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只为不变的追求
——记“全国口岸卫生检疫为民服务示范岗先进个人”张平
杨大威
他,在旅客检疫岗位上一待就是27年,不叫苦、不叫累,默默地守护着国门的卫生安全;他,每天为旅客做很多小事,不推托、不厌倦,用贴切的服务换来旅客的一张张笑脸;他,获得过很多荣誉,今年更是被评为“全国口岸卫生检疫为民服务示范岗先进个人”,但他从不炫耀,只是将荣誉看作新的起点。他,就是首都机场检验检疫局旅检处七科科长张平。
平凡岗位,不能平庸
1985年毕业后,张平便被分配到当时的北京卫生检疫所,在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大厅旅检岗台工作,从此,他在首都机场旅客检疫这块阵地上一待就是27年。谈及这些,张平颇有感触:“我亲身经历了2号、3号航站楼的启用,见证了首都检验检疫事业的飞速发展,身边的同事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无论周围的环境怎么变,我始终将履职尽责作为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我始终认为,岗位虽平凡,但我不能甘于平庸!”
正是在这种信念的引导下,张平一直用自己的坚守捍卫着国门的安全,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他始终坚持战斗在最前线,经常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发现有疫情,总是第一个赶往现场。持续的加班加点,使他原有的高血压病情逐日加重,要靠加倍服药才能控制住血压,但他一直坚守在岗位,从未退缩。这一年,他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先进工作者”殊荣,并荣立一等功。
2008年8月9日,适逢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当天,张平身体不适,但考虑到奥运期间的卫生安全,他依然坚持来到岗位上,并在获悉T3航站楼有一名体温39.5℃且伴有皮疹的越南籍旅客需要处置时,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带领业务骨干处置疫情。当这名疑似传染病患者被妥善处置后,他也险些晕倒在机坪。
2009年抗击“甲流”期间,张平的老父亲身患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十分希望他能赶到身前照顾;他的岳母患舌癌、脑中风,瘫痪在床;再加上他的儿子也正处于高考的关键时期……一系列的压力让张平寝食难安。但面对诸多困难,他没有耽误一个班,而是顶住压力,积极协调全科30名同志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换位思考,真情服务
张平常说,旅客检疫岗位处于“第一国门”的最前线,可以说是“窗口”中的“窗口”,在这个“窗口”工作的检验检疫官员,代表着“第一国门”乃至整个首都的形象。因此,应该既是一名国门卫士,又是一名文明使者,“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服务旅客的过程中必须换位思考,真情服务,要将旅客的满意作为始终追求的服务标准。”
2011年6月的一天,正在值班的张平发现一名旅客面色潮红,并且红外测温仪报警,赶紧将其带到医学排查室,根据排查结果,排除了传染病嫌疑。按照相关工作程序,放行处理后,他的这次工作就可以结束了。但在了解到该旅客属于国际转机,需要在机场内停留5个小时以上时,他利用下班时间搀扶着他到边防柜台办理过境转机手续,并找到医务室为他看病、取药,一直看到他吃了药,症状减缓,才放心地离开。
2011年8月14日凌晨2点,张平接到国航地服报警电话,一名旅客在登机廊桥入口处昏倒,经医学排查和询问了解,排除了昏倒旅客患传染病的嫌疑,晕倒的原因是与他人发生争执,情绪激动,血压升高所致。他赶忙对他进行安抚,使他的情绪逐渐稳定,血压也恢复了正常。
一杯水、一个笑容、几句安慰……27年来,张平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真心、真情,赢得了旅客的广泛称赞,换来了27年来的顾客零投诉,他也因此被评为机场地区“精神文明标兵”,并多次被边防总站、北京出入境管理局机场办事处聘为“警风监督员”。
以身作则,带头提高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奋战的基层科长,张平的工作劲头让不少年轻同事都自愧不如,用一名同事的话说:“工作的时候,就没见张科长情绪低落过!”对此,张平表示,作为一名老同志,一名基层的科长,应该以身作则,带头提高,“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为身边的年轻同志做出表率。”
在工作中,他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开展各项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所在科室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极大的发挥,各项评比都名列前茅,逐渐成长为检验检疫队伍中的尖兵。
在生活中,他经常主动和科室成员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并积极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给老家遭遇洪涝灾害的同事提供经济上支持,帮助他渡过难关;帮助新入局的应届毕业生解决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困难,协助他们顺利完成从一名学生到检疫工作者的转变;注意发掘每个协检员的特长,鼓励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27年来,张平就是这样日复一日、一步一个脚印的“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齐京安称赞他说:“27年如一日,张平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非常了不起!”对此,张平表示:“我热爱检验检疫事业,将之视为毕生不变的追求,为了这份追求,我将继续坚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