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列“广东造”动车组明年5月出厂,中航通飞蛟龙600、领航150样机亮相今秋航展
广东制造升级 “海陆空”新格局初显
江门南车基地,CRH6模型车。 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在中航工业通飞珠海航空产业基地内正在装配的飞机。 南方日报记者 丁玎 摄
● 江门广东轨道交
通产业园
● 江门台山清洁能
源(核电)装备产业园
● 中山明阳风电产业大型发电机组及关键部件产业化基地
● 广州和谐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
● 新科宇航广州飞机维修基地
&nb
在广东大项目的版图上,江门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珠海中航通用飞机制造基地、中山明阳风电产业大型发电机组及关键部件产业化基地……一个个先进制造业的大项目正在推进当中,“广东造”最新型动车明年5月在江门出厂,珠海中航通用基地生产的蛟龙600机头物理样机和领航150实验样机,将在今年11月的航展中首次亮相。
重大产业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作用开始凸显。“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为代表的“广东制造”的面孔正在改变,“广东造”汽车、飞机、船舶、轨道机车、核电设备、风电装备陆续亮相,初步形成装备制造“海陆空”新格局。
●南方日报记者 彭国华 钟啸 杨兴乐 崔汝枝 广州、江门、珠海报道
王一鸣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 院常务副院长
冯 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
经济研究部部长
刘立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
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
陈鸿宇 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
校原副校长
向晓梅 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所长
江门南车基地:
每个细节都有
很高技术含量
记者专家亲历动车生产流程,明年5月实现广东动车广东造
新会名城,梁启超故里。
当记者和专家采访组走进江门南车基地,看到的是一个恢弘的大制造场景——上千亩的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最快明年5月首列“广东造”CRH6型动车组便会从该基地下线。该款动车是目前国内最新型的“和谐号”动车组。
“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基地”
“和上次来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走在平坦的厂区大道上,曾经多次造访的记者和专家们几乎认不出来了,与一年前启动时的一马平川相比,眼前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已拨地而起,按机车的生产流程错落有致地布局。
基地土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动车组的生产流程也已勾勒出来。记者和专家们走进生产车间,模拟“亲历”一下国内最新型和谐号机车的生产流程。
“这里是车体生产厂房,动车车架等六大部件都将在这里生产出来。”一名工作人员顶着机械吊装的轰鸣介绍。整个厂房生产流程格外紧凑,每一个细节中都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
来自德国Fooke公司的项目经理Joerg Ista正站在数控双工位五轴加工中心前进行调试。他向记者比划着说,这种高精密机械在俄罗斯的军机制造上也有使用。“这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基地,我想它的未来一定很棒!”这个不苟言笑的工程师,对正在建设的广东南车修造基地给出了很高评价。
随后,记者和专家们顺着生产流程走出部件车间,进入涂装厂房,“机车”将在这里进行抗风、抗压等各种表面处理。
紧接着,各种部件就开始进入总装厂房完成装配。“目前这里正在进行工作台位的安装,全车间共有4个位置,每个位置都有4个驾车机可将车厢架起进行装配。”工作人员踏了踏脚下的地面,“我们脚下的这种材料叫环氧树脂,共有3毫米厚,今后这个车间的牵引车辆将采用气垫车,负载地面上漂浮前进,以保证这些高精密仪器的减震运输。”这些技术细节无不令人慨叹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环节的细密。
进入静调厂房“巨无霸”车间,令人感受到先进制造业的大气势,这座长450米,宽27米,高(屋架下弦)8.5米的厂房是目前国内最长的静态调试厂房,建筑面积达到12150平方米,最多可提供6个列位共24节车厢经行调试,恰好为将要投产的6至8节编组的CRH6型车量身定做。
在完成了整个静态调试之后,车辆就要进入旁边长达1.8公里的动调线上进行动态调试,整条调试线已经铺设完毕,一直绵延到车间尽头。
明年5月形成批量产能
一辆模型车顿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就是即将下线的CRH6型车吗?”
“不,这只是调试模型。”工作人员微笑着摇了摇头,“不过就快啦,明年5月,我们这个基地就将形成完整的、批量生产能力!”
