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初,为确保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级质监领导机关总要下达关于任务的内容、质量要求、完成时限等方面内容的指标。从指标存在的本质上讲,它的存在对工作任务的完成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两种不同模式的指标。一种是“三角形”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在任务指标的下达过程中,各级职能部门层层加码,本来很小的指标,为了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把任务加大加肥,到基层单位已经是个很大的指标,使基层苦不堪言。另一种是“倒三角形”的指标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在对任务完成的时限和质量要求的下达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层层减少完成任务的时限,提高完成任务的质量,结果造成了有的任务指标到达之日就是完成任务之日,基层单位只能是应付应付了事,根本就谈不上质量。这两种指标模式的存在,在给基层工作上造成了不必要的忙乱同时,也造成了“形式主义”的泛滥,影响了基层建设的质量。
要改变这种不利于基层建设的状况,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转变指导思想。不容置疑,一些单位加大或减小指标的初衷,都是为了尽快地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出以点和初衷是好的,但也要考虑到各单位的实际。这就要求各级在制定指标时,要牢固树立科学、务实的指导思想。二是转变工作作风。有关职能部门要站在基层建设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在制定指标时要深入基层调查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尔后根据各基层单位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分解任务指标,使制定出来的指标制定出指标,即符合实际又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三是加大监督机制的力度。对那些不能按规定时限完成任务的单位,要在给予经济处罚的同时,要追究单位领导的领导责任。形成一种干好干孬不一样的氛围,从而使实际指标下达基层后,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甘信军)
甘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