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记忆清风徐
——上海检验检疫事业科学发展纪实(二)
本报记者 田 禾 通讯员 李海峰
第二篇章
安全,始终的使命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轻轻叩开时间的记忆,一道道金色的音符如精灵般飞舞——
2009年春末夏初,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大洋彼岸暴发,并迅速向全球蔓延。
疫情就是命令!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上海检验检疫局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开展防控工作,做到“六个最”:组织指挥最靠前;投入力量最强大;登机测温比例最高;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最到位;防控过程可追溯性最强,对入境检疫全过程实施录像;发现并移送的确诊病例数量和比例最高。在疫情发生发展的前3个月内,该局共检疫入境旅客292万人次,口岸转送的确诊病例占上海市总量的61.5%,有效延缓了疫情的输入传播,为全国整体防控和疫苗研制工作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在这个人类文明展示的大舞台,世界各国拿出了最珍贵的国宝、最具特色的花鸟虫鱼、最新的高科技产品、最具人气的美味佳肴……
世博盛会、安全第一。在历时数年的筹办期和184天的主运行期,上海局干部职工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坚强领导下,优化作业流程、创新运用多种监管手段、打造覆盖上海市域乃至全国的“海陆空”立体保障网络,共对1.68万批次、货值11.87亿美元的物资实施了检验检疫。
还记得,世博会开幕后不到一个月,上海局成功截获并处置一宗放射性超标2000倍的非洲某国参展矿石。
世博会中后期,北欧某国准备举行外交招待会,使用的海鲜产品直接空运入境。上海局连夜加班加点,紧急检测,凌晨5时发现贝类毒素超标,立即派人追回。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震、海啸并发生核电站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危机。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局紧急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连夜调配人员和检测仪器、防护设备,在3月15日至23日期间集中对12.6万人次人员、11.8万件入境行李实施监测,妥善处置8例人员、3宗货物核辐射超标事件,全力确保上海口岸安全有序。
商贾云集、人潮涌动。上海局副局长卢钟山说,对于上海这座拥有超过2300万常住人口的大都市而言,安全二字不仅仅体现在重大和急特任务时,更体现在每一个监控出入境疫情和进出境物资质量的日日夜夜。
数字忠实地记载着岁月的痕迹。近两年来,上海局共对出入境交通工具和集装箱进行卫生除害处理542万批,检出带有疫情集装箱19.5万标箱,截获禁止旅客进境携带物9.8万批次,发现检疫传染病4885人次。
保安全,仅凭一家之力,有时不免显得势单力薄。五年来,上海局在完善国境卫生和动植物、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前提下,秉承“跳出系统看系统、跳出上海看上海”的理念,主动“沟通上下左右、服务系统内外”。一是与全国25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全面展开合作,在世博会期间构筑起“环博”三级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实施长三角媒介生物联合监测;大力构筑口岸传染病和动植物疫情“口岸+属地”无缝监管链。二是与海关、边检、海事等中央在沪查验单位展开交流合作,推进“一机两屏”进境携带物查验平台,深化出入境人员重大疫情通报机制,联合监控出入境船舶等。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口岸办、商务委、农林、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和食药监等职能部门的双向沟通联络和执法检查,联合推进进口产品质量打假、上海舞毒蛾非疫区建设、重要疫情信息共享、进口食品后续监管等。
随着这三种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联防联控机制的成熟和完善,上海口岸“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大质量安全体系初步形成。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