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内蒙古乌拉特检验检疫局建局三周年巡礼

    风沙中的坚守

    ——内蒙古乌拉特检验检疫局建局三周年巡礼

    本报记者 孙霞云 刘丽达 通讯员 毕若涵 朱 明/文 韩 东/图

    甘其毛都,在蒙语中意为“一棵树”。苍翠林木,象征着绿色与生机。

    然而,在甘其毛都并非如此。

    10月22日下午,记者从乌拉特中旗驱车前往130公里外的甘其毛都口岸,越往前走,眼前的景象逐渐换成了戈壁、黄沙和荒凉,耳边如呼麦(蒙古族民间演唱的一种技巧,一个噪子发出多种声音)般尖锐的风声也越来越紧。

    15时许,当一座灰绿色的交通收费站小楼在风沙中显现,公路上接二连三奔跑着从蒙古国驶来的运煤车,中国最大的煤炭进口陆路口岸甘其毛都已在眼前。

    肆虐的风在猛追,残暴的沙在紧逼,马路上的行人都戴着帽子和口罩,道路两旁被风“扯”得发硬的国旗铆足了劲摇晃。这里正是一首民谣中唱的景象之一:“十年有九旱,有雨水成灾,无风遍地沙,有风沙满天”。

    荒野茫茫,沙尘滚滚,却挡不住一支队伍进驻的脚步,逼不退一群人驻守的决心。在这个毗邻外蒙古南戈壁省的中蒙边境,他们默默守卫而不计回报,寂寂无闻却忠诚无悔。在常年累月的猎猎长风中,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雪严寒中,在高达40摄氏度的酷热难当中,他们头顶上的国门蓝盾,因艰苦与考验而愈加熠熠生辉。

    这支队伍,便是乌拉特检验检疫人员。

    2007年9月1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在甘其毛都口岸设立正处级检验检疫机构。

    2008年8月,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乌拉特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筹备处成立,结束了中蒙甘其毛都口岸没有单独检验检疫机构的历史。

    2009年8月28日,甘其毛都口岸正式实现中蒙双边常年开放,成为巴彦淖尔市对外开放的唯一国际通道。

    2009年10月26日,乌拉特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挂牌成立。

    2010年,乌拉特局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批次和货值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85%和116%。

    2011年,乌拉特局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超过1100万吨,检验检疫规费超过1000万元……

    3年磨砺,乌拉特局从挂牌成立之初的10人、3.4亿美元年检验检疫货值,发展到现在的22人、13.4亿美元年检验检疫货值,在祖国北疆谱写了一曲检验检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华章。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左)对乌拉特检验检疫局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举措及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前右二)考察乌拉特检验检疫局

    在一穷二白下跨越发展

    翻开地图,甘其毛都位于中蒙边境线703号界标附近,距蒙古国南戈壁省塔本陶勒盖煤矿190公里,奥云陶勒盖铜矿70公里,是距蒙古两大矿山最近的“陆路口岸”。

    1992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甘其毛都为国家陆路一类季节性双边口岸。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在每年的1、4、7、10月的前20天开放,于是荒凉的戈壁滩上,一道铁丝网,五张长条桌,就成了“一关五检”人员的办公场所,回想当年的艰苦条件,曾经参与过的李月明副局长感慨万千。

    然而,随着近年来口岸过煤车辆迅猛攀升,甘其毛都吸引了多方关注和支持。

    2008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推出服务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经济和外贸发展的重大举措,批准乌拉特检验检疫局筹备处成立。因为这一决策部署,原本分别在内蒙古、包头检验检疫局工作的张伟、李钦和李月明走到了一起,投入到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中。没有办公楼,只能在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办公,缺少办公设施,全部“装备”只有一台电脑和一个打印机;没有宿舍楼,全体人员借住在港务局宿舍,停水、断电是家常便饭。

    2009年10月26日,随着乌拉特局正式挂牌成立,张伟、李钦、李月明分别走马上任该局局长和副局长。在人们看来,这个“三人行”的组合,体现了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党组的用心良苦与深思熟虑。张伟睿智而富于开拓任“班长”,李钦多年在一线工作主抓业务,李月明细致严谨主管廉政建设,二人堪称优势互补的“左膀右臂”。

    然而,作为年轻的分支机构,乌拉特局面临的内外环境却充满挑战。从内部看,全局10个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三分之二,虽然是一支年轻、充满朝气和潜力的队伍,却缺少经验,人员不足。从外部看,甘其毛都作为当年8月才正式实现中蒙双边常年开放的口岸,一些不法分子千方百计想要“钻空子”、“走路子”,执法环境十分复杂。

