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重视质监工作。图为副省长甘霖(中)到省局视察指导。
四川质监系统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一直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图为省局局长刘云夏(左二)带头深入企业一线检查指导质量提升。
企业是质量的主体,四川质监对企业既严格监管又热情服务。图为质监领导与专家深入企业查找问题、指点迷津。
2007年7月9日,四川省质监局迎来了一位新掌门人。在走马上任前的大半个月,这位四川省委组织部的原领导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了与质监相关的政策法规,甚至将此前几年的《中国质量报》逐份精读、摘录了一遍。仅是从这种用心“备课”的精神头儿上,大家就感到此人非同一般,全省质监系统必将迎来一个激情澎湃的新时代。这个人,就是四川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云夏。
转眼之间,五年过去了,在新一届省局党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四川省质监系统万名干部职工团结奋进、勇挑重担、创新开拓,他们全力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以质量安全的崇高责任,履职尽责,保障了全省产品总体质量安全,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仗,交了一份又一份圆满的答卷。
□ 本报记者 龚志伟
五年粗线条
2007年,食品等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以突出成果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肯定,在总结大会上作经验介绍;
2008年,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全省质监部门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用勇敢和执着,为四川抗震救灾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2009年,建材质量、食品安全。围绕“质量与安全”的重任,质监人重拳出击、全力整治,在质量建设和服务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2010年,提质增效、检测把关。质监部门把“质量提升”作为年度关键词,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提升检测能力,为生产企业的灾后全面恢复进行持续尝试;
2011年,奋勇争先、创新破难。质监系统探索了质量提升、监管和发展的新路子,用创先争优的系列成效回应了“全国看四川、四川怎么办”的期待。
2012年,我们再次看到质监人的身影,他们活跃在企业关键质量控制点前,坚守在检验检测第一线,用心血和汗水,为“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和全省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下面,就让我们以事实和数据,循着四川质监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来回望一下他们走过的这五年吧。
抓质量:强力推进“质量兴川”
2012年7月2日,成都市委党校会议厅座无虚席,一场四川省近年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质量专题培训在这里举行。
来自全省21个市(州)和181个县(市、区)政府分管质量工作的负责人、市(州)质监局局长,就如何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怎样推进质量强省战略进行了深入对话。
如何做到既推动量的扩张,又注重质的提升?为什么企业质量提高了,区域竞争力才能增强?三天“质量盛宴”,让这些政府质量管理者觉得“使命感、责任感前所未有”,纷纷表示“质量提升是一个永无止尽的过程,必将全力以赴。”
抓质量,不仅仅是质监部门一家的事。省委、省政府深知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高瞻远瞩地提出“质量是四川的生命”,大力实施“质量兴川”战略。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质监人有了义无反顾的动力——报请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川战略的若干意见》,牵头编制《四川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并于2011年12月颁布实施……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质监部门的每一次努力都走在全国前列:《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战略(2011-2020)》等一系列质量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提升全省发展质量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011年4月6日,成都市望江宾馆。当质检总局领导的手和四川省政府领导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台下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部省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是四川省推进“质量兴川”战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促进四川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契机,拓展四川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加快建设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从此有了更为强大的引擎。
这样的飞跃远没有停止。为了全面深化局市(州)合作,近年来,省质监局先后与20个市(州)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在此影响下,省内质量兴市(县)率达到100%,11个市(州)政府、107个县开展了市(县)长质量奖励活动,全省共培育国家质量管理奖企业6家、省政府质量管理奖企业12家。
抓质量,必须加强宏观质量管理。近年来,质监部门充分发挥生产许可、计量、认证认可等基础作用,加大对民生产品、重点产品的监管和跟踪,累计发放生产许可证5.6万张,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上升,2011年达到97.5%,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全面推行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各级政府明确把质量分析作为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质监系统共为各级政府报送质量分析报告近3000份,提供了政府质量决策的科学参考依据。
