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专访】林树青:提升科研水平 实现跨越发展

2010-10-11 10:27:30    国家质检总局        点击:

提升科研水平 实现跨越发展

——访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院长林树青

    【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专题报道

    “‘十一五’期间,我们的科研工作可以说就专注做了一件事,而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回顾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十一五”的科研工作,身为“当家人”的林树青,眼中充满了自豪和信心。

    他说的这“一件事”,就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的研究。这个项目在111个单位、786名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和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解决了203项关键技术、取得了46项综合成果、提出了46项新方法、研制了25件技术标准或规范、研制了18台套新设备、申请了35项发明专利、获得了26项软件著作权、发表了440篇论文、出版了5部专著、培养了193名硕士/博士、建立了77个试验基地和成果应用示范点。

    “为了提升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水平,缩短我们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了将特种设备事故率控制在0.5起/万台以下的目标。我们这一项目就是为了给这个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林树青告诉记者,“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是针对特种设备事故预防领域中的共性、关键性突出问题,围绕生命线工程(长输管线、城市管网以及战略储备用大型储油罐)、大型高参数高危险性成套装置和电站锅炉长周期运行以及典型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寿命评价技术和检测监测技术以及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技术展开的研究。其由5个课题组成,其中4个课题围绕我国法定监管的8大类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寿命评价技术和检测监测技术两条主线而设置,一个课题围绕特种设备科学监管支撑技术而设置。

    “我们做科研工作的,最欣慰的就是看到成果能应用到实际中,为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林树青的带领下,中国特检院的科研工作始终围绕特种设备安全这一主题循环式发展、螺旋式上升,通过准确把握科技需求方向,科学协调技术先进性与工程适用性,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应用,尽快将科技成果纳入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我们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推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安全技术要求、评价准则、检验检测技术等更加适应社会技术进步和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使政府安全监管工作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作用。”

    以“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为例,46项成果中的40项,已在全国2200多公里埋地管道、110多台大型储罐、200多套石化成套装置、20多台电站锅炉、70多套大型游乐设施、170多台大型起重机械、30多台电梯、40多条索道、10多台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检测和安全、风险、寿命评价和江苏省、深圳市、淄博市、南京市质监局的安全监察业绩评价中进行了示范应用和工程应用,效果良好,社会效益重大。同时,为企业带来了3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特检院的科技工作在研究内容上,实现了从“带缺陷压力容器安全性评定”一个点,扩展到8大类特种设备的两条技术主线(一条是检验检测与评价技术,一条是安全\风险\寿命评价技术)和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技术的全面覆盖。在研究队伍上,初步建立起了以中国特检院为核心,研究院所、高等院校、行业技术机构广泛参与,产学研、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科技队伍。但是,林树青并不满足于此,“将中国特检院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科研院所,成为引领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发展的先锋,既是质检总局对我院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本报记者 史玉成)

   

相关新闻:

图文资讯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