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
——学习《纲要》有感兼谈如何写好文章
徐岫联
我第一眼看到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的通知及《纲要》是从网上,即刻通读一遍并下载,责任驱使,因为分管质量。说实话,这一遍收效甚微,虽知道《纲要》共九部分,但每部分标题、主要内容是什么,脱稿想来真完全回忆不起。
第一眼看到国家、自治区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纲要》的通知,也是网上,即刻产生了我市宣贯的一些想法,职能呼唤,因为分管宣传。
于是即刻按思路开始策划编撰巴彦淖尔日报《纲要》宣贯专版、电视台《纲要》宣贯专题有关稿件。为了扣紧主题、突出中心、反映我们自己的思维。在组稿过程中,《纲要》文本、宣贯提纲几乎不离手,不离眼,圈点、划线、研读。就这样任务完成了(专版于3月13日面世),《纲要》的精神也领会的差不多了。现在不但记住了九大块的标题,而且连《纲要》的灵魂、目的、24字工作方针、发展目标、主要内容等基本掌握。收获不仅如此,启示在—写作是更好的学习。
前几天,系统一位同事专门到我办公室“取经”,说经常看到我发表的文章,最近又在中国质量新闻网看到《举手投足总关情》一文,“怎么就‘当您拨通巴彦淖尔市质监系统办公室或工作人员电话,回响在耳畔的首先是雄壮高亢的质监之歌,接着是亲切的您好,质监局,请讲之声’一句话,写出了后面那么多”?想问问有什么“秘诀”。当时我很受感动,一方面为其能发现别人长处之美德,当下社会里,有这样的年轻人,难能可贵;另一方面为其用心学习的精神。顿觉“传经送宝”义不容辞。
吾之感悟:写好文章须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动笔。看的多了,知道的就多了,能够用来思考的也就多了,多到一定程度,写出的东西就有质感,就吸引读者,就能相对“下笔如有神”。输出取决于输入,是不变的真理。鲁迅先生《故乡》一文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与之大同小异。民谚“眼看十遍不如手写一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学’就是闻、见与模仿,是获得知识、信息或技能。“习”是巩固知识、技能的行为,学习实质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写作本身就是温习、练习、实习。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有句话“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耐人寻味,有古今不谋而合之感。
所谓写作的灵感,也更可能在实践中闪现,因为字写到一定程度就会归究出文字的种种属性,就可准确遣词造句,就能恰当应用某个语法、某种风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心境等等。所以要想写好文章,多学多写,不仅要多写,还要为了写好而更多的学,形成良性循环。
经验需要积累,而积累只能通过实践,勤于实践就是笔者所谓的“秘诀”。
(作者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质监局副局长)
徐岫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