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消息 浙江省宁波市现拥有特种设备15.27余万台。其中锅炉0.68余万台,压力容器4.39余万台,电梯3.99余万台,起重机械5.19余万台,场内机动车0.90余万辆,客运索道3条,游乐设施160台(套),气瓶300余万只,压力管道0.64余万公里,涉及使用单位2.72余万家。面对巨大的监管压力,宁波市质监局推出“五强工程”打造特种设备监管新格局。
一是强考核,落实各级监管责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宁波市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意见》和《宁波市特种设备“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将考核作为主要抓手,不断完善政府层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目标考核机制,把“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分级纳入到对各县(市)区政府和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增加考核分值,提高考核权重,得到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均已完成将“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纳入到对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监管工作和责任的落实。
二是强联动,形成综合监管合力。在质监部门牵头协调下,由市安监、公安、总工会、财政、旅游、教育、建设、交通、卫生、贸易、城管、电业、水利等14个部门组成特种设备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就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电梯110应急救援和特种设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三进”活动,以及综合行政执法、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等工作相互沟通协调。同时,与行业主管部门就小区及住宅电梯、旅游单位、学校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拟定联合治理实施方案,建立联合执法检查制度,深化信息联通、工作联动的行政监察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形成综合监管工作合力。
三是强基础,构建基层监管网络。夯实基层安全监管组织基础,积极争取由政府层面出台政策文件,明确乡镇(街道)安监站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职责,协调基层质监站所和乡镇(街道)安监站所的工作关系,构建以一线专职监管人员为节点,由乡镇(街道)安监员、村(居)协管员、企业管理人员“三员”组成的基层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基层监管组织网络向下延伸。全市12个县(市)区的78个镇、11个乡、63个街道安监站(所)、质监站(所)配备了258个专(兼)职安监员、特监员,548个社区、2558个村拥有兼职特种设备协管员3000余名,进一步拓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延伸到社区、村民委员会,并落实日常安全监管责任。
四是强培训,提升人员能力素质。强化基层监管人员的能力培训,督导各县(市)区落实乡镇(街道)四项基本职责的目标责任制。建立辖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设备台账,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组织对辖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全面巡查;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建立隐患治理闭环管理制度;积极宣传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同时,组织开展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切实做到基层安全工作有人管、有事管、有章管、有记录“四个有”,逐步提升基层监管人员的现场巡查能力、隐患排查治理能力、行政执法能力和应急应对能力,全面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大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已组织250余名基层一线“三员”业务技能培训,全市已落实12个乡镇(街道)“四个有”工作目标责任制。
五是强宣传,营造齐抓共管氛围。通过宣贯会、安全生产月、信息宣传等各种途径,加强特种设备法制宣贯教育,促使各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人员知法懂法,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营造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氛围。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向成员单位宣贯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安全标准技术规范,制定相关的特种设备使用自律规范,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并发挥人大、政协、媒体等社会监督作用,运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特种设备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企业和群众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齐抓共管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