倡导者,则充分发挥系统的综合优势,通过加强农副产品药物残留监控和产品质量监督保证体系贯彻等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建立一个个自主经营发展的基地。
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有效措施,加强农业标准化则是广西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缩影之一。
“在广西企业的初创阶段,很多企业是无证生产,更谈不上什么标准;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期,大家忙于生产,也没有顾及标准;直到整个市场进入“坚冰期”,大家才意识到技术与标准的重要。”据广西质监局局长邓于仁介绍,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节约资源,提升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促进区域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基于这样的考虑,2009年5月,广西全面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
自此,广西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进工程、建立健全优势特色产业标准体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服务业标准体系、标准化政策法规及标准信息服务体系,以先进的技术标准,提升广西科学发展的质量。
为了推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广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参与标准起草制定的企业都表现上乘,也尝到不少甜头。据广西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介绍,各企业都希望未来标准能更多地采用自己企业的标准、体现自己的利益。因为标准一旦建立,与标准不一致的企业就得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更改一个测量方法,就可能要求企业改变流程操作方法、更换生产设备、对生产体系进行微调等,这都是巨大的成本开支。
“企业不能参与标准制定,就只能处于跟踪标准状态!”王晓华说。从2003年起,柳工就代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参加国际ISO/TC127的国际标准制修订审查工作。柳工既积极参与制修订ISO标准,也在产品研发中实施应用ISO标准,所生产的近30款产品全部通过欧盟的CE认证。仅2011年上半年,柳工出口整机就达3901台,国际业务收入达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5.9%。外界惊呼柳工高配置产品的安全性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已有能力突破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贸易壁垒。
广西以“雷霆之势”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收获颇丰。“十二五”期间,围绕广西“14+10”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将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400项、行业标准200多项,发布广西地方标准784项,组建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5个、广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个,组织开展5个国家级、11个自治区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广西在标准领域的话语权,为“广西制造”向“广西创造”跨越并走出国门打造“世界标准绿卡”。
“得标准者,得天下。没有标准化,就被边缘化”。邓于仁道出心声,随着贸易国际化日趋发展,各国设立技术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措施有增无减,广西每年有20%的出口企业遭遇技术贸易壁垒,损失依然很大,作为中国通向东盟的“排头兵”,广西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要站在战略高度,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创新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