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实事 出实招 求实效
——浙江省质监局质量强省的实践与做法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鲜明地提出“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要求广泛开展质量强省(区、市)活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各基层质监部门结合实际,着力抓好宏观质量管理、名牌发展战略、标准化体系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能力提升等工作,全面深化质量强(兴)省(区、市)战略。本期专题特选取了浙江省质监局质量兴省、江苏省泰州市质量兴市和山东省平邑县质监局质量兴县的事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这一重要战略所取得的成就。
■文/陈东黎 本刊记者 陆 一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浙江三年来的实践也证明,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转变,“质量”是首要因素。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杨烨对记者说:我们一直不断地探索实践质量强省,今年是我省质量强省建设全面深化、加快推进的关键之年,现在从省到县都已经明确了工作思路,构建了工作的体系和机制。质量强省建设的硬件、工作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因此从今年起,我们质监系统要在大处上着眼,从小处着手,把战略思路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在抓实上要有举措。今年质量强省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强基础、创载体、建机制,形成一批工作抓手,一批量化目标,真正把质量强省建设的目标落实好,凸显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原则。
记者此行也正是要探寻浙江省质量强省工作都有一些什么样的举措,怎样落到实处。第一站走进的就是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素有水乡、侨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美誉的绍兴市。
质量强市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抓住一条主线,守牢一条底线。绍兴市质监局以“严谨务实,创新跨越,建设和谐质监”为工作要求,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工作,严保质量安全底线。
记者到绍兴之时,正是新一轮绍兴市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绍兴市市长质量奖”开始评审的时候,今年已是第六届了。早在2007年,绍兴市就正式出台了《绍兴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在全省11个地市率先推出市长质量奖评审活动,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绍兴市质监局局长冯灿校如数家珍地介绍了绍兴的质量强市之路。
如今,政府质量奖作为激励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其作用和效果已经得到充分证明。今年来,浙江省各地纷纷开展政府质量奖评审活动,绍兴再次走在了全省的前面。2010年,随着越城区、袍江新区、镜湖新区均相继开展政府质量奖评选,绍兴市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市、县(市、区)、开发区政府质量奖的区域全覆盖。2011年6月,绍兴县柯岩街道率先设立了街道质量奖,如今全县20个镇(街)、开发区均设立了质量奖,实现了镇级质量奖全覆盖。
质量强市建设是质监工作的主线。绍兴市质监局积极履行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的工作职责,从找准工作载体、建立推进机制和完善保障制度入手,以政府质量奖为抓手,质量强市工作全面上升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抓手。
2012年,绍兴市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不断地出新招。他们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载体,按照“一书二评三建四创”的工作要求,确保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书是层层签订一份目标管理责任书。在今年的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绍兴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开发区(新区、新城)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12年质量强市工作目标责任书,并要求层层签订、层层落实、层层实施。
二评是创新深化二项评审。
1.完善政府质量奖评审。完善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设立市长质量个人奖和市长质量进步奖,建立市长质量奖“回头看”制度,在重点乡镇(街道)、重点企业创新设立镇(乡、街)质量奖和总经理质量奖。实施层级申报规定,合理调整授奖名额,完善政府质量奖的政策导向,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质量管理水平先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申报政府质量奖,努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企业和成长性较强的中小企业纳入政府质量奖评审范畴,积极争创省政府质量奖。2.完善企业质量管理星级评审。完善企业质量星级管理评价办法,分类制定四大质量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细则,提高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星级评价纳入质量创优的基本条件,积极引导广大企业争创质量星级企业,不断扩大质量星级评价的社会影响力。
三建是建立健全三项制度。
1.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建立四大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完善分析内容,提升分析质量,定期向政府报告,向社会公布,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不断优化质量建设新环境。2.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围绕质量损失率、产品合格率等变化,加快形成指标体系,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成效,帮助和指导企业不断追求卓越质量。3.质量信息宣传制度。制定信息宣传考核办法和细则,完善信息宣传报送制度,落实信息宣传责任。