    “这支队伍带向哪里?这份事业领向何处?我们有激情更有压力。”乌拉特局党组深感职责重大。

    蓝天作证,草原为誓,作为“拓荒者”,乌拉特局党组“3个老汉”带着一帮“80后”,努力“开好局,起好步”。

    3年弹指一挥间,却是1000多个日日夜夜。翻阅乌拉特局的工作总结,堪称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天一个新气象。

    2009年,受理出入境货物报检1584批次,货值3.4亿美元,甘其毛都口岸进口煤炭350万吨。

    2010年,受理出入境货物报检4520批,货值7.34亿美元,甘其毛都口岸进口煤炭实现历史性突破800万吨。

    2011年,受理出入境货物报检9627批,货值13.36亿美元,甘其毛都口岸进口煤炭突破1000万吨。

    2012年前3个季度,受理出入境货物报检5536批,货值8.85亿美元,进口煤炭已达764万吨,有望突破上年。

    “3年来,乌拉特局紧紧围绕国家质检总局和内蒙古局中心工作,在执法水平、服务理念、信息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检验检疫模式等方面狠下功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业务量逐年猛增,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张伟欣慰地说。

    今天,乌拉特局已经改变了建局伊始一穷二白的局面,硬件设施和实验室建设明显提高,现已建成农产品植检化验室、煤炭化验室、食品化验室三个检验室,其中煤炭实验室是辖区内设备最先进、检测项目最全面的实验室,并于2012年2月通过了CNAS组织的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二合一”评审,其出具的煤炭检测报告成为我国煤炭进口经营企业与蒙方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

    目前,甘其毛都口岸新建的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综合楼、化验楼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预计2013年9月将能正式投入使用。

    因为珍惜不言离开

    2008年8月,刚刚从宁夏医科大学毕业的马志立,作为新招录的公务员加入乌拉特局筹备工作。与他一起来的,还有赵帆、石磊、冶军飞、祁海波、邹子泉、何国东。

    8月的大草原,水草丰美,绿茵如毯。这群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在乌拉特中旗购买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便奔赴口岸一线,赶往甘其毛都。

    天,蓝得澄澈;云,白得透亮。一路美景和对即将开始的工作的憧憬,让他们情绪高昂。然而,越走大家开始越紧张。怎么景象越来越荒凉?等到了甘其毛都,大家一脚踩下去,鞋子全没了,地上的沙土竟足有20公分厚。

    “我们不禁有点失落,环境远比想象中的艰苦!”现在已经是副科长的马志立向记者回忆起4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

    很快,忙碌的口岸查验工作,国门卫士的职责与荣耀,让这群年轻人忘记了最初一闪而过的“私心杂念”。不懂蒙语,就抓紧学习,大家在和蒙古国出入境人员连比划带猜测的交流中,践行着乌拉特局“一流服务、一流监管、一流效率、一流业绩”的承诺。

    今天,乌拉特局已有10位人员驻守在甘其毛都。姑娘小伙们来自天南海北,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河北省、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及锡林郭勒盟……从沿海发达地区到长三角富庶之地,从华北辽阔平原到西部广袤热土,随便哪个地方都比乌拉特的条件要优越,更别说甘其毛都了。

    “尽管也常常想家,但是没有一个人说过离开。我们珍惜这项事业,珍惜局领导的关爱有加,珍惜同事之间的融洽和谐。”马志立动情地说。每年局里创造条件让年青人“走出去”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冬至时张伟在局机关食堂亲自为大家包饺子,回家探亲时局长们发短信遥问路途平安……这些局党组“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的点点滴滴,牢牢刻在每个人的脑海之中。

    有一次,老家在陕西榆林市的王瑞,父母千里迢迢来看望他。狂风虐沙一下子把两位老人“吓”住了,他们拉着晒得黝黑的儿子劝说道:“把工作辞了吧,跟我们回去。”王瑞却坚定地摇头。最后,老人们含着泪说了句“想好了,随时回去”,便黯然离开。

    在乌拉特局,无论是班子成员还是普通干部职工,就是这样面临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舍小家顾大家,不言苦,不喊累。

    一次次,他们面对口岸工作机制和监管模式亟待创新变革的矛盾与挑战,迎难而上,团结拼搏,拧成了一股绳。

    日复一日,他们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冒着风雪等候入境车辆,风像刀一样刻在脸上,眉毛、睫毛上结了冰霜。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中爬上煤车监卸,汗水湿了衣背,几乎拧得出水。

    年复一年,他们在万家灯火合家团圆的时刻,坚守岗位,只有在工作间隙拿起手机匆匆打个电话,道上一句“爸妈,多注意身体”,或是轻轻问候“您好吗?”……

    清风满袖出形象,磐石负重见精神。尽管检验检疫业务量3年翻了3番,乌拉特局建局至今却做到了无违纪违法案件,零信访举报及投诉。大通关建设、电子监管、实验室建设、队伍发展等各项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10月22日下午,甘其毛都口岸出入境大厅一片繁忙。数十位蒙古国旅客排列在“外交礼遇通道”,等待边检验证出关。

