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通检验检疫局统计,2012年上半年南通口岸受理出口货物退运申报64批次,货值270.1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7批次、244.88万美元分别增长73%和11%。
其中出口轻纺产品退运26批次、82.0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批、25.96万美元分别增长160%、216%。从出口退运的原因来看,26批出口轻纺产品中,因质量原因退运23批,因标签不符退运两批,因规格与订单不符退运一批。品种涉及女式防寒服、拖鞋、全棉毛巾、纺粘无纺布、男式睡衣套、人棉坯布等出口产品。其中16批从日本退回。
据南通检验检疫局专家分析,上半年南通口岸轻纺产品出口退运批次猛增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目光短视,缺乏长期发展眼光。南通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大多都是规模较小的小型企业,家庭型的小作坊占了很大比例。这种企业往往只注重短期内的盈利而缺乏长期发展的眼光,这种短视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得企业在短期内获得利润,企业一味追求产量,忽视设备保养,质量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管理,甚至不惜偷工减料,为员工提供持续性培训和有效评估更无从谈起,造成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二、“招工难”问题凸显,熟练劳动力严重匮乏。今年 “招工难”已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共性难题,纺织服装外贸企业普遍用工不足,机台开台率在80%左右。出口企业普遍订单“爆满”,但却应接不了,外发加工都很困难。服装行业内人员原本流动频繁,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短缺,今年尤甚。以致很多企业只要能招到工人,便立刻充入一线,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生疏,技术水平波动较大,在操作流程及检验标准的掌握和理解上有较大差异,且交货期紧,赶货现象严重,易导致产品不合格。
三、服装“小加工团体”带来质量隐患。据调查,出口服装“小加工团体”是造成不合格品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由于用工荒所致的人手不足,企业只能靠外发给小加工点来完成订单,由此滋生了一大批由10~20名工人组成的“小加工团体”。他们从各个企业接活,人均工资从最初的8元/时上涨到15元/时,且无任何品质和数量要求。迫于完成订单的压力,企业在明知成本增加且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也只能选择接受。与此同时,面对高工资和不受管理约束的诱惑,更多的企业熟练工开始加入到此类“小加工团体”,导致了恶性循环,产品质量无从保证。
四、客户转嫁成本。有些退货属于贴牌加工产品,由于贴牌加工是国外客户提供设计方案,国内企业只负责加工,退货大多是因为客户本身设计缺陷所致,客户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损失,从而变更工艺要求,让企业返修后再出口。在这种情况下,退货的责任并不在企业,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应该均由客户承担,然而,并非如此,企业为了能持久获得订单,返修常常是免费的,无疑是客户转嫁成本的一种途径。
为此,检验检疫部门建议相关出口企业:
一、提高企业的产品安全意识,增加对国内外相关标准的了解;加快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加强企业快速反应机制,善于利用国际条例和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有关国内国际生产出口标准的培训。
二、加强出口产品的风险防范,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一是出口企业应加强对整个生产环节的监控,防范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二是强化对产品不定期抽查的力度。三是与国外客户签订合同时应注意规避风险,不接受有缺陷设计的订单,从而避免退运索赔。四是强化责任意识,不存侥幸心理,不作短期商业行为。五是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三、积极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开辟国内市场。要转变经营观念,适度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内需,降低出口风险。(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