四创是大力开展“四强”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质量强县(市、区)、强镇(乡、街)、强业、强企“四强”创建活动,以点串线、以线连面,点线面结合,积极争创省级质量强市、强县、强业示范区。
“抓好主线的同时,还要守牢一条底线,那就是质量安全。”冯灿校说。
随着新产业的不断出现、新科技的不断应用,食品安全方面新的隐患也不断涌现。在今年一季度绍兴市质监系统组织开展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集中大排查活动中,全市共发现排查了食品安全隐患129个,特种设备安全隐患197个,质量安全监管不容松懈。
为破解监管难题,全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2011年以来,绍兴质监局积极借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成功经验,立足绍兴实际,试点探索了一种以“基层站所”建设为支点,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站所+网格”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加强基层监管力量为基础,通过加强基层站所建设,构筑“本地自生性的质量安全预控网、针对输入性的质量安全隐患拦截网”两张防控网络,质量安全监管真正做到了责任明晰化、力量整合化、管理常态化、措施综合化,省政府王建满副省长批示称赞这一模式是一种强化基层、强化基础、强化责任的大胆探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有效性,要求在全省加以推广。
质量安全事关民生安全、社会稳定、区域形象,绍兴市质监局始终把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作为首要重任来抓,走出了一条具有绍兴特色的质量安全监管新路子。
2010年,绍兴市质监局借助中心镇建设、强镇扩权改革的东风,扎实推进基层质监站所规范化建设,新建基层质监站所9个,目前,全市基层站所总数达到20个,并建立了一支7618人的“三员”安全监管队伍,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区域性质量安全监管。
“十一五”期间,绍兴市质量指数始终稳定在95~98之间高位运行,走在全省前列。未发生一起区域质量预警事件和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为全省唯一没有挂牌督办整治产品的地市;特种设备安全连续六年保持“零死亡事故”记录。
质量强业
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随着一个个孵化基地、产业联盟和创新平台的创立与成立,浙江质监人已经意识到研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的视角与触角已开始向引领产业发展的方向延伸。
2011年3月10日,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戴圣龙与绍兴市质监局局长冯灿校在北京签署了意向书,为在绍兴成立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南方分院(暂订名)的有关事宜达成合作协议。
2012年5月7日,冯灿校局长与绍兴滨海新城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哲君签署了绍兴国家级检测试验科研基地项目落户协议,在滨海新城的90多亩土地上将挂牌设立国家环保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及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南方分院。这就是被绍兴质监人俗称的“二基地”。
这标志着绍兴市质监局在创新合作模式、加大合作力度、架起大院名所与地方产业对接桥梁、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说起为什么成立“南方分院”和建“二基地”, 冯灿校局长侃侃而谈。地球神奇的北纬30度人杰地灵,绍兴正处于这一地带。绍兴籍的两院院士有80多位。2010年10月,绍兴市质检院院士工作站挂牌成立。这是全国质检系统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上虞籍中科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专家曹春晓进驻工作站后,主要指导有色金属及其检测分析技术,为绍兴有色金属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推进成熟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推广。在你来我往地不断交流中,曹院士与冯局长碰创出新的火花,他们不满足现有的合作,他们在思考如何创造新的合作模式,能够引领产业的发展。渐渐地一个战略构想在形成,合作打造面向航空等领域的高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也就有了后面的一系列签约和框架合作协议。
“南方分院”就这样浮出水面。为便于“南方分院”的运行管理,先由绍兴方注册成立“浙江省绍兴市新材料研究所”,性质为事业单位,绍兴市政府已批给了50人的事业编制。这一机构将全面委托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进行经营管理,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南方分院”的功能定位是: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研资源的必要补充,新兴材料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创新的孵化器,并促成新材料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推动绍兴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南方分院”实行两栖工作模式,专业带头人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现有的中青年科技骨干中派出,主要研究人员可在国内外广泛招聘,以博士学位以上人才为主,并给予博士以上人才事业单位的人员身份。“南方分院”的发展目标为:经3年~5年的人才引进、技术开发,研发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或产品。并通过技术控股等资本化运作手段,力争在绍兴滨海新城形成年产值30亿~50亿规模,以高性能材料和高难度重要部件研发生产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全国各地与大院名所的各种合作比比皆是,但这种模式这样深度的合作,也许是记者孤陋寡闻,这还是头一次听说。无疑绍兴又走在了引领产业发展的前沿。
