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舌尖上”的安全
——河北省石家庄市质监局邀请市民走进食品生产企业侧记
■文/焦 强
如今,食品安全已成为老百姓越来越关注的热点,而食品生产车间、制作现场,这些食品上市前的加工场所,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难以接触的地方。为了让普通市民吃得更放心、更安心,河北省石家庄市质监局邀请市民走进生产企业,零距离见证食品“诞生”的全过程,了解食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增强了市民的消费信心。
近日,石家庄市质监局邀请社会代表来到了米莎贝尔产业园区现场探访食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消费者代表和行风监督员一行40余人观摩了食品生产的加工过程。
“在这里,面包上的每一粒芝麻都能找到原产地,能够查询到芝麻收自于哪个产地、哪家农户。”该公司副总经理何谓然说,公司从签订协议、进货、产品入库、出库都有严格的控制机制,每个环节都有备案记录可查询。
每天凌晨4点,新鲜出炉的面包糕点经过预包装后,装运上车发往市区及周边城市的80多个店面。“一般要求4个小时内抵达店面,如有特殊情况最晚不超过6个小时。”工作人员说,每天早晨8点,市民就能吃上新鲜的面包和糕点。
“食品从生产车间出来后,如何避免二次污染呢?”对食品安全比较关注的消费者代表高瑞秋提出了疑问。对此,何谓然解释说,预包装本身就是避免出现二次污染,运输车上也都设置了专门的通风口。此外,出入食品生产加工车间须经过严密的五道关卡,洗手——烘干手——喷酒精——鞋底消毒——进风淋室全身灭菌,“就连洗手间也都设置在园区的东南角,距离生产车间有50米远的距离,工人每次出入一道关卡都不能少。”
怎样处理过期的产品呢?一位行风监督员提出的问题引起很多人关注。工作人员告诉大家,“运输车收回运至园区,首先要进行破袋,如此就可以避免动机不良商家进行再次出售;食品再经碾碎后,转卖给养猪厂做饲料用。”
“如果能从车间里品尝到刚出炉的热乎乎的面包就好了!”在品尝企业提供的糕点时,很多人提出了这样的愿望。“实际上,并非食用刚出炉的食品就好。除了卫生不好监管外,从营养学角度来看,面包制作完成后,其中包含的营养元素要经过15至20个小时才最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在现场,何谓然还为大家现场讲解起食品营养知识。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添加剂问题,石家庄市质监局食品处副处长曹庆芳表示,大家没有必要谈之色变,“大部分的食品企业都是规范生产的,违规生产的企业是少数。要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只要科学地使用添加剂,对人体是没有副作用的。”
在参观的过程中,石家庄市质监局工作人员还介绍了从原料入园到成品出园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消费者代表查看了原料采购、生产、检验、关键控制点等记录,感受到质监系统为保障食品安全做出的努力。参观人员对这次现场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种形式有利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食品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消费信心。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