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圆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还有简称为独玉的。自南阳发现了第一枚夏代玉铲起至今,其历时近5000年,共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独山玉与只有一种矿物元素组成的硬玉、软玉不同,是以硅酸钙铝为主的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的蚀变辉长岩。南阳玉的硬度为6~6.5,比重为3.29,其硬度几可与翡翠媲美,故国外有地质学家称其为“南阳翡翠”。其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有绿、蓝、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工艺美术雕件的重要玉石原料,成为南阳著名特产,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独山玉文化历史悠久,据考证,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玉器是距今5000年的黄山(今南阳卧龙区)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独玉铲、玉璜。这一时期玉器造型多为直方、圜曲、复合3种系列,诸如象征王权的钺、祭祀神明的琮、象征苍穹的璧,在琮、璧、璜等礼器上还留有类似工艺痕迹的“经事符号”。这一博大精深的史前玉文化为华夏文明砌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东周时期,玉文化的沉淀已大大超越玉的自然属性,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赋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将其从神权、王权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孔子曾提出了君子比德于玉、玉有十一德等理论,可见东周时期人格化玉的魅力。夏商周时期的玉文化处在礼仪化时代,此时期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采取夸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韵的象征主义手法,富有流畅婉转的韵律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玉文化还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封建色彩,王室皇家生前用玉,死后殓玉并茂,方显尊严权威。在南阳发掘的汉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葬玉。宋元明清时代,琢玉技术显著提高,宫中设立了玉院,同时,民间玉业日趋发达,玉器流行。清光绪年间记载“予山产玉……北夏之民,多冶玉为生”,说明当时南阳独玉的采磨十分繁荣,玉加工已成为了一种产业营生,琢磨的手镯、玉钏、玉簪等装饰品呈大众化、生活化,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