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龙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战略抉择。又好又快意味着经济发展既要质也要量,好优先,质在前,靠质的提高促进量的增长。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当然也就没有效益。靠过硬的质量驰骋市场,征服人心,征服世界,是赢得最大“剩余”的法宝,是竞争获胜的锐器。赢也好胜也罢,全凭实业强大,而实业强大的根基在质量。质量高、规模大、效益好自然称强。企业如此,地区如此,国家亦如此。
无论是美、德、日的强盛,还是海尔、伊利、河套酒业的崛起,无不揭示出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在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解决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解决发展质量的问题,必须把质量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团队曾经做了一个模型,如果我国广东省的发展质量(即投入和产品的差距)能达到现在日本的水平,那么广东省的GDP增长水平能在现在基础上平均增加4-5倍,这充分说明了质量的强国之道。
质量强国需要做大做强实业,做大做强实业需做大做强产品,做大做强产品需要做硬质量。提供生活、生产消费的产品质量过硬,就会得到认可、受到青睐,企业效益就会更好,为社会贡献就会更大,就会促进经济更大发展。如果把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比作大厦,那质量就是其中的钢筋骨架。没有质量大厦立不起立不久。质量强国的表现在:有相当数量的人见人爱的打得出叫得响的名牌产品;有相当数量驰名国内外市场、所向披靡的名牌企业,而且竞争优势显赫,竞争绩效持续领先;经济繁荣兴旺,社会和谐安定;政府有力量发展科技,有钱照顾弱势群体。
天下熙熙皆图强,天下攘攘皆为盛,因为不强就会受辱,弱小就要挨打。建设质量强国是《纲要》之魂,是炎黄子孙的百年梦想。《纲要》为追逐质量强国这个魂,实现质量强国这个梦锁定了前进的航向。
质量发展即质量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提升促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总体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质量政策措施、质量人才素质、质量工作体制、质量管理创新、质量技术基础、质量发展环境等质量要素的不断优化。三是质量效能的不断增强。从质量推动社会发展的效能看,主要是保障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为人民的吃穿住行用都与质量息息相关,质量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从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效能看,主要是把有限的生产要素投入到质量高效益好的产业、企业中,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出,靠高质量产生的高新技术、名优产品、先进文化、清洁环境拉动绿色GDP快速增长。可见,质量的经济、社会、政治意义;可见,高质量发展就是又好又快发展,就是科学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产品质量差是不争的事实,就象有关专家断言的那样,充其量是制造业大国而并非强国。特别是近年来质量事故频发:产品质量领域,出现了三鹿婴幼儿奶粉等事件;工程质量领域,桥垮、楼塌时有发生;环境质量领域,陕西凤翔血铅事件,南京玄武湖、云南滇池、无锡太湖蓝藻的集中爆发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服务质量领域,优质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投诉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就拿我市来讲,虽然GDP呈增长趋势,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但都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主要以消耗资源、生产要素量的增加换取经济增长,内需、外需和投资拉动“三驾马车”的比例不协调、不合理。工业化水平不高,自主知名品牌少、产业链条做不长、企业长不大。全市上千工业企业大都处于加工厂角色,相当产品的利润被拥有技术和专利的地区或国家拿走,企业应得利润被瓜分。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是这些桎梏阻止了我们的健康快速发展。
“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而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就是向社会或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产品的多寡优劣是经济建设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也就是说产品质量是衡量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决定因素。因为物质形态决定价值形态,只有物质形态好了,质量提高了,消耗降低了,生产力发展了,价值形态才会好,财政收入才会多。资金积累雄厚了,才会更有力地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才能更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良性循环。
质量发展,涉及政府、部门、行业(专业)协会、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从当前我市质量工作实际出发,要突出抓好四个重点:
第一,必须要高度重视GDP的质量管理,注重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可再生资源产业,坚决彻底淘汰落后的高消耗、高污染的产品和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扩大内、外需,提高财政收入和劳动者薪酬水平。着力发展现代工业,积累社会财富,进而促进建筑、服务、文化等各产业繁荣兴旺、生态环境改善。不断创造积累理性、高效、均衡持续,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GDP,提高碧水、蓝天,绿色、环保百姓幸福指数。
第二,要切实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在我国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加快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发挥优势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建设质量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企业把质量搞上去了,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没有质量强企就没有质量强国,这个庞大的群体是托起质量强国的主体力量。
第三,各级政府要对区域内质量工作负总责。政府对质量工作负总责是《纲要》的明确要求。各地都应加强本地区质量的发展规划和统筹管理,把质量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之中,建立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有关方面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把目标责任落到实处。
第四,要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质量诚信、公平竞争、品牌培育、标准创新等都无从谈起。科学监管并不仅仅是打击,还有扶持、规范、引导。如果把监管仅仅定位为打击,那不符合产业升级、质量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坚持服务与监管相结合,寓监管于支持之中,寓监管于发展之中,寓监管于服务之中。
巴彦淖尔赶超崛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做活、城市做美、生态做优、民生做实”。这一切的基础就是 “更高质量”。只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才能有良好的生活质量,才有安全、文明、繁荣、和谐、优美可言。只有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才有人民群众的幸福可言。
(作者为巴彦淖尔市质监局局长)
曾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