    在检验检疫工作区域,出入境旅客通道体温监测体系、隔离留验室、负压隔离舱等检疫设施一应俱全。公告栏上,手足口病、鼠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等宣传材料整齐张贴。

    口岸的一切,秩序井然,而又庄严肃穆。

    3年来,甘其毛都口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里楼房林立,饭店、宾馆、商铺、蒙古国特色商品店、娱乐场所、学校、医院等城镇基础设施逐一成立,总居住人口达到2万人,成了一个人气旺盛的边陲小城。

    口岸的发展日新月异,考验也随之升级。相邻的蒙古国是人及动植物疫病疫情高发国家,近年来甲型H1N1流感、炭疽、口蹄疫等疫情不断发生,这些都为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隐患。

    在一次又一次与疫情的博弈中,乌拉特检验检疫人都勇挑重担,在困难面前不动摇、危急时刻不退缩。3年来,乌拉特局共检疫查验出入境人员100余万人次,交通工具60余万(辆)次,排查嫌疑受染出入境人员 11人次;检出传染病病例23例;查获、退运、销毁羊肉25.2吨、羊绒15.1吨、羊皮1600余张、旱獭皮5846张、狐狸皮229张、骆驼腿蹄1783公斤、奶制品1000公斤。

    2009年,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于防疫工作第一线的乌拉特局高度重视,科学研判,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全体工作人员无惧疫情,坚守一线,严格把关,没有放过一例在现场有发热或其他流感样症状的病例,在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共排查入境人员60047人次,完成对7起体温超过37.5摄氏度的入境人员的体温监测和排查工作,由于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口岸现场检疫查验严格执行,甘其毛都口岸无疫情发生,进出口贸易未受影响。

    与此同时,乌拉特局加强了对出国劳务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每年3月、5月、10月联系包头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对口岸从业人员和出境劳务人员进行体检,加大了对传染病预防和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力度。

    奏出动人的服务旋律

    每天,甘其毛都口岸“五进五出”煤炭运输通道运煤车络绎不绝。随着入境货车一辆接一辆,乌拉特局在此专设的自动喷淋消毒设施全负荷“工作”。

    “今天已经进来了198辆,到晚8点闭关时,至少要进来500辆。”10月22日下午4时许,在口岸现场的监重室,乌拉特中旗四正贸易公司员工指着电子显示屏上快速变动的数据告诉记者。

    进口煤炭产业,是甘其毛都口岸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引擎和动力。目前,口岸煤炭进口经营企业达30家,备案煤炭运输车辆近5400辆,数量从350万吨攀升到1000万吨,随着神华集团、中国铝业等大型企业的进驻,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3年来,面对日益繁重的检验监管任务,乌拉特检验检疫人始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做好鉴重、抽样、检验等工作。

    2009年,口岸实现常年开放后,煤炭运输车辆的通关时间延长为每日8时至20时,运输高峰期时加班至22时以后更是常事。

    一时间,人员捉襟见肘的困难愈加突出。对此,乌拉特局一方面延长工作时间,实行“5+2”和24小时预约工作制,建立了国检数据信息网络平台,每日发布入境煤炭鉴重数据,使各企业能够及时核对,加快通关;另一方面,借鉴出口工业品企业分类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了进口煤炭经营企业分类管理实施标准,开展煤炭进口企业分类管理评定,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建设了自动喷淋消毒设施,缩短了车辆消毒时间,提高通关速度。

    “乌拉特局服务外经贸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措施、有办法,我们的企业就是典型的受惠者。”嘉友国际物流公司董事长韩景华由衷说道。

    3年来,在乌拉特局的把关下,甘其毛都口岸进口煤炭产品各项质量指标稳定,从未发现放射性超标和夹带危害环境安全的有害生物的情况。

    乌拉特局先后收到煤炭进口经营企业送来的感谢信、锦旗等10余件。2011年9月,蒙古国奥云陶勒盖铜矿建设项目管理方专门举行答谢会,向乌拉特局授予“杰出贡献奖”。

    该局还被乌拉特中旗政府先后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支持口岸经济发展突出单位”称号。2011年,乌拉特局检验检疫监管科、局机关分别被评为巴彦淖尔市级“青年文明号”和“文明单位”。

    让更多特色产品“走出去”

    在从包头去往乌拉特的路上,大片大片的向日葵随处可见,灰黑的杆体在阳光下折射着光芒。

    “我们这儿的瓜子可是誉满四方!”陪同记者采访的内蒙古局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向日葵是巴彦淖尔市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向日葵总播面积的18%以上,是全国向日葵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向日葵生产基地,葵花籽/仁一直以来都是当地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

