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百姓
——北京检验检疫局参加北京市百姓宣讲活动侧记
本报通讯员 王 娜
“提到出入境检验检疫,您可能不大熟悉。我来告诉您吧,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把好进出口商品质量关、对出入境的人员和动植物进行疫情疫病的防控。人们都称我们是‘国门第一卫士’……”在海淀区四季青乡的礼堂里,北京检验检疫局的王荃作了一个题为《把好国门第一关》的演讲,赢得了社区居民听众的阵阵掌声。这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讲师团共同组建的“科学发展,辉煌五年”公务员宣讲团走进京城社区的活动现场。
走进社区,与市民面对面,以宣讲形式宣传检验检疫工作,这种新的宣传渠道和形式在北京局尚属首次。一场场生动精彩的宣讲报告会,拉近了检验检疫人与百姓的距离,让检验检疫真正走进了百姓生活。
“我们是北京检验检疫局,特殊的地缘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检验检疫文化,要抓住这次机会,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与检验检疫工作用文字阐述清楚,用演讲展示质检人新形象。”接到参加宣讲团的通知后,北京局纪检组组长徐福华立即组织召开由业务处室和一线单位参加的专题会议,讨论确定宣讲主题,广泛征集素材。
从口岸查验到后续监管,从交通工具到餐桌食品,从非典到甲流,无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空间跨度上,检验检疫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作用都不是几句话就能概括了的。宣讲团要求宣讲时间控制在7分钟,稿件字数1500字以内。如何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让检验检疫形象深入人心?
针对宣讲对象是社区百姓这一特点,北京局决定选取与百姓生活最接近的甲流疫情防控事例为切入点,着重突出检验检疫部门在口岸疫情防控、保卫人民健康安全,把好“国门第一关”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具体事例的描述,展现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
围绕主题,北京局广泛征集了来自一线和基层的典型事例,征集与百姓生活距离最近的感人故事。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共征集到10多个典型事例近5万余字的素材稿件。“我们的故事很多,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在用行动诠释人民质检的含义,如何让这些故事走进百姓心中,唱好‘人民质检为人民’的主旋律,所选取的事例要在展现执法部门公信力的同时,更具亲和力,更贴近百姓生活。”徐福华说。
按照这一原则,北京局在浩瀚的素材中,选取了两个最具体、生动、形象的典型事例写入宣讲稿,通过检验检疫人员在甲流防控期间苦劝一位母亲送患儿入院治疗、对进口奶牛严格检疫的具体事例的描述以及科研实力的概况介绍,向百姓展现检验检疫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和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
食不厌精,文不厌改,为了让7分钟的宣讲达到“1分钟吸引人、3分钟打动人”的要求,北京局对宣讲稿进行精雕细琢,两天的准备时间里数易其稿,从题材到语言,均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根据计划,宣讲团要走进多个社区,直面百姓。那怎样一张“官家脸”才能让老百姓看着亲切,听着舒服呢?在宣讲员的推荐方面,北京局可谓费了心思,下了工夫。恰好北京局刚刚举办过法治文化演讲比赛,政工处趁机对参赛选手考量甄选,最终确定由在演讲比赛中获得最佳风采和一等奖“双料”奖项的王荃同志担任宣讲员。该同志不负众望,一次就通过了市直机关工委的试讲考核。
在宣讲活动期间,王荃凭借扎实的演讲功力,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经历的真人真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声情并茂地演绎了检验检疫广大干部职工在严把国门、疫情防控中的先进感人事迹。截至目前,宣讲团已举办了6场宣讲会、累计听众900余人。其中排在第一个上场的王荃同志其演讲打动了每一位听众,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赢得了无数的掌声。
由于表现突出,王荃被推荐参加了中宣部“理论热点面对面”宣讲活动,作了题为《食品入口的安全之路》的宣讲。在宣讲中,她结合检验检疫工作实际解读和回答了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保障热点问题。《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