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世纪初期,由于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产业大多管理较为粗放,品牌建设滞后,初级加工产品比例高、附加值低,应对国外技术壁垒能力不足,漳州罐头产业面临利润下降、出口阻力增大等诸多困难。
在此情况下,漳州检验检疫局大力帮促辖区罐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先后撰写了《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促进漳州罐头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关于蘑菇种植及罐头生产情况考察调研的报告》等多篇调研文章,向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罐头行业商会指出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有效的意见、建议。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信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帮促罐头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2009年,漳州检验检疫局接到辖区罐头企业反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拿大市场需求下降,导致2008年签订的合同履行缓慢,部分已喷注旧卫生注册号的货物无法在3月1日前全部出货。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与加拿大官方商定,2009年3月1日起漳州检验检疫局辖区输加罐头产品的旧卫生注册号将停止使用,同时由于输加产品规格特殊,难以转销至其它国家,若不能妥善解决,企业将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
得悉这个情况后,漳州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立即向厦门局汇报了情况,并对辖区16家出口加拿大罐头企业的库存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根据调查,辖区共有三家企业存在此类情况,涉及货值达5500万元。漳州检验检疫及时通过厦门局将此情况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质检总局出面与加拿大官方进行协商,取得加拿大官方同意,将旧卫生注册号使用期限延长至2009年12月31日,圆满解决了此事,避免了企业巨额经济损失。
如今,漳州检验检疫局探索建立了罐头企业分类管理、扣留评估等制度,开展企业诚信管理试点,实现了工作重点从“重检验”到“重监管”的转变,对诚信度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降低监管频次和抽检比例,反之则加强检验监管,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扶优扶强的目的;大力推行“原料基地区域化联动管理模式”,对木耳、麻笋等罐头原料基地实施统一规划管理、统一农资投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控,有效确保了原料农药残留安全,从源头保证了产品质量。
2011年,漳州15.3万亩麻竹笋基地通过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考核,成为全国首个麻竹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举行培训班、深入企业进行辅导培训等方法,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技术人员和实验室人员业务能力,仅2011年就举办了7场企业培训,累计培训298家企业、558人次,下企业辅导300多次,有效提高了企业质量管控能力;每年开展“行业标杆比对提升”活动,组织企业到行业标杆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并现场点评,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近3年来,漳州出口罐头产品检测合格率均保持在99.98%以上。
近3年来,漳州检验检疫局多方筹措,累计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采购了多台先进检测仪器,引进了十多名博士、硕士和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并通过争取总局立项,新盖了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实验综合楼,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技术服务保障能力,为辖区罐头及其它食品、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9年,漳州检验检疫局罐头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验收,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罐头重点实验室。漳州检验检疫局抽调人员密切跟踪研究国外技术壁垒动态,几年来累计发布《出入境检验检疫信息通报》150多期,《罐头检验检疫信息通报》近50期,将国外技术、标准要求及时告诉地方政府和出口企业,指导企业按照国外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加强管理,保证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避免因盲目生产而导致经济损失;指导企业走产品和市场多元化道路,改变对单一品种产品和单一市场的依赖性,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目前辖区罐头产品品种由十来种发展到50多种,出口国家(地区)由不到20个增加到140多个,应对国外技术壁垒能力大大增长。在创新方面,要加大人才和技术投入,企业要重视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研发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鼓励,加大创新奖励力度,支持和指导企业有效创新。《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