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己于今年2月6日正式印发由14个部委共同制定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在产品质量方面,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良好。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其中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在工程质量方面,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在服务质量方面,生产性质的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生活性质的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75以上。为了保证这一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使质量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一个公众满意的消费环境。
1.多措并举,提升企业质量总体水平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教育培训和帮扶力度。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完善、合理、实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按行业对中小企业开展标准化宣传和贯彻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建立健全内部质量责任制度,强化产品质量的全员负责制,实现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及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稳步提高质量水平。
全面提高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一是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强化企业高管培训,切实提高企业高管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二是要强化职工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一线队伍素质。通过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督促和引导职工增强执行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意识和自觉性,明确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行为规范,提高守法意识和安全技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重视质量安全”的观念,综合提升企业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2.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参与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也是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来源。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落实政府对名牌企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更多企业争创名牌;在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广告宣传等方面扶持名牌企业加速发展。
二是加大名牌产品企业的培育力度,政府各职能部门在优势企业成长为名牌企业的前期阶段给予更多技术指导和扶持。
三是通过学习培训、考察实践、人才引进等方式加速提高企业决策层的品牌经营能力。
3.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问题乳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化学火锅、地沟油等事件不断出现,造成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降低,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恐慌、焦虑,在今年年初全国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会上,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提出要通过我们各级质监部门的努力使百姓树立消费信心。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的政府职能部门,抓好食品安全既是法定职责,也是对“民生为本、民信为天”的具体诠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消费安全。
一是要加大重点区域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对人口集中地、城乡结合部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把好原料进厂关,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产品出厂检验关,提高食品质量。
二是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查力度。要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
三是加大对监督抽查中不合格企业的处理力度。对连续抽查不合格的食品生产企业,要督促整改,整改验收不合格的,建议相关部门吊销相关证照,保证监督后处理的实效性。四是坚持监督抽查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准确地向政府报告监督抽查情况,同时也要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开披露监督抽查信息。
4.加大对质量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严格实施整改、罚没、停产整顿以及吊销证照等行政强制措施。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质量问题,坚决予以查处,并加大曝光力度。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力度,有效遏制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通讯员: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