质量提升,正一步步迈入深水区。
保安全:围绕民生创新服务
北川县安昌镇宝林村九组村民聂世宽至今珍藏着一份“特殊的礼物”——灾后重建中,质监部门免费发的烧结普通砖检测尺:“有了砖用钢尺,砖厂可以快速、直观地对红砖进行检测,我们也可以很方便地测量产品优劣。”从2009年4月底开始,由省质监局统一制作的数万把烧结普通砖检测尺,陆续免费发放到德阳、绵阳等重灾区红砖生产厂、监理单位和消费者手中。
眼镜、血压计、电子秤、体温计……近年来,围绕民生内容,质监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服务:出台止滑提速质监服务20条,派出服务企业效能监察暗访组,落实服务企业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为达州、凉山等16个市(州)50多家重点企业、国家重点项目上门服务,解决设计、生产、安装等质量技术问题300多个;开展“灾区光明行”、“建材质量进灾区”、“清新居室灾区行”活动,向地震灾区学校捐赠200万元的眼镜、两万把普通烧结砖标准检测尺,保证了灾后重建中3700万吨建筑钢材、3.7亿吨水泥、2100亿块标准砖、10.7亿立方米沙石的质量;解决藏区帐篷和太阳能照明系统20多个生产技术难题,确保了10万顶新型帐篷、300套储物箱、300套桌面板和300套太阳能照明配套产品及时送往藏区……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从2009年开始,质监部门争取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压缩天然气产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并将电梯管理纳入“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推动市、县政府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年度安全考核体系,集中开展了气瓶充装站、检验站和地下储气井等专项整治,在全国率先开展了CNG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地下储气井检测和PR3G动态精细化监管模式,保障了20万台特种设备、4.2万公里压力管道、470万只气瓶的安全运行。截至目前,全省未发生一起重特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被省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说起食品安全,2008年三聚氰胺的影响还历历在目。
尽管打好了防堵三聚氰胺的硬仗,消除了问题奶粉在四川的不良影响,但食品安全问题仍像一颗定时炸弹,让食品质量监管者们随时心惊肉跳。
有没有好方法可以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四川质监迈上了艰难的探索之路。
开展“食品打非治滥”行动,四川质监雷厉风行、全力以赴。设立100万元奖励资金,重奖举报;率先在全国实施食品专家巡诊制、产品质量义务监督员制等制度;对重点区域的企业产品重点排查;重处违法行为,深挖行业潜规则,发动社会全面监督,严打严惩,“打非”行动声势浩大、成效明显。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9万人次,检查食品及添加剂生产企业11529家,查出违法企业863家,立案查处339起。
为了从源头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质监部门创新性地开展了“质量提升、质量监管”两项试点活动,通过招标比选,确定4个市局,打造试点样板60个乡镇、县市局和企业,召开流动现场会,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质量控制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激活了企业主体。
示范试点工作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长蒋巨峰指出:“质量、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有效促进了产品质量提升,带动了品牌发展,促进了节能减排,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下一步将扩大示范试点,全省试点企业要扩大到340多家,到2013年,质量示范点将覆盖全省规模以上企业13000多家,2015年,全省所有企业基本达到示范企业标准,将全省质量水平提升到新高度。”全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发展蓝图,在局长刘云夏的脑海里,如此清晰。
促发展:助力“四川造”走向世界
我们要善于用标准化指导和推动发展——省委书记刘奇葆的谆谆话语,带给质监部门莫大的动力。
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主管部门,质监部门一直把标准化作为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维护质量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不断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创新发展——
眉山低碳技术、遂宁现代物流、泸州集贸市场、攀枝花政务服务、内江再生资源利用、成华区养老服务、锦江区物业管理等一个又一个亮点突出、贴近民生的标准化综合试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先后诞生。
在质监部门和众多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国际标准化组织塑料标委会(ISO/TC61)落户该省中蓝晨光,实现了四川省国际TC秘书处零的突破;成都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主导制定了四川省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国际标准《新协议和协议扩展的操作和管理指导规范》;成都大唐线缆起草的国际电信联盟标准《用于微管气吹安装的光纤光缆及组件》,在国内、国际众多通信行业中掌握了“话语权”;九州、二重、攀钢、彩虹、前锋、光明光电等一批骨干企业踊跃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有力促进了全省重点产品外销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2011年4月,省政府高规格召开了四川省标准化工作会议,为全省标准化工作确立了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标准化工作要总体