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检之窗 > 地方质检 >

推进标准化强市战略 助推宝鸡创新发展提速

时间:2011-06-28 15:08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作者:杨旺余
  

推进标准化强市战略 助推宝鸡创新发展提速

宝鸡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旺余

    宝鸡古称“陈仓”,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被誉为“品牌之都•梦的故乡”。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工作理念和“实力宝鸡、创新宝鸡、开放宝鸡、人文宝鸡、生态宝鸡、幸福宝鸡”的六大发展目标,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积极实施“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强力推进标准化强市战略,倾力打造关天副中心城市,加快培育了一批具有宝鸡特色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铺就了宝鸡西部工业大市的起飞跑道。

    一、坚持“四个”着力,扎实推进标准化强市战略

    自2000年以来,在国家标准委、陕西省质监局、宝鸡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宝鸡标准化强市战略取得了巨大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个,陕西省名牌产品5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发布地方标准13项,编写地方检定规程6项;在2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已达到98%以上,促进了宝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标准化强市战略,是着力推进实力宝鸡建设的基本点

    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是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布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大力实施标准化强市战略,全市具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3户,上市公司5户,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及零配件、机床工具、铁路及石油装备、电子电器等九大产业集群。其中,机床、石油钻采设备、钢管、铁路桥梁道岔、真空开关等60多种产品销量位居全国前列,大吨位载重汽车、中型载重卡车、数控机床和精密磨床的产销量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钛材已占有全国85%的市场份额,好猫烟、西凤酒、宝光真空开关等品牌也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坚持标准化强市战略,是着力推进创新宝鸡建设的关键点

    作为一座大型工业城市,和其他轻工业城市、旅游城市相比,宝鸡从2006年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结合标准化强市战略,广泛开展人人享受“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与“废品回用”、家家都用“节能灯”加“节水器”等活动,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宣贯,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能耗标准,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重点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标准的宣贯应用,在一批“三高”企业被关闭的同时,也促使一些企业进行自我剖析。如中铁宝桥天元公司锅炉改造、宝鸡鑫山公司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生产线建设等企业主动实施节能技改后,经济效益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宝鸡万元GDP能耗下降5.0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2%,万元GDP电耗同比下降9.3%。能耗降幅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受到陕西省政府表彰,而且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的93.26%,高于全省平均进度8.4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进度21.36个百分点,宝鸡的GDP总量已从500多亿提升至800多亿,预计2011年还要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三)坚持标准化强市战略,是着力推进开放宝鸡建设的立足点

    农产品加工是宝鸡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在西部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按照标准化强市战略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烟草、酿酒、乳品、方便面、肉类加工等多个块状经济特色明显、产品门类品种齐全的产业发展体系,涌现出以农产品、酒类、手工艺品等一系列独具地方特色、蜚声中外的西凤酒、太白酒、凤县大红袍花椒、陕西苹果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省食品工业的50%以上,列全省第一。其中,陈仓区、岐山县、扶风等县区先后荣获了“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不仅成为拉动宝鸡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而且成为宝鸡对外开放发展的一大优势和亮丽名片,更使宝鸡品牌经济发展走在了西部城市的前列。

    (四)坚持标准化强市战略,是着力推进生态宝鸡建设的切入点

    宝鸡是西部的工业重镇,也是关中地区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宝鸡从地域特色和发展现状出发,加大“标准兴农,标准富农,标准强农”战略实施步伐,以开展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为突破口,确立了畜、粮、果、菜、药五大主导产业,围绕扶风、岐山、眉县、凤翔等东五县的畜牧和粮食及农作物资源优势,先后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16个,无公害生产基地75个,形成了千渭流域15万头奶牛产业带、渭北40万头秦川肉牛产业带、川塬200万亩优质小麦产业带、秦岭山区50万亩大红袍花椒产业带、太白6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带、秦岭北麓8万亩优质猕猴桃产业带以及川塬区30万亩秦椒产业带,重点培育了以大红袍花椒、秦川牛、莎能奶山羊、布尔肉羊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不仅成为拉动宝鸡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火车头”,而且还成为展示生态宝鸡窗口的又一张“新名片”。

    二、突出“五个”重点,实现“五个”提升

    近年来,宝鸡突出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冶炼、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建材、旅游业等产业,全力推进标准化强市战略,有效提升了宝鸡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以工业标准化为载体,提升了“宝鸡创造”竞争力

    以创建“品牌宝鸡”为载体,大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是宝鸡《名牌战略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市主要工业产品已有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拥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企业。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大型成套石油机械装备技术出口,其产品填补了国际空白。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开发200多项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获得50多项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是目前世界品种最多、规模最全的磨齿机制造商。宝管石油天然气输送焊接钢管、秦川数控齿轮加工机床、宝石钻机、汉德汽车总成等6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56个产品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在西北地级城市中名列第一,宝鸡工业已实现由“宝鸡制造”向“宝鸡创造”的跨越。

