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淮安质监局在区委、区政府和省市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富民惠民优先、生态环境提升、社会管理创新”五大战略重点,积极履行工作职能,全面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为 “淮安率先、苏北争先”的奋斗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省市质监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是质量中心地位日益凸显,全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逐步提升。该局将质量振兴战略实施作为加强宏观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呈请区政府成立了“质量兴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质量兴区”活动实施意见》等文件,确定了全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总体目标,并分解落实到相关的乡镇、部门和单位。2008年,顺利通过考核验收,荣获了江苏省质量兴区先进区光荣称号。近年来,该局在区政府的领导下会同区有关部门全力推进质量兴区工作,全面开展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区质量水平。该局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促进转型为核心,努力建立名牌产品“申报—储备—培育”的良性机制,全力提升本土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目前,全区已经拥有各类、各级名牌产品总数达到32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5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产品23个。名牌企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区名牌产品企业数占列统企业的11.3%,实现销售收入42.7亿元,占全区列统企业销售收入的44.9%。全区企业重视质量的氛围日益浓厚,江苏省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相继获得了市质量奖、省质量奖,2011年又获得了首届市长质量奖,为淮安市仅有的两家企业之一。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全区目前拥有市质量诚信企业19家,120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产品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4%以上,比2008年前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积极配合省市局做好食品等日用消费品的监督检查,并做好抽查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工作,建立不合格产品企业的质量档案。
二是标准计量基础作用更加突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逐步增大。该局立足全区实际,建立“服务引导机制”,建设标准高地,促进企业提高标准的自主创新技术含量。积极巩固消灭无标生产成果,全区工业产品执行标准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累计有1家企业获得国家计量体系确认,10家企业获得省级计量保证确认,40家企业获得市级计量合格确认,10家企业取得省级计量保证能力C标志证书。根据楚州针纺织优势产业特点,该局积极鼓励并帮助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区有30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企业标准备案180个,标准确认400家。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参与制定了毛巾等2项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地方标准,取得了纺织品行业技术标准的话语权,使该区针纺织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发展潮流,占领市场前沿,康乃馨纺织品有限公司酒店用毛纺市场份额已达全国60%以上。共创人造草坪公司采用德国先进标准后,产值迅速膨胀,已稳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2010年以来,该局还针对施河镇教学具产业优势,着手开展优质产品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产业集聚,抱团发展。围绕“景淮安”建设,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全省首创的红色旅游标准,《周恩来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服务规范》市级地方标准,有效提升了周恩来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品牌和管理水平,对于提升该区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为了加快全区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转变,该们主动与农业、水产等有关部门联系,在积累过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向高新技术领域迈进,完成5个省级地方标准的起草和送审工作,制定市级以上农业地方标准10个。目前,全区在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覆盖面积14.2万亩,亩产效益7000多元,带动示范区农户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该局推动40家锅炉使用单位深入开展节能安全双达标活动,重点挂钩了井神盐业等5家市重点耗能企业,帮助企业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督促企业做好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不断引导其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在节电、节水、节材、降耗、减排、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推进检测惠民工程,实施“两免费”工作,从2009年开始,累计完成全区集贸市场6189台件计量器具和4431台件医疗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工作,受检率达100%,累计免除计量检定、维修费用40多万元。
三是坚持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相结合,生产领域伪劣产品状况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该局通过以会代训、邀请专家讲课、送法下乡、送课进企等“走出去,请进来”的多样形式,先后为企业举办质量、计量、标准化、安全、法律等培训、讲座近80期,达3000多人次,印发学习资料近万册(份),增强了企业法人代表和质量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该局坚持打击、整治、帮扶、规范、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打假保安全和打假保名优活动。重点突出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社会热点的领域,突出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影响国计民生的安全、卫生、环保产品以及与奥运、世博产品有关的产品。加强食品、消费品、农资产品、许可证产品、认证产品、特种设备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借助“12365”质监投诉和举报热线,共受理各类举报投诉260余起,处结率98%,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通过整治做到重点企业检查和抽查全覆盖,形成强大的整治声势,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质量预警和处置工作制度、重点产品巡查工作制度,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分类分级分等监管制度、重点企业定期回访和跟踪制度等七项制度,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模式。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打假与帮扶相结合,多次帮助重点骨干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开展打假活动,着力解决本市名优产品被假冒侵权问题。帮助古顺河酒业有限公司、建华管桩等名优产品生产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多万元,维护了该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良好声誉。围绕全区特色城市化建设体量加大和速度加快的形势,积极做好全区在建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30多种建筑材料产品的前置把关,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为国家工程建设挽回经济损失260多万元。积极创新执法方式,全面深化全过程说理执法,实现质监执法的程序化、规范化,确保了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李宏先 张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