“到那时,整个广东的装备制造业也将伴随着基地的发展迈入一个新台阶,一批批成熟的本土供应商都将逐步培养出来,到时候将会真正实现广东动车广东造!”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技术专家汪之平对此充满了信心。
南车修造基地工程总投资约29.8亿元,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城际动车组200辆,最终将形成年产700辆的生产规模。
王一鸣点评说,作为整车项目,南车项目将吸引大量与轨道交通车辆修造配套的新型铝合金型材、微电子设备、高精度电气控制设备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集聚周边发展,形成上千亿元的产业规模,“榕树效应”将大大提升广东产业层次。
■声音
以前美国有学者提出“第五冲击波”理论,认为航空是继公路、铁路、海运、天然运河之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五大冲击波”。未来随着低空领域的放开,私人飞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广东飞机制造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要抓住低空试点的机会,大力发展航空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省委书记 汪洋
与铁道部、中国南车集团共同建设广东城际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省贯彻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着力打造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我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委副书记
省长 朱小丹
航空产业是珠海的新兴产业,做大航空产业是珠海的大事。要进一步理顺航空产业管理运营的体制机制,研究出台市委、市政府支持航空产业发展和机场运营的若干意见,大力培育发展航空产业。
——省委常委
珠海市委书记 李嘉
珠海航空产业园:
航空产业龙头
制造服务齐飞
两大样机将亮相,低空开放试点更吸引私人飞机及相关服务入驻
如果说轨道交通是“地上跑的”产业的典型代表,那么航空产业则是“天上飞的”产业的一个缩影。在一个个重点项目布局中,广东制造正“上天入地”。
离开江门南车基地后,记者与专家一行又赶赴珠海,直奔航空产业园。
硬件齐备开始软件提升
此时此刻,金湾区三灶岛上的航空产业园建设也正如火如荼。走进产业园,中航通飞总装基地的部装厂房、复合材料厂房以及湾仔总部基地的临时办公楼正在全力建设中。“现在的各种硬件越来越好,我们也开始做一些软件上的提升,比方说人才引入、技术提升等,我们会不断为大家带来惊喜。”有关负责人指着身边进进出出的技术人员介绍。
该基地生产的蛟龙600机头物理样机和领航150实验样机,将在今年11月的航展中首次亮相。而到年底,我们身后的各个建筑也都将竣工并交付使用。
“大河有水小河满,有了中航通飞这个大项目,其他各类航空项目都在不停地集聚过来。”航空产业园党委书记吴轼介绍,截至目前,航空产业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95亿元,竣工项目10个。而今年计划投资2.9亿元,拟实施的项目共有9个,目前竣工2个。
航空服务站或月内动工
与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不同,西锐航空有限公司的VIP室里充满了商务气息。这家专门为私人飞机用户提供销售、航行、托管、维修等一系列服务的“固定基地运营商”,算是国内首家私人飞机4S店。
该公司市场部陈经理带着采访组在展示厅里转了一圈,“秀”着公司可以代为托管的各类私人飞机,不经意地“透露”道,“西锐航空公司今年3月正式营业,已售出17架飞机,总值近亿元,客户中有近1/3来自广东。”
凭借着珠三角低空开放试点的有利条件,珠海航空产业的大发展其实才刚刚开始。“早在今年6月下旬,国家空管委就决定划设珠海三灶机场——阳江机场——罗定机场的低空转场训练飞行航线。这可不简单啊,标志着我们珠海的低空空域管理工作有了重大进展。”吴轼向专家们兴奋地介绍,“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进珠海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全面启动珠海通用飞机临时起降点。”
与此同时,规划已久的珠海航空服务站已取得突破。待国家空管委审批通过后,服务站预计最快本月内可动工,10月31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吴轼表示,未来要发挥航空产业的龙头带动效应,利用金湾区电子、机械和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基础,聚集一批航空配套制造项目,逐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将航空产业园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一流的通用航空制造和服务基地。
三大轨道基地
抢占产业“制高点”
■产业新版图
除了江门,数百公里外的广州南车番禺基地也开始初显峥嵘。2011年7月,伴随着首列地铁的隆隆下线,“广东地铁广东造”的梦想开始变成了现实。而在花都“和谐号”检修基地,新造区厂房已经全面建设完成,一个承担华南地区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任务的基地初现雏形。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宗祥表示,南车在广东正在推进三大基地。江门基地主要生产城际轨道交通的动车组,花都基地将以制造和检修大铁路、干线铁路运输的电力机车为主,番禺基地将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总装、维护作为主要业务。“三大基地”分工明确,抢占广东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