    (二)以行业标准化为突破口,提升了“质量宝鸡”竞争力

    钛产业是宝鸡的第一大主导产业,钛材加工不仅装备、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均居全国第一,生产能力也占国内50%左右,尤其是宝钛集团作为钛产业龙头企业,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不仅可以生产国际上所有牌号的钛合金,同时还是我国钛材国标、国军标的主要参与制定者,起草或参与起草的国标和国军标有63项,基本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钛材加工,宝鸡钛业股份公司也曾先后获得重大科技成果439项,有36种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宝鸡已采用普及了钛材国际标准,积极发展钛及钛合金产品产业集群,精心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建设,将钛产业划分为钛材加工、钛粉、钛民用品、钛设备四大发展方向,对现有产业资源分类重组,构建四大专业集团,在各自领域集中优势,全面提高宝鸡地区钛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使“宝鸡-中国钛谷”成为了一张全国的知名品牌。

    (三)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提升了“农业宝鸡”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是宝鸡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在西部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宝鸡目前已建立了18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在示范区积极推行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工作。按照《宝鸡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大力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通过制定相关配套标准,依托世界公认的渭北塬区苹果最佳优生区,秦岭北麓猕猴桃原产地果业发展优势,大力推广陕西苹果、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建成省级果业基地县8个、建成万亩以上专业乡镇18个、省级果业“一村一品”示范村46个,创建农业部苹果标准园2个,认证绿色苹果基地23.3万亩、有机果品基地3808亩。发展果品企业30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161个。特别是《优质草莓标准综合体》的完成,使标准化种植面积扩大到350余公顷,年产值由原来的单产2000元上升到5000元。

    (四)以服务业标准化为手段,提升了“旅游宝鸡”竞争力

    宝鸡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为此,全市狠抓“旅游名市”建设,积极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推行“扶风民俗村服务规范”、“岐山民俗村服务规范”。制定的《岐山臊子面操作规程》、《岐山臊子肉》标准,成为全省首个小吃类地方标准,规范了“农家乐”的经营,促进服务业健康良性发展。以“向阳餐饮集团”为试点的服务业标准化,有效推动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宝鸡也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扶风县跻身于陕西省惟一的“中国旅游强县”,眉县被评为“陕西省旅游强县”等称号,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余亿元。

    (五)以养殖业标准化为龙头,提升了“畜牧宝鸡”竞争力

    宝鸡市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宝鸡市委、市政府从全市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做出了建设“畜牧强市”的重大决策。2000年将“畜牧大市”列为“四市”建设目标之一,制定的《布尔羊标准综合体》,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第一个布尔羊综合标准体,据此建成标准化布尔羊养殖小区25个、示范场122个,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450元,全市已有12万人靠养羊脱贫致富。制定的《秦川牛标准综合体》,填补了我国对秦川牛饲养的指导规范标准的空白。帮助建成标准化牛场23100平方米,实现牛养殖业的规范化,带动活牛出口。尤其是在实施标准化养殖过程中,加速了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转变。特别是去年以来,以实施“全省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县项目”为契机,新开工的12个千头现代化奶牛场已有10个建成投用,陈仓区西山、麟游和眉县新发展千头肉牛村、百头以上肉牛场和养殖大户200多个,新增“大棚肉鸡”和养羊大户3400多个,使得全市养殖户效益明显,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达35%左右,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到了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

    三、围绕“六个”到位,提高标准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责任到位。发挥质监部门技术、信息优势,收集产品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本地工业、农业等产品特点,制定和完善有关地方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形成与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融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操作标准于一体的标准体系。

    (二)宣传到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义,通过广泛宣传,让各级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到推进标准化强市战略是提高地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需要,是缓解资源环境矛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需要,努力形成社会公众积极关注、参与标准化工作的舆论氛围。

    (三)引导到位。深入开展标准化强市战略调研活动,积极谏言献策,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力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狠抓企业标准备案建档工作,实施对各行各业标准的动态管理。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龙头品牌企业及各行业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管理水平。

    (四)扶持到位。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快速检测点,形成以质量检测中心为依托,快速检测点辅助的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组织认定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及产品,开发绿色食品。同时,组织制定风景区和服务业地方标准,促进宝鸡旅游业规范发展。

    (五)采标到位。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以及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实施民生、能源、资源标准化战略工程,促进企业对照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和SA8000等国际标准,建立和改进企业管理体系;协助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相关认证,力争使全市企业和农产品安全指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六)规范到位。通过落实打假责任制,开展标准专项打假战役,大力整顿和规范标准违法违规行为,为高新技术产业、拥有知识产权、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中小科技企业、名优企业和标准化示范区及种养殖业等企业和园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杨旺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