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分明了龙吴的四季”
采访当日,恰逢南方雨季微潮的天气。一下车,远远便传来草木濡湿后特有的气息。
“无论春风秋雨,木材,才是龙吴的四季。”龙吴检验检疫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抵天高的散装木材占据了港区三分之二的空间,有秩序地成堆垛存放着,每个堆垛有3米至4米高。装运木材的集装箱卡车在期间繁忙地穿梭。
更忙碌的是检验检疫人。
一来是环境。木材检验检疫工作必须在露天下,要求快速、高效。露天,便意味着检验检疫人随时直面春日的雨水、夏日的烈阳和冬日的寒风。而秋日的干燥和凉爽又是有害生物最活跃的季节。因此,一年到头,木材检验检疫人的身心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二来是风险。作为多年生植物木材可能携带着各种林木有害生物,风险极高。在这个上海最大的散装原木进境口岸,如何把好国门,防止有害生物入侵,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始终是木材检验检疫人员的工作重心。
同时,质量安全也是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的新动向。作为价值较高的商品以及不同木材存在品种价值的差异性,检验木材的材积品质,判断木材的树种,防止商业欺诈,防止木材以次充好或以好充次,保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成为他们的新课题。
“坚持,收获的果实最甜美”
从2007年的52.9万立方米到2011年的151.8万立方米。江水无言,却记载着五年间,龙吴港的进境木材实现量的飞跃。
从2007年6.7%的疫情截获率到14.07%的疫情截获率。江水无言,也记载了五年间,龙吴木材检验检疫工作越来越“灵”的历程。
“越难的工作,收获的果实越甜美。”龙吴办的工作人员说,“尤其是木材检疫,挫折很正常,坚持更可贵。”
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木材必须由本国处理后方可入境,检疫人员的工作重心是对他国检疫除害处理水平和效果的复核,相较木材进境后由我国检验检疫部门认可的熏蒸处理部门进行除害这种形式,前者的压力要大得多。
几年前,新西兰原木刚被国内市场接受的时候,由于进口数量不多,加上新西兰的检疫除害处理水平本身就比较高。连续两三年的时间,检疫人员还未在新西兰原木检疫上有所“斩获”。
。在2010年的时候,他们在新西兰原木上截获了第一批活虫,而且正是我国法律规定的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长林小蠹。2011年,又截获了5批长林小蠹活体。为此,山东、江苏等进口木材大省的检验检疫人员还专门组队来龙吴港学习和交流木材检疫工作。
消息传到新西兰,引起了当地熏蒸业务部门的高度关注。“不相信!不可能!”对自己的熏蒸技术充满着自信的新方相关人士,连连摆手,对此不可置信——直到他们看到龙吴检疫现场的所有图片记录。
很快,新西兰方面便着手进行了他们第一次的中国港口现场考核,依据龙吴木材检疫的结果,对其本国熏蒸处理效果进行考察。
“立标,记载着国检人的探索”
立标准,是掌握话语权的重要形式。进境新西兰原木检验标准的建立,正是龙吴人用不懈的努力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为进出口贸易营造健康有序打下坚实基础。
进口木材适应了国内建筑、高铁、人造板、家具、地板、包装等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而上述领域,又是直接切乎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健康安全的领域,“木材的质量不可忽视。”木材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强调。
“由于进境俄罗斯和美国木材检验标准齐全,我们可以按照检验标准对其进行检验。但有些国家,则不然。”这成了龙吴人的一桩“心事”。
2011年以前,新西兰针叶原木的长度、直径及材积等尺寸检量按国际惯例采用日本JAS标准,而其原木品质等级等检验标准则由新西兰各大原木供应商自行制定,有的通过合同约定,有的以买卖双方默认的惯例为主。
这种“不确定”的检验方式,显然难以保证木材检验的公平公正性。
眼看着港区的进境新西兰木材越来越多,每天爬堆垛“捉虫子”的龙吴人,将视线投向了“立标”。从2010年开始到次年年底的两年时间里,龙吴人申请了上海检验检疫局的制标任务,在大量实践和潜心研究各类标准的基础上,对进口新西兰针叶原木的检验规程着手制定。两年间,他们不知开了多少次会,算了多少组数据,熬了多少通宵,翻阅了多少本书籍材料……最终,统一了检验过程中的材积、品质等检验标准,特别是在等级评定上的检验标准,使新西兰进口针叶原木的检验执法工作真正有据可依。
验收时,植检专家们一致认定,这套国内首创的标准,科学、实用、操作性强,能够很好地防止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的利益。目前,这套标准已在上海局推广使用。
这是一次质的飞跃!“既作游戏的参与者,也要作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一扇大门向孜孜不倦的探索者敞开,龙吴特色的木材检验检疫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