    然而,受全球经济危机和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影响,葵花籽/仁类产品的传统出口市场欧盟地区受到很大冲击,生产加工企业订单减少,出口价格下跌,经营遇到了很大困难。针对贸易形势的逆转,乌拉特局深入辖区企业调研走访,主动提供检验检疫信息、技术、检测等现场咨询和培训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引导企业将出口重点转向新兴市场国家。

    2012年入夏以来,乌拉特草原屡降大雨,引发了60年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6月25日至28日,乌拉特中旗境内普降中到大雨,降雨量最高达134毫米,成为1954年以来范围最广、时间最长、雨量最大、成灾最为严重的一次降雨。这场洪涝灾害使乌拉特邻近地区720万亩农作物受灾,正处于生长关键期的番茄等农产品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面对灾情,乌拉特检验检疫人与农牧民手牵手、心连心,迎难而上,抗洪排涝,补种适宜作物,将损失降到最低。

    3年来,乌拉特局依据政策累计为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减免收费129.9万元,签发原产地证书420份,帮助企业获得关税减免近1000万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对辖区14家相关企业累计下厂监管500余次。

    “3年来,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乌拉特局辖区内出口的葵花籽/仁、番茄酱、脱水蔬菜等地方传统特色农产品,未发生过一例质量安全事故。”张伟略显自豪的笑容,饱含保障地方加工出口产业安全平稳发展的使命感。

    乌拉特检验检疫局局长张伟(中)、副局长李钦(左)、副局长李月明(右)。

    荣誉见证和谐,荣誉见证发展。

    查获违禁物品

    入境车辆登车检查

    入境煤车监卸

    结语>>

    经过一年半的建设施工,跨国运煤专用铁路通道——西甘铁路和神华甘泉铁路轨道已铺至甘其毛都口岸,并于2012年9月中旬开通运行,年发货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与此同时,关系到甘其毛都口岸长远发展的重要工程——蒙古国奥云陶勒盖铜矿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工,首批铜矿计划于今年由甘其毛都口岸进口。

    “甘其毛都口岸正呈现出‘爆炸式发展’!”正如巴彦淖尔市市委书记何永林所言,口岸的壮大为乌拉特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挑战。

    “乌拉特局将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维护国门安全、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外贸出口作出新的贡献。”张伟踌躇满志。目前,乌拉特局正在全力向内蒙古自治区“青年文明号”“冲刺”。

    在风沙中坚守,乌拉特检验检疫人永不言退!《中国国门时报》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1. 1浙江长兴县质监局积极开展创建省级文明站所工
  2. 2吉林省质监局局长叶志刚赴省玄武岩产品质量监
  3. 3广州市黄埔质监局“三查三看” 实施眼镜验配
  4. 4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质监局回访企业重服务受企
  5. 5四川岳池县质监局开展食品标签标识专项监查
  6. 6浙江长兴县质监局积极督促整改铝含量超标糕点
  7. 7广州市黄埔区质监三项措施应对气站年审问题
  8. 8湖北谷城企业规范换证流程 专治“跑单”现象
  9. 9福建诏安县药监局连续查处三起超范围经营药品
  10. 10河南孟州质监局举办大赛 搭建特种设备实操“
  1. 1石嘴山市质监局开展“质量月”宣传咨询服务日
  2. 2河南南阳淅川县质监局荣获“垂直管理部门支持
  3. 3河南南阳淅川县质监局制度化管理提效率
  4. 4山西榆社质监局9名党员干部牵头 拉网式排查夏
  5. 5山西榆社质监局9名党员干部牵头 拉网式排查夏
  6. 6国家有机食品检测中心通过质检总局现场验收
  7. 7包头市特检所提前准备为全市供暖锅炉安全运行
  8. 8当好监督员 确保学生床上用品和校服质量
  9. 9包头市特检所参加包头乐园游乐设施事故紧急救
  10. 10吉林通化质监局组织培训 打响十八大安全工作
  1. 12012年前三季度旅游网站投诉分析报告
  2. 2中国质量万里行10月投诉统计分析报告
  3. 3联想E420“主板门”仍未解决
  4. 4HTC T328系列定制手机问题多
  5. 5德国原装进口爱格地板严重变形
  6. 6联通宽带绑定手机卡强迫用户消费
  7. 7买苏宁国美节能家电为啥不给补贴
  8. 8橱柜轰然坠落 厂家称“可能是冒牌货”
  9. 909款福克斯方向机漏油 厂家推托车辆过保
  10. 109月投诉报告:网购价格乱 反劵投诉多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4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