其实作为质监人负责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不能为了监管,只研究学习监管的问题。记者在采访杨烨局长时,他一再强调,有些问题不是监管的问题,不是通过监管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产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质监人也要研究和思考产业的发展,不能与产业脱节。
关注产业发展是记者在浙江采访感触颇深的事情,这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一件件做在实处。
5月31日,全国首家电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湖州成立,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院长丁守宝,也是浙江省电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告诉记者,去年11月1日,浙江省起重机械产业联盟已在千岛湖正式成立,有关特种设备的产业联盟包括:罐车、锅炉、长输管道、压力容器等产业联盟正在筹备中。产业联盟的组建将进一步明确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条件下,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安全、质量、环境、资源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结构、协同攻关的行业格局,通过行业的集群优势和品牌提升最终促进全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电梯联盟为例,联盟发展的工作规划及运行机制主要依据有: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分会,四个基地。
一个平台:即传媒与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企业宝典”网站。主要内容有:电梯行业标准、远程培训,成果发布与推广、人才市场、政策法规、产品介绍、企业文件、国际交流等。筹办“电梯产业联盟”专业刊物。宣传电梯产业政策和本省电梯产业的发展及科技成果的推广。
两个中心:一是质量技术咨询中心(包括政策、技术、法律、管理等),二是浙江省电梯工程中心。
三个分会:整机分会、部件分会、安装维保分会。
四个基地:型式试验基地(国家电梯质检中心)、产品研发基地(把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材料与产品检测基地(金属材料室、热处理中心、产品检测中心)。
联盟成立以后,将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电梯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共同研发自主创新的电梯产品,联合攻关电梯企业节能和高效高质量生产领域的共性、关键性难题及前沿技术。
在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大而全,而是要把部分项目分包出去,进行社会化运作。浙江省质监局科技处顾文海处长介绍说:之所以应运而生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共性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目前浙江省这种创新服务平台有60多个,由我们质监系统发起创办的有6家,参与的有10家,处于核心地位的有14家。今年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继续抓好19个配套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在物联网、高端装备等领域新建一批检验检测项目;选择一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立省级质检中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力争绿色动力电源、太阳能光热利用产品国家质检中心获批筹建;进一步完善提升浙江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东阳、天台、永康、椒江、仙居新建五个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子平台,发布重点产业应对指南,进一步构筑应对技术壁垒预警和快速响应服务体系。在食品安全、能源计量、特种设备关键技术以及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管软科学研究等方面凝练重大科研方向和优先项目,争取在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科研项目中立项;培育1个~2个国际合作示范点,推进系统技术机构国际化;推动技术机构加强质量安全状况分析研究和风险监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质量强企
提升企业做大做强
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是浙江省建设质量强省的三大战略。作为企业如果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拿到了标准的话语权,再打造出让消费者信赖和认可的品牌,这样的企业必然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从杭州驱车40分钟,记者来到了诸暨市的店口镇,这个常驻人口只有6万多的小镇不可小觑,这里正在批量“生产”上市公司,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3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33家,超10亿元的企业5家,超100亿元的中国500强企业有2家。被称之为有萧山人的勤奋,绍兴人的智慧,诸暨人的豪放的店口人不断创造着财富的奇迹。
记者来到最具代表性的两强之一,超百亿的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的展示厅,人力资源和运营中心总监王立君一一介绍着盾安的发展史。
盾安集团的创始人姚新义1987年从振兴弹簧厂起步,一步步发展壮大。到了去年,盾安集团旗下的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2011年浙江省政府质量奖”。能获得浙江省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浙江省政府质量奖”,是浙江省政府对盾安环境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认可。
近年来,盾安环境通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相结合,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了向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主的系统集成运营商的升级转型。通过主抓卓越绩效管理,持续推动国际品质建设。盾安环境制冷配件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全世界平均每两台家用空调中都有使用到盾安制造的产品。