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会议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随后,14个市(州)也相继召开全市(州)标准化工作会议,开启了全省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如今,全省共建有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43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57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06个,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提案)11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319项,批准发布地方标准2597项,完成采标认可4008项,确定重要技术标准科研项目83项。
用先进、适用标准,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四川自主品牌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迎来新一轮生机。
核桃又快到收获的日子了。近日,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三滩村村民袁琼向记者盘点了去年的核桃收入:她家的核桃园前年收入只有七八千元,而去年却达到了15000元,增收近1/2。袁琼知道,这一变化,得益于朝天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袁琼心里充满感激。
朝天核桃的今非昔比,只是四川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6年来硕果累累的一个缩影。蒙山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来,仅标准化种植就从10年前的3900多公顷茶园,发展到2006年1.6万多公顷标准化茶园,茶农人均收入增加400多元;凉山彝族地区的会理石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身价大增,很快进入了全国市场;都江堰的猕猴桃在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在激烈竞争中成为北京奥运会专用水果,还成功进军欧洲市场。无论是成都近郊,还是盆地边缘的巴中、广元,一条条绵延十余公里的绿色长廊,挂满枝头的水蜜桃、猕猴桃、石榴、雪梨……串起了一条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色产业带。
特别是前不久“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的成功申报,犹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的“航空母舰”横空出世,将有力助推四川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由千亿元级向万亿元级发起冲刺!
从零起步,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位居全国第一,“黄土变成金”的背后,凝结着质监人的心血与汗水。从一开始,质监部门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一项富民惠民工程来抓,并响亮地提出“要像抓中国名牌那样抓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力争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他们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并把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纳入对21个市(州)局年度目标管理,严格考核、跟踪督察、定期通报、奖惩分明。《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战略(2011-2020)》的出台,更是为地标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截至目前,四川省共培育中国名牌产品45个、四川名牌产品972个,特别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124个,居全国第一。而第十届四川名牌又在前不久诞生。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名牌,正带领着四川造产品走出蜀道,走向世界。
强质检:基层基础建设日新月异
“基层最重要,基层最关键,基层最辛苦,必须人往基层走,事为基层办,利为基层谋,钱往基层用。”这是局长刘云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五年来,刘云夏局长的脚步,印完了全省160多个县级质监局。调研考察的同时,他和局领导班子也在思考,怎样建设基层局?为此,质监部门实施了精品局建设创建达标活动,编写并大力推行《县级局建设基本规范》,打造了22个精品县局并达标。如今,全省质监系统纳入规划的67个重建项目已全部完工,灾区质监质量安全动态监管等3大信息化应用系统投入运行,系统办公及检测用房面积达46万平方米,是2007年的2.1倍,基层基础建设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力形象大为改观,基层质监人的腰杆也更加挺拔。
质监事业能否长远发展,核心在人才,关键在干部。为此,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四川省局注重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来培养、选拔、使用干部,配齐配强了各市(州)局和县(市)区局领导班子;开展了岗位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等一系列活动,培训系统管理人员、执法人员、检验人员近4万人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上挂下派”等方式,选送了近2000名干部在全国、全省系统内培养锻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联合武汉大学率先举办了质量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全省系统62名干部进入武大学习深造;同时吸引了广西、江西、云南、重庆等省市区处级领导干部来川参训挂职,起到了优势互补的积极作用。
通过“下决心、花血本”,极大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经过严格培训后的各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们在各项工作中,已经起到了生力军和顶梁柱作用,为今后质监事业发展提供了十足后劲!
