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不断走高,我国作为世界主要铁矿石进口国,铁矿石短重现象日益频发,检验检疫部门在对铁矿石进行重量鉴定时发现的“以次充好”、“以水充矿”、“故意短装”等“重量欺诈”手段已经为鉴定人员所熟悉。近日,太仓检验检疫局在对一票进口铁矿石进行重量鉴定时,又发现了“重量欺诈”的新花样。
经了解,该票货物为杨迪粉和麦克粉两种不同品质的铁矿石拼装进口,共约8.36万吨,其中麦克粉品位较好,装港检测报告显示其铁含量为61%,杨迪粉品位相对较差,铁含量为57.7%,两者到岸价存在约7.75美元每吨的差价。由于该轮两种货物单价存在较大差距,太仓检验检疫局鉴定人员敏锐地意识到,该票铁矿在进行水尺计重时,不仅要关注整船货物总体的短溢重情况,也要对每种货物的短溢重情况作出准确区分。
经过三次水尺计重作业,太仓检验检疫局鉴定人员最终确认,该船铁矿石总体存在655吨短少。但就两种货物分别来看,短溢重情况则为,品位较差的杨迪粉溢重3514吨,品位较好的麦克粉短重4169吨。此种情况下,如果仅仅进行卸货前和卸货后两次水尺计重作业,依照提单比例分割计算两种货物重量的话,对于国内收货人而言,相当于平白无故数千吨品位较差的矿变成了品位较好的矿,经测算,国内收货人就将多付出约20万元的费用。
为此,太仓检验检疫局建议:第一,对于拼装货物,尤其是当两种货物价值差异较大时,应进行中间水尺计重以分别确定两种货物的短溢重情况。第二,对于国内收货人而言,应选择信誉度较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装港重量鉴定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提单,在订立合同时,应选择卸货港检测报告作为结算依据。(满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