不仅如此,盾安环境瞄准国际尖端领域,自主创新打破垄断。以创新为依托,产品在向核电、机房等领域的特种化转型发展中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了世界首台核级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成为中国第一家为核电站配套生产核级冷水机组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实现了核电空调装备从打破垄断到市场领先到成功出口的三级跳。截至目前,盾安环境已累计获得国内12个核电站的20个项目,2012年2月,盾安环境自主研发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C3/C4项目循环冷风机组顺利通过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抗震试验,进入正式供货阶段。
从2011年开始,盾安环境又瞄准节能减排新目标,助力打造节能城市。仅仅一年,盾安环境的可再生能源业务突飞猛进,在北方5省、市合同能源管理订单超过40亿元,开创性地解决了利用城市污水、工业余热解决集中供热制冷的世界性重大课题,并有效降低城市废热排放引起的“热岛效应”,企业转型升级与实体经济取得有效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成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的领跑者。
在绍兴市质监局质量与标准化处蒋勇处长的办公室,记者巧遇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陈华忠,陈总是“除甲醛床垫”、“气体弹簧”、“床头组合”等专利的发明人,此次是为标准的事找蒋处长接洽。
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可不简单,是国内床垫行业的领军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轻工行业标准《木制宾馆家具QB/T2603-2003》和《软体家具弹簧软床垫(QB1952.2—2004)》的主要起草单位。蒋勇处长介绍说。
喜临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娴熟的弹簧生产技术和床垫架构设计技术,研发人员具备了对人体学、睡眠科学、材料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床垫的新材料应用领域更是屡有创新。公司是国内床垫行业内的唯一一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每年保证至少4个新品研发项目,共获得34项专利,其中“弹簧垫热处理方法”和“一种清凉型软硬两用席梦思床垫”为国家发明专利。五段分区技术突破了传统设计理念,在业内掀起分段分区的设计潮流;正在开发的纳米床芯技术更成为业内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代表性、领先性技术。
喜临门拥有业内唯一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研发中心覆盖了设计、新品开发、品质复核、成品检测等各个环节,并配有区域性的权威检测中心,检测设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和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公司组织和实施各种创新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喜临门旗下拥有“喜临门”、“法诗曼”、“SLEEMON”和“爱倍”四大品牌,核心产品床垫的年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张,远销世界各地。
在浙江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像盾安、喜临门这样的优秀企业很多,但是,浙江这片土地更多地孕育的是大批的中小企业,怎么使大量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质量强市建设必须把企业的细胞活跃起来。”冯灿校说。眼下,绍兴市正在全面推进“质量强企”试点工作,出台了《绍兴市创建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实施方案》,引导企业树立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推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像盾安、喜临门这样的获得政府质量奖或五星级质量管理评价称号的行业龙头企业,申请建立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每一家要负责孵化5家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成长为上规模企业,当这5家企业“出徒”以后,他们也要当“师傅”,再去孵化需要帮助的企业,使先进企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绍兴还有一项措施就是积极探索企业质量星级管理模式,类似于旅游业的星级酒店的评定,出台了《企业质量星级管理评定管理办法》、《企业质量星级管理评定标准》和《企业质量星级管理评定细则》,探索建立以质量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
说到质量强企取得的成效,绍兴县质监局质量与标计科科长金张锦列出一组数据:13家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40家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150家企业导入5S、6σ管理、精益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各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规模以上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取证率新增6.4、4.1个百分点以上,各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率达到30%以上。积极开展星级质量管理评定工作,有8家企业被评为五星质量管理企业,15家企业被评为四星质量管理企业,46家企业被评为三星质量管理企业。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以质量强企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创设了总经理质量奖,确立了每年的12月为公司质量月,鼓励全体员工以科研的精神关注质量,以技术创新的方式改进传统工艺、以产品研发的方式推动企业效益增长确保产品100%合格,推进质量稳步提升。去年柯岩、平水被评为质量强镇(街)先进单位,建筑行业被评为质量强县先进行业,索密克汽配、百丽恒印染等8家企业被评为质量强县先进单位。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