通过加强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质量检验检测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这是质监人的共识。
目前,全省共建有国家质检中心22个、省级质检中心51个、城市能源计量中心6个,系统检验检测条件正逐步改善和加强。为加快推进国检中心、省检中心建设力度,2008年至2011年,共申报批复国检中心13个。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同一个城市只设一个质检机构的要求”,在全国率先打破了省与副省级城市质检机构体制障碍,组建了成都(国家)质检院。
近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原主任、现任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纪正昆莅临成都(国家)质检院考察指导后,兴奋地说:“几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人才带来技术的进步,技术的提升又推动了人才的发展,全省系统检测技术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2008年的抗震救灾;2010年8月,“泛珠三角区域质监局局长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2011年7月,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会议在四川举行……一系列重大活动的进行,巩固了“全国质检一盘棋”,加深了全国质检一家人血浓于水的情感,在让曾经无私援助过地震灾区质监人的亲人和恩人们进一步了解并支持四川的同时,也共同研究区域质量监管的新方法,寻求推进质量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新机制,走上更加深入的区域合作新道路。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后,四川省局出台一系列部署,采用激活主体法和问题导入法,创新载体,突出质监特色,持续开展了“推动科学发展,带头节能减排”、“抓好质量监管、营造服务氛围”、“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理清服务思路、建立服务机制”、“履职尽责、创先争优”、“质量兴川、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创先争优”6大主题实践活动,深得企业和群众好评,有力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一批创先争优形成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正转化为质监系统创新发展的思想武器和工作方法。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组织部先后3次考察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12月31日,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在省质监局报送的《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报告》上欣然批示:“四川质监局创先争优活动抓得紧,措施细,有新意”。
近日,一本分量十足的大红证书和金光闪闪的匾牌被送到了四川省质监局,这就是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发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据悉,这在全国质监系统中是唯一的一个,也终于实现了当初省局党组提出的“勇争第一”的目标。
在去年的全省系统半年工作会上,为全面贯彻落实总局“十二字”方针,省局党组提出了“四转四加强”工作思路,即:更加旗帜鲜明地抓质量,从单纯抓业务为主转向以抓质量为中心,切实加强质量基础工作和质量提升工作;更加坚决有力地保安全,从事后检测把关为主转向过程监管、重点防范,切实加强质量安全保障;更加科学有效地促发展,从一般服务转向有效服务,切实加强促发展的能力和效度;更加坚定不移地强质监,从平均着力转向抓基础抓重点,切实加强质监自身建设。
一年来,他们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干的。一条条工作的捷报、一面面感谢的锦旗、一份份肯定的批示、一步步坚实的前进,都延续着他们五年来的执着与奉献……
永无终点……
啊,激情燃烧的五年,是这么的漫长而又短暂!相比四川质监这五年的奋斗与精彩,记者的笔墨显得如此的笨拙与清淡。这五年,可以说是四川质监人的光辉岁月,是质量工作的巅峰力作,它将永远是四川质监人美好的记忆、无尚的自豪!为实现党和政府的嘱托、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康、产品质量的安全,他们流汗流血、从不懈怠,加班加点、夜以继日、舍小家顾大家等等已经成为常态化,更有数名同志倒在了工作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质监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战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献”的“四特”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刘云夏局长常说:“质量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相信在国家质检总局、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局党组的模范率领下,四川质监人将继往开来、高歌猛进,以豪迈的精神、整齐的步伐,走过一个又一个五年,奔向更加美好辉煌的明天!
永远难忘“5.12”,质监崛起于危难。图为质监人员在北川震后的废墟中搜救被困职工与群众。
推动经济、服务人民是质监人永恒的追求。图为质监执法人员在春耕期间,向农民群众宣传农资产品识假辨假知识及有关政策。
这五年,全国质检给予了四川以无私大爱和倾力支援。图为总局组织的全国质检抗震救灾服务队正忘我奋战在灾区一线。
打假治劣一直是四川质监工作的重中之重。图为质监执法人员在生产企业检查食品安全和产品标识。
名牌战略成果丰硕,许多四川名牌早已冲出国门、畅销世界。图为法国市民品尝都江堰猕猴桃。《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